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西尼罗河热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 高世成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西尼罗河热是由西尼罗病毒经蚊子传播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可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脑炎症状。本病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生活在流行区内人群应引起注意,注意防护。本病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改善,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佳。

就诊科室
感染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West Nile fever
疾病别称
西尼罗热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心肌炎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好发人群
老人及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疫区人群
常用药物
布洛芬、甘露醇、氯丙嗪、安定、苯巴比妥钠
常用检查
血常规、免疫学抗体检查、病原学检查
疾病分类

发热型西尼罗河热

以发热为典型症状,常伴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脑炎型西尼罗河热

病情较重,可表现为脑炎、脑膜炎。

病因

西尼罗河热的病因比较明确,是由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通过蚊虫叮咬的形式传播。本病好发于老人及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疫区人群,暂无明确诱发因素。

主要病因

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所致的一种虫媒传染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有包膜的RNA病毒,病毒对热、紫外线、化学试剂如乙醚等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即可灭活。

流行病学

西尼罗河热在非洲、南欧、中东、中亚和西亚、大洋洲等地呈地方性流行。本病高发季节为蚊虫滋生的季节,常见于6~11月,但发病高峰是8月下旬,国内尚无发病率等准确流行病学数据。

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好发人群
  • 周围有受感染的动物,人接触后感染。

  • 周围环境有接触感染动物的蚊虫,可能携带西尼罗河病毒,人被叮咬后感染。

  • 年龄过小或过大,免疫力降低易感染。

  • 生活在流行区内人群。

  • 久病不愈或缺乏锻炼的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症状

西尼罗河热根据分型不同,相应的症状有所区别,但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脏肿大、眼痛、肌肉酸痛的症状。严重患者可并发有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心肌炎。

典型症状

发热型

西尼罗病毒感染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西尼罗热,大约占感染者的20%。一般为突然发热,1/3以上的病人发热可达到38.3℃~40℃,多表现为双波热,头痛、眼痛、全身肌肉酸痛,并可伴咽炎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胃肠症状。高热可致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明显压痛。约有半数患者出疹,出疹时间在发热期或发热期末,颈背部、躯干及四肢出现淡红色玫瑰疹或斑丘疹,持续时间约为1周自行消退。轻型病例仅有类似感冒过程,全身反应轻者,表现为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经3~6天自愈。

脑炎型

少数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及部分儿童、青少年感染后,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此时病情较重,体温骤升、持续不降、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继而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出现异常的神经反射,四肢发抖、痉挛、惊厥、昏迷、呼吸困难直至呼吸循环衰竭。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病变主要集中于丘脑、中脑和脑干等部位。儿童恢复迅速,年龄越大愈后越差。

其他症状

暴发流行中,一半病人有肝脏肿大,10%病人有脾脏肿大,部分病人还可出现严重的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80%左右的病人呈自限性,持续3~5天。

并发症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潜伏期平均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5周不等,在此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心肌炎

临床表现为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扩大,杂音改变,心律失常。

就医

有疫区、传染源接触史、蚊虫叮咬史的患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要及时到感染内科、急诊科就医,通过做血常规、免疫学抗体检查、病原学检查确诊。西尼罗河热需要与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症状。

  • 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 出现痉挛,惊厥,昏迷,呼吸困难症状。

就诊科室
  •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症状,就诊于感染内科。

  • 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出现痉挛,惊厥,昏迷,呼吸困难症状就诊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 近期是否被蚊虫叮咬?

  • 近期是否有疫区旅行史?

  • 是否有发热、皮疹、头疼嗜睡等表现?

  • 使用过哪些药物?

  • 有什么既往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数减少。

脑脊液检查

脑炎型者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增高。

免疫学检查

利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常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采用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两份血清同时进行检测,以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为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病原学检查

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第5天,从患者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阳性率较高,对新分离病毒的鉴定一般采用已知血清进行中和实验。但病毒分离较少用于临床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查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通过设计西尼罗河热病毒特异引物对血清或脑脊液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试验,阳性率高,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

有传染源接触史,特别去过疫区,有蚊虫叮咬史的患者,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或神经系统症状,需高度警惕本病。如果血清学抗体检测或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出西尼罗河病毒相关抗体或病原体,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为潜伏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可通过病原学检查或分子生物学检查鉴别。

治疗

西尼罗河热主要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物理降温以及应用布洛芬、甘露醇、氯丙嗪、安定、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对症治疗。如患者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无法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需要配合行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改善。本病一般可通过短期治疗获得改善。

治疗周期
本病病程较短,可通过短期治疗改善。
一般治疗

本病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配合物理降温,如冰帽降温、同时酒精擦浴,放置冰袋。

药物治疗

退热药

退热药可以用于物理降温无效的患者,如应用布洛芬、氯丙嗪及异丙嗪。

脱水剂

脱水剂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脑疝、脑水肿,常用的药物为甘露醇。

镇静剂

镇静剂主要用于减少患者的能量消耗,缓解焦虑、躁动,常用的药物有安定、苯巴比妥钠等。

手术治疗

如常规吸氧、静脉给予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式改善患者缺氧或者呼吸衰竭的症状。

预后

西尼罗河热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免疫力低下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无后遗症,感染后可终身免疫。患者在治疗后遵医嘱定期进行血常规、血清学抗体评估复查。

能否治愈

本病患者早期接受积极治疗,可以治愈,且感染后终身免疫。

能活多久

大部分患者经及时治疗可以治愈,不影响寿命。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病死率为3%~15%,主要为老年病人或者免疫抑制治疗者、损伤患者。

复诊

症状消失后,按时复查血常规、血清学抗体评估疾病发展状态。

饮食

西尼罗河热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要保证充足营养,促进疾病恢复,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置胃管给予流质饮食。

饮食调理
  • 普通患者应补充必须营养,如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促进疾病恢复。

  •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烧烤、火锅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蛋羹、面糊。

  • 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可以置胃管给予流食营养。

护理

西尼罗河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给予患者情绪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以及适当的锻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需要专人配合,避免摔倒、咬舌。

日常护理
  • 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吸氧,防止压疮,预防静脉血栓。

  • 如果气管切开的患者,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时观察切口是否红肿,定时换药避免伤口感染。

  • 普通患者根据病情适当锻炼,注意不要过度活动,避免快跑、打篮球等高强度运动。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戒烟戒酒。

特殊注意事项

由于患者可能有神经系统症状,需防摔倒,防咬舌,进行专人陪护。

预防

目前最有效预防西尼罗河热的方法,是减少疫区人群暴露机会,如好发季节减少户外活动、涂抹蚊虫驱避剂、安装纱窗和纱门,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同时尽量避免流行季节去疫区,以及接触可能感染的动物。

预防措施
  • 在西尼罗病毒病暴发的疫区或好发季节,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减少户外活动,在户外应尽量穿着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应涂抹蚊虫驱避剂。

  • 注意安装纱窗和纱门,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同时可以使用电蚊香和电蚊拍杀死室内的成蚊。

  • 尽量在流行季节少去疫区,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动物如鸟类和马。

参考文献

[1]王淑娟,宋晓晖,迟田英,孙成友,王清华,吕艳,邹艳丽,吴晓东,王志亮.西尼罗河热的流行历史、现状及防控[M].中国动物检疫,2016:4-6.

[2]刘金玲,支海兵.西尼罗河热[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