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鼻疖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王军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鼻疖是鼻前庭、鼻尖和鼻翼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以鼻前庭最为常见。病因多为挖鼻、拔鼻毛、外伤致鼻前庭或外鼻皮肤附属器损伤所致,继发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机体抵抗力低时易患本病。主要症状为鼻孔周围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热,严重时可以出现全身不舒服和低热,通过局部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可以治愈。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furuncle of nose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眶蜂窝织炎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鼻内或鼻外出现小疖肿、鼻痛、发热

好发人群
青年
常用药物
夫西地酸、10%鱼石脂、苯唑西林钠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
病因

鼻疖病因多为致病菌感染,如挖鼻孔、拔鼻毛、外伤等因素造成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鼻疖好发于青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诱发。

主要病因

鼻疖多因挖鼻、拔鼻毛或外伤致鼻前庭或外鼻皮肤附属器损伤所致,继发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

诱发因素

机体免疫力低下,如患有糖尿病、进行化学治疗,均可能会诱发鼻疖。

流行病学

目前无此病的准确流行病学调查。

好发人群

鼻疖一般多好发于青年人。

症状

当患者患有鼻疖时,一般多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局限性隆起,触痛明显。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全身不适、低热、下颌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多在1周后成熟冒头,顶部出现黄色脓点,可自行破溃,排脓后逐渐愈合。但也有个别患者会出现炎症扩散,引起蜂窝织炎。

典型症状
  • 因鼻前庭处皮肤缺乏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膜直接相连,故发生鼻肿时,疼痛剧烈。

  • 局部红、肿、热、痛,局部跳痛,触痛明显,呈局限性隆起,有时伴低热和全身不适。

  • 下颌下或须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 约在1周内疳肿成熟后,顶部出现黄白色脓点,自行破溃排出脓栓而愈。

  • 但如果临床处理不当,炎症将向周围扩散,可引起上唇和面颊部蜂窝织炎,表现为同侧上唇、面颊和上睑红、肿、热、痛等。

并发症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严重的海绵窦化脓性炎症,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主要感染途径为邻近部位化脓性感染的脓毒栓子经血流引流致海绵窦。

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

当鼻疖炎症向深层扩损,波及软骨膜,会引起软骨膜炎。当患者患上软骨膜炎会出现钝痛、肿胀、发红,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发烧的现象。

眼眶蜂窝织炎

眼眶蜂窝组织炎是眼科的一种眼眶软组织的急性炎症,会严重的危害人体的健康,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延误后,有可能会出现视力的下降,甚至失眠,有些严重的还会危及到生命。在发病的急性期,眼睑会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红痛明显,严重的患者的眼球转动受限,或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突出或移位。

颊部及上唇分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是一种化脓性的炎症,致病菌常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溶血型链球菌等等。好发的部位在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炎症较重的时候可以波及到肌肉组织及深部的蜂窝组织。患者临床表现为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局部有压痛,炎症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脓肿的形成,需要行抗炎治疗,以及脓肿切开引流术。

就医

当患者出现鼻部疖肿,呈发热、红肿、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于耳鼻喉科。医生会做相应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此病还需与鼻前庭炎和鼻部丹毒等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如患者鼻孔内或鼻尖、鼻翼处出现疖肿,局部发热、红肿、疼痛等,触摸和按压时疼痛明显,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鼻孔内或鼻尖、鼻翼处出现疖肿,局部发热、红肿、疼痛时,应优先就诊于耳鼻喉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哪里不舒服?

  •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为视诊和触诊,视诊应注意患者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等。触诊应注意患者患部轻触及按压的感觉,触诊也应注意患者颌下淋巴结是否肿胀和疼痛。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最普遍、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

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以其多角度、视野广的特点,可完成对鼻腔内各个部分及鼻咽部的检查。

诊断标准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时即可确诊:

体格检查

  • 可发现发现鼻患处皮肤充血肿胀,丘状隆起,周围浸润发硬,患处发红。

  • 颌下淋巴结肿胀疼痛。

  • 疖肿尖部可见黄色脓栓。

血常规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

细菌培养

  • 实验室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

鼻内镜检查

  • 鉴别诊断出是够存在鼻前庭炎、鼻前庭脓疱疹等疾病。

鉴别诊断

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由于鼻腔分泌物增多,反复刺激鼻前庭皮肤引起,主要症状为鼻前庭处疼痛,皮肤红肿、发痒、糜烂或皲裂等。

