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 高世成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报道的有H7、H5、H9及H10亚型病毒中的一些毒株。病情随感染亚型不同而异,轻者似普通感冒,严重可引起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及肺出血等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就诊科室
感染科、呼吸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疾病别称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肾衰竭、Reye综合征
治疗周期
1周左右
临床症状

高热、咽痛、咳嗽、腹痛、谵妄

好发人群
儿童、接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者
常用药物
奥司他韦、复方甘草片、氨溴索
常用检查
血常规、生化检查、病毒核酸、胸片
病因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因是人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或者受病毒污染的水。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好发人群为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密切接触人员等。

主要病因
  • 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 接触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物体,如受病毒污染的水等均可患病。

  • 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毒株的可致病。

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中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H7N7为代表)能引起严重的禽类疾病,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且证实可感染人。其中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自2003年以来,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数月间传播到了周边以前未有该病报道的8个国家。该病在2005年中期之前都只在东南亚的动物和人流行感染,但之后病毒开始从该地区经过中亚传播到了欧洲和中东地区。截至2016年5月9日,全球16个国家有850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死亡449例(52.8%)。H5N1人型禽流感患者的年龄中位数约为18岁,90%的患者≤40岁。尤其自2005年以来发现,当儿童患者感染后,甚至疾病进入到典型的严重肺炎阶段,临床上也会仅表现为无肺炎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热性疾病,我国H5N1人型禽流感病毒呈高度散发。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可经呼吸道传播。

接触传播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病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谁等而被感染。有些禽流感病毒亚株,如H7N7、H7N3亚型毒株可通过眼结膜、胃肠道或皮肤损伤感染,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

好发人群
  • 儿童较成人感染病例多,病情较重,由于儿童发育未成熟,身体抵抗力比较低,所以对病毒抵抗力比较低。

  •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由于禽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鸡等其他家禽身上,所以容易诱发此疾病。

症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始发症状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出现咳嗽、咳痰、咽痛、流涕等,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腹泻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一般均有肺炎表现,还可能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等疾病。

典型症状

潜伏期

尚未有准确报道,目前估计在7天以内,一般为1~3天。

临床症状

H5N1病毒感染者多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数轻症病例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情发生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脓毒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体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其他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一般均有肺炎表现,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肺出血等。

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为致命性的肺部并发症,导致直接或间接肺损伤,以低氧血症、呼吸困难或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致死率。

败血症

可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神志改变等系列临床症状,重者可致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肾衰竭

循环血量降低导致肾功能下降,出现少尿、无尿。

Reye综合征

数天后出现急性脑病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出现意识改变、惊厥、淡漠、嗜睡、昏迷,严重者在数小时,因为脑水肿引起脑疝、呼吸衰竭,直接导致死亡。

就医

对于从流行区域返回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或神志改变等临床表现。或有疑似接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人出现高热、咳嗽等应该及时就诊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一般就诊于感染科,本病还应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对于有禽类接触史的患者,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尽量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如出现高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最近有无咳痰的症状以及痰的颜色和量是什么样的?

  • 这段时间有没有外出过?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咽痛、腹痛等)

  • 体温有什么规律?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血小板出现轻到中度下降。

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一般采用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血清抗体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可见肺内斑片状、弥漫性或多灶性浸润,但缺乏特异性。重症患者呈大片毛玻璃状或肺实变影像,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

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现象。

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还可用RT - PCR 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

诊断标准

医学观察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

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亚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

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亚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或RT-PCR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与恢复期血清抗体上升4倍以上者。

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咯痰等症状,病原学诊断提示甲、乙流感咽拭子阳性,可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加以鉴别。

细菌性肺炎

有咳嗽、咯痰症状,胸片提示炎症感染。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无流行病学史,以此可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加以鉴别。

治疗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治疗周期1周左右。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首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咳嗽、咯痰严重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治疗周期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治疗周期1周左右。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疗程5~7天,重症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一倍以上。

止咳祛痰药物

咳嗽、咯痰严重者可给予复方甘草片、盐酸氨溴索等止咳祛痰药物。

糖皮质激素

当短期内肺病变进展迅速,或合并脓毒血症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离子通道M2阻滞剂

有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病毒M2离子通道活性来抑制流感病毒株的复制,药敏试验表明对禽流感病毒有效。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加速疾病的恢复、改善预后,使用该类药物易诱发流感病毒产生耐药性。

手术治疗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无需手术治疗。

营养治疗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急性期高热时应以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为主,注意水量补充,避免出现脱水现象。

其他治疗
  • 隔离,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 可吸氧、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

  • 及时施行气管插管或适时气管切开和治疗并发症是关键。

预后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经过积极对症治疗能够完全治愈,H7N7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H5N1亚型流感病毒预后较差,病死率>50%。

能否治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为急性起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能够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

H7N7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症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人感染H5N1亚型流感病毒者预后较差,病死率>50%。

复诊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治疗结束后不需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疑似或确诊后需住院隔离治疗,无针对性饮食调理。

护理

因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具有传染性,原则上不留陪人,需要隔离治疗,减少探视。康复期患者可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患者如果出汗太多,应及时更换衣被,补充水。

日常护理
  • 隔离治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属于传染性疾病,故应限制陪人,减少探视,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稳定内环境。

  • 防治细菌感染,在流感病毒感染后期会并发细菌感染,故对重症患者使用一些广谱抗菌药物防治细菌性肺炎的产生。

  • 加强血氧检测和呼吸支持治疗,住院重症患者应加强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的监测。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疗,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波动情况,做好降温准备,警惕患者出现面色、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急剧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
  • 患者住院期间,原则上不留陪人,如需陪人照顾,则陪人应该进行三级防护,加强手卫生。

  • 患者如果出汗太多,应及时更换衣被,补充水、电解质,嘱咐患者多饮水,加强口腔护理干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一般个人预防措施包括搞好个人防护和卫生,远离禽鸟,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预防措施
  •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 养成良好个人习惯,进食前先洗手、不吃生淹即食的禽类及制品,以防止病从口入。

  • 远离禽鸟,尤其病死禽鸟。

  •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 不让儿童与家养宠物鸟、鸽子以及狗、猫等接触得过于密切。

参考文献

[1]朱启镕,人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2,81-82.

[2]蒋文明,嵇康,曹玉飞,陈继明.全球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9,66-68.

[3]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3-74.

[4]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93-294.

[5]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