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浸润性导管癌

本词条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 付蔚华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浸润性导管癌是我国乳腺恶性癌最常见的肿瘤,本病主要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年龄、肥胖是诱因。典型症状是无痛性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甚至乳房特异性体征橘皮样变、酒窝征。本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治疗、物理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性治疗,可有效缓解疾病。本病预后一般,可暂时延缓患者生命。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胸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肺癌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无痛性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

好发人群
有家族乳腺癌遗传病史者、体重过重者、过度肥胖者
常用药物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曲妥珠单抗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乳腺X线检查、肿块活检
疾病分类

浸润性导管癌以组织学分级可分为以下三类型。

  • Ⅰ级:高分化癌,预后最好。

  • Ⅱ级:中分化癌,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 Ⅲ级:低分化癌,预后最差。

病因

浸润性导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与遗传因素、雌孕激素含量有关,好发于有家族乳腺癌遗传病史者、体重过重、肥胖者,年龄等因素会诱发。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

雌孕激素含量

患者体内雌孕激素含量愈高,罹患本病的可能性愈大。

诱发因素

年龄

主要与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早有关,可诱发本病发生。

营养过剩、肥胖、脂肪饮食

可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发病机会。

流行病学

根据国内资料显示,我国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类,占到乳腺癌的70%左右,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是相同的。与已知的风险因素,如地理、文化、生活方式、生育情况等相关的浸润性导管癌的各型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好发人群

有家族乳腺癌遗传病史者

本病家族长辈有患乳腺癌的病史,其子代得此病得机率会加大。

体重过重、过度肥胖者

由于过多胆固醇蓄积于体内,无法完全利用,可作为雌孕激素产生的原料。

症状

浸润性导管癌早期可无明显任何症状,但晚期癌症不断发展,可出现一系列乳房病变表现。典型症状是无痛性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甚至乳房特异性体征橘皮样变、酒窝征,还可有肿瘤转移,可能会导致肺癌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无痛性乳房肿块

乳腺癌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酒窝征

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挛缩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

橘皮样改变

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乳头溢液

乳头可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

乳房皮肤变化

可见皮肤下出现大理石样硬化区;皮肤发红、可有皱缩、鳞屑、发炎等表现。

区域淋巴结肿大

主要是指腋窝淋巴结肿大。

其他症状

可通过局部扩散、淋巴转移以及血运转移至远处器官组织。

并发症

乳腺癌晚期可转移至肺部导致肺癌,晚期患者可有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胸闷、气急等表现。

就医

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早期可由于自己发现胸部有不可移动的肿块前来就诊,优先到乳腺外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乳房活检可明确诊断,本病需与纤维腺瘤、乳腺腺病、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相鉴别。

就医指征
  • 有家族乳腺癌病史者进行定期妇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胸部有不可移动的肿块,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发现有乳头和乳晕改变、乳头可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等症状,高度怀疑乳腺癌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的患者,若见酒窝征、橘皮样外观、腋窝下淋巴结肿大等,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乳腺外科就诊。

  • 若儿童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胸闷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胸外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乳头凹陷、乳头溢液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 是否有咳嗽、痰中带血、胸痛、胸闷等症状?

  • 家里的长辈是否有乳腺癌家族史?

  • 是否已经出现其他部位的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可摸到质硬、豌豆样大小、不可移动的肿块。

乳腺X线检查

X线片中可看到乳房有边缘不规则的钙化灶。

肿块活检

金标准,可直接发现肿块病理类型。

影像检查

通过CT、PET、MRI、X线片,判定乳腺癌是否转移至其他器官。

淋巴结活检

必要时可进行淋巴结活检,检查乳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诊断标准
  • 出现典型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症状,无痛性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甚至乳房特异性体征橘皮样变、酒窝征。

  • 体检摸到肿块、X线片有钙化灶以及肿块活检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纤维腺瘤

常见于青年妇女,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一般易于诊断。但40岁以后的妇女不要轻易诊断为纤维腺瘤,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本病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肿瘤形态不一,缺乏规律性结构特征。进行相应的肿块活检可以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乳腺腺病

