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狂犬病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急诊科 刘志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狂犬病毒通常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方式传给人,因常有恐水的临床表现,故又称恐水症。

就诊科室
感染科、普外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Rabies
疾病别称
恐水症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尿崩症、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
治疗周期
狂犬病发作后一般在1周内死亡,偶见超过10天者,临床仅能采用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死亡率接近100%
临床症状

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

好发人群
15岁以下儿童、兽医与动物饲养员
常用药物
氯丙嗪、苯巴比妥钠、地西泮
常用检查
血常规、抗原检查、脑脊液检查、抗体检查
病因

狂犬病患者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因人患病后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少。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动物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人群可在宰杀病犬,如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主要病因

狂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感染狂犬病毒所致,一般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其糖蛋白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在神经元内复制,引起发病,狂犬病发病与否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咬伤部位

头、面、颈、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多,其中咬伤头面部的发病率为40%~80%,咬伤手和臂部为15%~40%。

创伤程度

伤口深且大者发病率高,头面部深伤者的发病率可达80%。

局部处理情况

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的发病机会较少。

衣着厚薄

冬季衣着厚,受感染机会少。

注射疫苗情况

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发病率低。

流行病学
  • 狂犬病在60余个国家存在,其中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尤高。国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的地位已跃居首位或第二位。

  • 国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占80~90%,但部分地区检测“健康犬”带毒率可达17%以上。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器官移植也可传播狂犬病。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好发于15岁以下儿童、兽医与动物饲养员等人群。

症状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ー,最短可至4天内,最长可达数十年之久,通常为1~3个月。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改变,一般将狂犬病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类,狂躁型最常见,约占80%~90%以上。狂躁型狂犬病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瘫痪期)。

典型症状

前驱期

  • 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多数患者有低热、头痛、周身不适、倦怠、纳差、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伴有或随后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恐慌不安,对声、光、风、痛等刺激比较敏感,并有喉头紧缩感。

  • 具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约发生于50%~80%的病例患者,可表现有受伤处出现烧灼或针刺样疼痛、麻木感、冷感或蚁行感,或在伤口的瘢痕处发痒(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可波及整个躯体甚至全身发痒,由此可引起剧烈的搔抓,使多处皮肤受伤,这些症状高度提示狂犬病的可能,本期持续2~4天。

兴奋期

  •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恐怖不安、恐水怕风、发作性咽喉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

  • 恐水为本病所特有,当饮水、见水、闻及流水声或仅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反射性咽喉肌痉挛,患者极度的痛苦和恐惧,患者虽渴而不敢饮,饮后也无法下咽,从而引起脱水,80%的患者有此典型表现。

  • 有些患者感觉咽喉部疼痛和阻塞,促使用双手拉扯自己的咽喉部。畏风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外界各种刺激如轻微的风、光、声音或触摸等均可引起咽喉肌和呼吸肌痉挛,由于声带痉挛导致说话不清,甚至失音。

  • 交感神经常常亢进,表现为体温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唾液分泌增加,大汗淋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等。

  • 部分患者出现下丘脑和杏仁核功能异常,可导致性欲增强,或为嗜色狂或慕男狂,男性患者在数日内可试图多次性交或自发性射精。

  • 多数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焦急、狂躁不安。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想、幻视、强行挣扎,并试图逃出室外,也可能攻击或咬伤他人。

  • 病程进展迅速,大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天。

麻痹期

  • 也叫瘫痪期。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痪痪最为多见,也可表现为眼肌、颜面肌和咀嚼肌的痪痪以及感觉减退、失音和反射消失等。

  • 本期中患者的呼吸逐渐微弱或不规则,可迅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临终前多进入昏迷状态,本期持续6~18小时。

并发症

尿崩症

下丘脑受累,可以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者是过少,也可以引起尿崩症的发生。

急性呼吸衰竭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引起高血压、低血压,甚至恶性的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呼吸功能紊乱,比如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在前驱期和急性期都可以见到,可以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肾衰竭

可以出现急性的肾衰竭、突发性的肾功能完全丧失,因为肾脏无法排出身体的代谢废物,在体内毒素容易堆积。

就医

当有流涎、怕风、恐水、发作性咽肌痉挛时,应立即就医。对有疑似狂犬病症状的患者应该单间隔离,保持室内环境绝对安静,安装好床栏,防止患者疾病发作时受伤。

就医指征

有被犬、猫等患病动物咬伤史,有皮肤黏膜破损处被其唾液污染或接触兽、畜皮,进食兽、畜肉史,出现典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如果患者被狗咬伤后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出现其它症状也可到感染科、普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最近体温怎么样?是否发热?

  • 目前有什么症状?(恐惧不安、恐水、怕风等)

  • 现在做什么工作?(兽医、饲养员等)

  • 近期有没有去过山区等地,被病兽抓伤过?

