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病感染科 姚鹏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对人有致病性的细菌,一般寄居于正常人上呼吸道,当菌数呈异常生长时能够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本菌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

就诊科室
感染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aemophilus influenza infection
疾病别称
嗜血杆菌感染、费佛氏杆菌感染、流感杆菌感染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鼻窦炎、中耳炎
治疗周期
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肺炎、高热、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好发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
常用药物
氯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
常用检查
病原学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
疾病分类

HiB型

有荚膜类的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又叫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荚膜能抵抗寄主体内的吞噬作用并且不触发补体介导的裂解使之灭活。在发达国家Hib引起的病例以脑膜炎多见,在发展国家内该菌常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

NTHi型

无荚膜的菌株有a型、c型、d型、e型及f型,以f型致病性最强,这些菌株有较少侵略性,但能诱发炎症而产生其他病症,如会厌炎。

病因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病因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侵袭人体所致。

诱发因素

环境因素

如家庭人口数增加、居住拥挤、卫生状况差等,可能会增加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机会。

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流

感嗜血杆菌是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所以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患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传染。

流行病学
  • 流感嗜血杆菌以冬季带菌率较高,全年均可发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国。

  • 以病人和鼻咽带菌者为传染源。

  • 呼吸道分泌物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孕妇产道进行传播。流感杆菌由鼻咽部侵入血流,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也可由中耳炎和乳突炎等引起脑膜炎。

  • 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为主要好发人群,5岁以下儿童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传播途径

流感嗜血杆菌较广泛地寄居于正常人的上呼吸道, 该病主要由呼吸道分泌物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在咽喉部获得感染, 可导致咽喉无症状携带, 并可持续数月, 在感染者中少数人发生侵袭性疾病。

好发人群

体液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儿童

由于儿童的机体或者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导致该人群容易受到感染。

有严重基础疾病者

由于该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可能会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长期住院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患者

患者长期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抗生素会使患者身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是高热、呼吸困难、衰竭,可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大多症状轻微,但是严重者可引起会厌炎而造成呼吸道局部阻塞窒息死亡。

典型症状

流感杆菌在人群中的带菌率较高,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病原。近年来成人流感杆菌感染也屡有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

脑膜炎

b型流感杆菌是幼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约占幼儿严重流感杆菌感染的50%,多数发生于4个月至2岁间。成人b型流感杆菌脑膜炎少见,仅占细菌性脑膜炎的4%。

会厌炎

婴幼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占儿童严重流感杆菌感染的10%。

肺炎

多发生于儿童,由b型引起,伴有菌血症,占儿童严重流感杆菌感染的15%,约有15%的患儿发生脑膜炎。成人流感杆菌肺炎有20%发生菌血症。

支气管炎

多由非典型流感杆菌引起。

急性气管炎

多见于婴幼儿,通常继发于副流感病毒的呼吸道感染

蜂窝织炎

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占婴幼儿童严重流感杆菌感染的10%,也偶发于老年人。由b型引起。病情进展迅速,有80%的病例出现菌血症。

无明显侵入门户的菌血症

由b型流感杆菌引起。在儿童中占所有严重流感杆菌感染的10%。此种情况继发的严重局限性感染(脑膜炎、肺炎、会厌炎)颇为危险。成人流感杆菌菌血症多为继发,常可查出明确侵入门户。

骨骼感染

败血性关节炎占儿童侵袭性b型流感杆菌感染的1%~8%。2岁以下的婴幼儿化脓性关节炎约半数由其引起。负重关节最常受累。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菌血症的播散,但1岁以内的婴幼儿也可起因于邻近骨髓炎的直接播散。

心包炎

b型流感杆菌心包炎占儿童化脓性心包炎的10%~15%。在儿童所有严重流感杆菌感染中,心包炎占4%,其中半数患儿伴有肺炎。成人流感杆菌心包炎少见。治疗包括心包穿剌诊断,继以外科引流(封闭式插管引流或心包前部切除)辅以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通常可达85%~95%。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当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肺部阴影改变。

并发症

鼻窦炎

所有人群均易发生,低龄、年老体弱者更多见。全身症状表现畏寒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儿童发热较高,严重者可发生抽搐、呕吐和腹泻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表现为鼻阻塞、流脓涕、局部疼痛和头痛等。

中耳炎

其临床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听力减退等。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就医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感染、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要密切注意相应症状的出现。对于有疑似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对于高危人群,密切关注症状的出现非常有必要。一旦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急促现象都需要及时就诊。

  • 当患者出现耳朵疼、耳朵嗡嗡感的时候应及时就医。

  • 当患者感染比较严重出现精神系统症状时,如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呼吸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听力下降、流脓涕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耳鼻喉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最近有无去过人多的地方?