多见于中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肿块或局部乳腺增厚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若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则可继续观察,如无明显消退,可考虑作手术切除及活检。本病肿瘤外形不规则,呈星状或结节状,触之感觉质实或硬,切之有砂砾感,切面通常呈灰白带有黄色条纹。对于肿块进行活检,可以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有些肿块可以逐步软化、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急性期应予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若肿块仍存在,则需手术切除,做包括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的肿块切除术加病理,本病典型症状是无痛性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甚至乳房特异性体征橘皮样变、酒窝征。通过病理检查可以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乳腺结核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较缓慢。初起时多为孤立结节,逐渐形成一个至数个肿块,易与皮肤粘连。根据病理确诊后进行抗结核治疗或作包括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在内的乳腺区段切除,本病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索状、簇状或小梁状。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浸润性导管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治疗、物理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性治疗,可有效缓解疾病,需长期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需长期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提倡早婚早育、避免体重过重、肥胖等。

合并症的治疗

若出现转移性肺癌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按时服用药物,增强个人体质。

药物治疗

他莫昔芬

为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物,结构类似雌激素,能与雌二醇竞争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并转运入核内,阻止染色体基因开放,从而使癌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适用于绝经前期妇女。

芳香化酶

芳香化酶作用于雌激素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因此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并不会干扰其他甾体的合成过程,适用于绝经后期妇女。

手术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

手术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目前较少使用。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即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第2、3肋软骨及相应的肋间肌、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淋巴结(即胸骨旁淋巴结),适应于侵犯周边胸骨旁淋巴结的肿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保留胸大肌,清扫除腋上组淋巴结以外的各组淋巴结,目前最常应用此法。

全乳房切除术

手术必须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该术式适宜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作根治术者。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手术应包括完整切除肿块及腋淋巴结清扫,肿块切除时要求肿块周围组织切缘无肿瘤细胞浸润,并术后辅以放疗,适应于原位癌。

乳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术

包括即刻和延期乳房重建,主要以自体组织、人造材料或联合重建进行。

放射治疗

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后,应于肿块局部广泛切除后给予较高剂量的放射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环磷酰胺

抗瘤谱广,进入人体内被肝脏或肿瘤内存在的过量的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变为活化作用型的磷酰胺氮芥而起作用的氮芥类衍生物。

甲氨蝶呤

主要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而达到阻碍肿瘤细胞的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

其他治疗

生物治疗

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病人带来明显的临床益处,可以降低病人的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

预后

浸润性导管癌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乳房疾病,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需定期复诊;若肿瘤转移至其他器官,预后效果不佳。

能否治愈

本病能治愈,部分患者大多可恢复。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可延缓自然寿命。

复诊

手术治疗结束7~14天,辅以化疗治疗后一般即可缓解,但需平时注意定期3~6个月复查做CT检查追踪疾病是否转移。

饮食
饮食调理
  •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出现乳房皮肤瘙痒、乳头胀痛等症状,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 忌烟草,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是致癌因子,可加速肿块生长浸润,加重乳腺癌症状。

  •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水果和新鲜蔬菜,保证充足的营养。

护理
日常护理

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应加强锻炼,维持正常体重。

病情监测

如果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和乳房活检等。

特殊注意事项
  • 肿瘤晚期转移至各个器官,会导致危及生命;故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应及时检查肿瘤是否发生转移,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 术后应注意预防感染,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

预防

浸润性导管癌的预防,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做好早期筛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优生优育的原则,科学喂养。

早期筛查

对初次钼靶检查发现有钙化灶疑似患者,应明确诊断;检査有无家族乳腺癌病史等,做影像学检查和乳房活检等检查。

预防措施
  • 提倡适龄婚育,产后采取母乳喂养、子宫摘除后单纯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女性体内过高的雌孕激素,极其明显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选择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来进行锻炼,加强体质。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82-988.

[2]高道利,王文婉,郁领娣,等.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特点和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J].肿瘤,2005,025(002):144-147.

[3]朱胜章,吴昌洪,王晟萍,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Ki-67表达及其分子分型的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04):60-61.

[4]阮航,秦翠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6,15(17):163-16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