  • 之前有无被犬、猫等患病动物咬伤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脱水时可达30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稍高,细胞数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増多,糖及氯化物大致正常。

病原学检查

抗原检查

可取患者的脑脊液或唾液直接涂片、角膜印片,或被咬伤部位皮肤组织或脑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病毒抗原,阳性率可达98%。此外,还可使用快速狂犬病ELISA检测病毒抗原。

病毒分离

取患者的唾液、脑脊液、皮肤或脑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或用小白鼠接种法分离病毒。

内基小体检查

取脑组织切片染色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70%~80%,于患者死后进行。

抗体检查

存活一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上升者有诊断意义。此外,中和抗体还是评价疫苗免疫力的指标。

诊断标准
  • 有被狂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 麻痹型以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确诊依靠检查病毒抗原、病毒核酸或脑组织中的内基小体。

鉴别诊断

破伤风

有外伤史,潜伏期较短,主要是肌肉阵发性痉挛,且有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苦笑面容等特点,但无狂躁、流涎、恐水、畏风等表现。

脊髓灰质炎

多见于儿童,病程早期常有发热、头痛、出汗、兴奋、感觉过敏,出现肢体瘫痪后以上症状消失,脑脊液异常改变多见。

其他病毒性脑炎

其他各型脑炎患者常出现高热、抽搐,但无流涎、恐水表现,且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狂犬病患者神志清楚,免疫学检查、病毒分离和临床转归等有助于鉴别。

狂犬病恐怖症

癔症患者在被动物咬伤后几小时或1~2天出现咽喉部紧缩感、恐怖感,甚至出现恐水。这种假性恐水是一种夸张的动作,不能产生病理性反射,患者不出现发热、畏风、流涎,经暗示说服或对症治疗后可顺利恢复。

震颤性谵妄

长期酗酒者,即使24小时未饮酒也能产生严重戒断状态。患者一般先因头部损伤或急性感染以及戒酒,表现有焦虑、震颤、出汗、谵妄,呈现动物或昆虫的逼真吓人的视幻觉或感觉性幻觉。谵妄和幻觉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却是狂犬病中的晚期表现。

狂犬病疫苗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多发生在首剂疫苗后两周),有时可出现发热、关节酸痛、肢体麻木、运动失调和各种瘫痪等症状,在应用疫苗过程中逐渐加重,与本病的麻痹型有时不易区别。但前者经停止接种,用激素治疗后大多数可恢复,死亡病例则须经内基小体和免疫学试验才能鉴别。

治疗

当狂犬病发作时,一般在临床上是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疾病的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各种并发症。狂犬病患者发病以后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一定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合理的处理,接种疫苗等。还需要对狂犬病患采取隔离护理,要多注意休息。

治疗周期
当狂犬病发作时,一般在临床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隔离患者

单室严格隔离患者,防止唾液污染,尽量保持患者安静,减少光、风、声等刺激。

对症治疗

  • 首先将患者隔离在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房间,避免各种声、光、风等刺激,精心护理。医护人员最好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接触患者应戴口罩、手套,以防患者唾液中的病毒污染皮肤及黏膜破损处。

  • 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患者心肺功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并应用肌肉松弛剂和间歇正压通气等。

药物治疗
  • 应用镇静剂如氯丙嗪、苯巴比妥钠、地西泮(安定)等控制患者的兴奋状态。

  • 鼻饲或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 临床曾应用α-干扰素、阿糖腺苷、大剂量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均未获成功,还需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手术治疗

狂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

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患者会在1~5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随后会出现死亡,死亡率接近100%。目前对狂犬病死亡的病理生理学阐述不明,可能是由于控制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出现损伤造成的死亡。

能否治愈

狂犬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能活多久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10天,长者达10余年,多数为1~3个月,患者常于出现典型症状后3~10天死亡。

复诊
  • 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应进行暴露前免疫,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患者的人员、兽医、山洞探险者等。接种3次,于0(注射当天)、7、21(或28)天各肌注1针狂犬病疫苗。一年后加强一针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一针次。

  • 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一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3天各接种1针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3、7天各接种1针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 对于已经确诊者无需复诊,应入院治疗,通常短期内即会死亡。

饮食

狂犬病患者饮食应注意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易消化的蛋白质类食物,不能吃过于咸、甜腻的食物。

饮食调理
  • 禁食咸的及甜腻食物,如咸菜、蛋糕等,会引起患者咳嗽,不利于患者安静的休息。

  • 禁酒、咖啡,会刺激患者神经兴奋,加重病情。

护理

狂犬病患者应单间严格隔离,由专人护理,保持室内绝对安静。对症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

日常护理
  • 单间隔离患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

  • 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必须严格消毒。

预防

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若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应立即进行预防接种。

早期筛查
  • 对兽医与动物饲养员等与动物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加强监测。

  • 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

以犬的管理为主,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处理。

伤口处理

若被狗咬伤,可应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彻底冲洗后用2%碘伏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此外,尚需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可用于暴露后预防,也可用于暴露前预防。凡被犬咬伤者,或被其他可疑动物咬伤、抓伤者,或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患者唾液污染时,均需进行暴露后预防接种。暴露前预防主要用于高危人群,即兽医、山洞探险者以及从事狂犬病毒研究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

增加接种剂量

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 注射疫苗前1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

  • 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患者。

  • 老年人及患慢性病者。

  • 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疫苗不良反应处理

  • 当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多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症状。

  • 如果患者出现了全身症状,例如乏力、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也不需要做特殊治疗。要是出现了皮肤反应症状,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 患者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症状时,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采取心肺复苏以及肾上腺素注射处理症状。

参考文献

[1]单凯,李海军,郭伟.狂犬病的诊治及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1):1279-1280.

[2]传林,殷文武.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解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1):1039-1043.

[3]王传林,魏敬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历史及现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1):1094-1100.

[4]王传林,殷文武.开创我国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的新局面[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32(3):225-227.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