鼻部丹毒

丹毒是急性炎症性疾病,感染是主要的病发因素,致病菌主要为β溶血性链球菌,患者的皮损红肿,色如涂丹因而命名为丹毒。

治疗

鼻疖的治疗一般为短期治疗,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多使用夫西地酸、10%鱼石脂软膏。严重者可全身使用苯唑西林钠,也可配合手术治疗。可挑破脓头,协助排脓,禁止挤压患处。也可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和激光治疗等。

治疗周期
鼻疖的治疗周期为短期治疗。
药物治疗

夫西地酸

夫西地酸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10%鱼石脂软膏

鱼石脂软膏为酚类防腐药,有抑菌、消炎、止痒、抑制分泌及消肿等作用,主要用来治疗未出头的脓肿,如痈等。皮肤破溃时不可使用,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苯唑西林钠

苯唑西林钠属于耐酶青霉素类,主要用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手术治疗
  • 可用手术刀挑破脓头后,用小镊子钳出脓栓,或用小吸引器吸出脓液。

  • 切忌挤压患部,以免伤害周围浸润组织。

物理治疗

热敷

可用热毛巾敷于患处,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红外线照射

红外线能量较低,组织吸收后主要产生热效应,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炎症消退、加快组织修复等作用。

激光理疗

氦氖激光和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可促进炎症吸收和创伤修复。

预后

鼻疖具有自限性,一般经过一周左右患处可冒头破溃,自行排出脓肿,可以治愈,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痊愈后无需复诊,有进行性加重的患者需及时就诊。

能否治愈

鼻疖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鼻疖一般不影响患者生存寿命。

复诊
  • 鼻疖患者若一周后已痊愈或转归状况良好,可不进行复诊。

  • 若患者一周后症状并无见好转或进行性加重,患者需及时复诊。

饮食

鼻疖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营养均衡丰富即可。应多吃水果、蔬菜、鸡肉、鱼肉、牛奶等。

饮食调理
  • 忌辛辣、刺激、油腻食品,辛辣、刺激、油腻食品多吃会使皮肤油脂分泌增加,可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

  • 忌烟酒,吸烟、喝酒对身体毫无益处,所以应戒烟戒酒。

  •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蜂蜜、苹果、橘子、菠萝、西红柿、黄瓜、南瓜、胡萝卜等,对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 宜多食豆腐、鸡肉、牛奶、鱼肉等营养丰富食品。

  • 多饮水,保持肠道通畅。

护理

鼻疖护理时应注意患处卫生、保持干燥洁净、不要过分紧张、指导患者用药、禁止患者拔鼻毛,禁止患者搔抓挤压患处。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报备病情,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特殊注意禁止挤压患处,严重者会造成颅内感染。

日常护理
  • 口服用药,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 保持患处皮肤卫生洁净。

  • 禁止患者搔抓及挤压患处。

  • 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及时休息,按时休息。

  • 禁止患者拔鼻毛。

病情监测

积极监测患者病情,按时查房,如患者未住院,应积极及时与医生进行电话联系,报备病情。以便衡量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及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特别注意,不可挤压患处,疖肿没冒头或者疖肿已冒头都不可以挤压。因疖肿多处于面部危险三角区,此处静脉无静脉瓣,挤压后带细菌的脓液会随静脉血流感染脑内,容易对生命造成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预防

鼻疖患者锻炼身体,防止感冒、合理三餐、忌食辛辣食品、避免处于亚健康生活状态,保证身体良好免疫力,都可对此病的预防起到效果。患者也应积极治疗鼻部感染,积极治疗糖尿病等。

预防措施
  •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食品。

  • 积极锻炼身体,每天运动一小时,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很重要,也可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 避免用不卫生的物品及手指挖鼻孔,避免拔鼻毛。

  • 若患有鼻部感染症状,应积极治疗。

  • 如伴发其他致使身体免疫力降低的疾病,应积极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孙虹,张罗.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8-179,197-198.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