疾病

睑板腺癌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于文贞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睑板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早期很少有自觉症状,局部表现为皮下结节、质硬、与皮肤不粘连。本病好发于50~70岁老年人,发病人群逐年增多,易复发转移。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方法,临床疗效较差。

就诊科室
眼科、头颈肿瘤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
疾病别称
麦氏腺癌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远处转移、失明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皮下结节或肿块、眼睑部溃疡、眼球突出

好发人群
50~70岁女性
常用药物
5-氟尿嘧啶
常用检查
病理学检查、胸部X线、CT、B超
病因

目前对于睑板腺癌的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睑板腺癌发病可能与种族和基因有关,同时导致癌变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睑板腺癌发生的可能病因。

主要病因

基因突变

nm23基因、癌基因、Bcl-2基因的过量表达,证实与睑板腺癌的发生有关。

环境因素

睑板出口阻塞易导致睑板分泌物潴留,潴留物质长期刺激易导致睑板腺癌发生。

诱发因素

长时间紫外线照射

长时间紫外线刺激易导致睑板腺癌的发生。

眼部卫生差、长时间用眼不良

是引发睑板腺癌的诱因,起初患者可表现为睑板腺囊肿。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时,机体对肿瘤清除能力减弱,会导致肿瘤细胞趁虚生长。

流行病学
  • 近年来睑板腺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睑板腺癌占眼睑恶性肿瘤的38.6%。

  • 睑板腺癌好发于50~70岁老年人,女性多见,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

好发人群

睑板腺癌好发于50~70岁人群,以女性多见。

症状

睑板腺癌的主要表现为眼睑部淡黄色、境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质地较硬。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睑部弥漫性病变,界限不清。严重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睑部溃疡,较少见。

典型症状

眼睑部肿块

多发生于上睑部过睑缘部位,肿块多为单发,质地较硬。

结膜炎样浸润

睑板腺癌常存在网状细胞增生症,眼睑部存在一个以上不连续病灶,界限不清。

溃疡表现

少数患者眼睑部可形成溃疡。

转移

晚期睑板腺癌患者可出现周围组织或眼眶侵袭,甚至出现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

局部结节

肿瘤在早期时位于睑板以内,表面呈现局部结节,而且其特点为边界清楚、质硬,不与皮肤粘连。

眼球突出

肿瘤由早期的睑板内向深部发展,可侵犯到眼眶内部软组织。这时肿物较为固定,当眼球向上或下移动时可受限。

其他症状

顽固性的单侧结膜炎、睑缘炎、睑腺炎以及睑结膜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在发病多年后其临床症状体征才完全展现出来。

并发症

合并远处转移

睑板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到相应器官,可经淋巴和血液转移,易沿局部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至耳前、腮腺、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晚期可沿血液转移至肝肺、骨、脑。

失明

由于角膜暴露或眼球受到侵犯后,导致视力丧失。

就医

当40岁以上人群眼睑部出现局限性肿块、结膜充血等表现时,患者应积极就诊。早期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此病的金标准,且临床应注意与结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眼睑部出现局限性肿块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眼睑部炎症迁延不愈,应及时就医。

  • 眼睑部溃疡形成,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

  • 出现眼部肿块症状,部分患者考虑去头颈肿瘤外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 眼睑部肿块有无疼痛、瘙痒等不适?

  • 肿块有无增大?

  • 有无口服过抗生素类药物?效果怎么样?

  • 有无于医院就诊做过相关检查?