  • 有没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史?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经常性流脓涕、头痛、呕吐、听力下降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病原学检查

涂片

取肺炎患者的痰,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化脓性感染病灶处脓性分泌物,均可做涂片染色检查,提示革兰阴性短杆菌诊断意义。

细菌培养

血液、脑脊液中及局部分泌物中查到病原菌;以免疫化学方法鉴定新分离菌的荚膜肿胀反应及从上述体液、浓缩尿等标本中检查荚膜物质,这些也可作为佐证。咽培养和痰培养则不能除外为带菌所致,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考虑。

血清学检查

主要是检测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抗原成分。包括乳胶凝集实验、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常规

轻症者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重症者则可增高达10×10^9/L以上,中性可占80%以上。

脑脊液检查

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白细胞计数增多达1000×10^6/L以上,多核细胞占多数。

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PCR方法用于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与常规培养法和血清学法比较,PCR法使检出率明显提高 , 并可以区分出有无荚膜的存在。

其他检查

依据患者感染部位可选择进行X线拍片、CT等检查以协助诊断。肺炎者X线提示支气管肺炎、肺叶实变,无空洞。

血清抗体测定

间接ELISA 测Hib特异外膜蛋白(OMP)抗体,如OMP- IgM阳性,或双份血清OMP- IgG上升4倍以上,提示为近期急性Hib感染。

核酸测定

PCR方法测定细菌DNA 快速、敏感、特异性高。

喉部侧位X线片或CT检查

有助于会厌炎诊断。胸部、关节、副鼻窦X线片检囊可明确肺炎、关节炎、鼻窦炎诊断,但对病原菌无诊断意义。

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细菌培养和血清免疫学检查的结果以及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临床表现

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全身多部位的感染,引起高热、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多器官衰竭等;局部感染可有中耳炎、鼻窦炎、会厌炎等。

实验室检查

诊断依据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对患者尽快进行血、尿、痰及脑脊液等标本的细菌培养,同时做痰、脑脊液的涂片细菌检查,还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测定法检测脑脊液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

鉴别诊断

肺炎链球菌肺炎

临床表现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等,同时会咳出铁锈色痰。X线提示肺叶或肺段实变,无空洞,可伴胸腔积液。病原学检查或细菌培养可鉴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上除原有支气管、肺和胸廓疾病的各种症状外,还有心功能障碍和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损害征象,可结合心肺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区别诊断。

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如祛痰镇咳、降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同时根据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药敏实验结果、患者自身生理条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治疗周期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轻症患者一般支持和对症治疗后可顺利痊愈,为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补液、供氧支持及对症处理。例如肺炎患者的止咳祛痰,脑膜炎患者的甘露醇降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当存在急性会厌炎时,需按急诊处理,严密观察病情,避免刺激患儿,非急需的检查暂不做给氧,立即以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常用地塞米松快速滴入,及时处理喉梗阻,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病原学治疗

使用敏感性高的氯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剂量、疗程、给药途径依据病情轻重而定,轻症者可口服用药,重症者则应静脉给药。

预后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轻症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愈后效果良好,坚持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感染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轻症患者并且无基础疾病、无严重并发症,能较快治愈。

能活多久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轻症患者治疗及时,感染症状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出院后3个月复查一次肺部X线或胸部CT;不适随诊。

饮食
饮食调理

目前对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的饮食调理并无针对性饮食宜忌,但生活中应注意膳食多样化、清淡饮食,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戒烟、戒酒,减少危险因素。

护理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并保持稳定,血象正常或维持理想水平为主。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患者需了解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并坚持规律并足疗程用药。

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预防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接种肺炎疫苗等达到有效预防目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加强锻炼,戒烟戒酒,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预防措施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小于6月龄儿童提供>90%的保护率,提示乳汁中抗体对鼻咽定居Hib可能有影响。

菌苗预防

Hib疫苗不仅能有效保护个体不受Hib侵袭, 而且能降低人群中Hib携带率,有效地减少传染源,因此也能降低未接种疫苗儿童的感染。对于年龄大于65岁无严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可注射流感疫苗预防;年龄大于65岁且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可接种肺炎疫苗预防。

自身管理

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室内勤通风透气,保持整洁干净。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与耐药[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04):256-258.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周凯,李立群,徐飞等. 小儿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血清分型及耐药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04):6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