需要做的检查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原发灶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术中和术后病理学诊断。对于怀疑Pagetoid样病变的患者,医生会建议术前穿刺行病理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腹部及淋巴结B超检查

对于怀疑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建议行胸部X线或CT、腹部B超检查。对于怀疑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还可完善淋巴结B超检查。

淋巴结穿刺活检检查

临床检查怀疑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有条件者还可遵医嘱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检查。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病理学检查结果,可对该病确诊。原发病灶的诊断基于以下临床特点:

  • 中老年人眼睑出现局限性肿块,位于睑缘、睑结膜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部分患者局限于皮下,质地较硬。

  • 病灶不连续或周围局限性结膜充血,类似结膜炎。

  • 反复发作的睑板腺囊肿。

  • 病灶表面乳头状隆起或溃疡形成。

  • 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若怀疑睑板腺癌合并转移,需通过CT、B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定。临床检查怀疑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局部淋巴结进行穿刺活体检查。

鉴别诊断

结膜炎

结膜炎患者可表现为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但结膜炎病程较短,治疗效果好。对于一侧有难以治愈的结膜炎表现患者,应高度怀疑睑板腺癌,尽早送病理检查,以求确诊,避免误诊,导致癌细胞扩散。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50~60岁男性,好发于下睑内眦部,组织来源为表皮基底细胞层或皮肤附件。大体上似湿疹或乳头状瘤或色素痣,可形成浅在性溃疡,即侵蚀性溃疡。睑板腺癌多见于50~70岁女性,好发于上睑,基底细胞型的组织来源为睑板腺侧导管。

治疗

睑板腺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和转移,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其次化疗、放疗、冷冻治疗、生物治疗也起到一定作用。

治疗周期
睑板腺癌的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睑板腺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及早完整切除对于患者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切除术后会造成脸板缺损,影响美观,眼睑重建也是睑板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术后医生会建议联合放疗、化疗,以免肿瘤复发或转移。

化学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可考虑选用5-氟尿嘧啶等。

物理治疗

冷冻治疗

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只限于特定阶段的病例,处于辅助地位。

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是目前新兴的治疗方法,未来需要更多的数据证明其疗效。

预后

睑板腺癌恶性程度高、破坏力强,容易复发和转移。早期若能手术彻底切除,一般很少复发,若就诊时合并远处转移,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患者预后较差。

能否治愈

及早完整切除肿瘤对睑板腺癌的预后起重要的作用,早期患者术后一般不易复发。

能活多久

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其生存期长。

后遗症

睑板缺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是仍然不能和自体睑板结膜相比。

复诊

患者术后1、3、6、12、18个月以及2、3、4、5年进行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转移等主要指标,以及患者眼部情况和外观等指标。

饮食

睑板腺癌患者应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油炸、油腻食物,不宜长期摄入过量高蛋白食物,需要多补充富含维生素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调理
  •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及油炸食物,食物应尽量保持新鲜,多吃蔬菜、水果、纤维性食物。

  • 少食高脂肪、高糖食物,坚持低脂肪饮食,多食瘦肉、鸡蛋等食物,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及热量的摄入。

护理

睑板腺癌患者家属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疼痛护理,遵医嘱按时给患者应用眼药水,注意眼部卫生,定期带患者到门诊复查。

日常护理

生活护理

家属应做好患者卫生等生活护理,同时注意监督患者应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疼痛护理

对于术后出现疼痛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对疼痛难以控制的患者,家属应遵医嘱给药。

保持眼睑卫生

患者平日要勤洗脸,保证眼睑干净,且勿反复揉、搓,以免持续刺激局部,引起炎症。若出现炎症,要及时采取措施或者到医院进行检查。

病情监测

睑板腺癌患者需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观察眼部情况和外观等指标。

心理护理
  • 患者术后发生系列心理变化,家属应密切观察,做好沟通。

  • 患者要放松心情,学会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疼痛,不要过分紧张,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预防

睑板腺癌发展缓慢,起初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对40岁以上或在原部位反复发生睑板腺囊肿,以及一侧有难以治愈的结膜炎等患者,应高度怀疑睑板腺癌,及时就诊。

预防措施
  • 若眼睑部出现肿块、溃疡或结膜炎,症状迁延不愈应及时就医。

  • 日常注意保持眼睑干浄、清洁,勿反复揉、擦、抠,注意避免长时间被紫外线、射线等照射。

参考文献

[1]我国睑板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J].2017.53(6):413.

[2]田琴,周善壁.睑板腺癌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J].2012.30(9):1036-103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