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偏执型人格障碍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徐顺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人格障碍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并持续一生的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患者不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社会适应性也会下降,而且回增加他人和社会的负担。偏执型人格障碍是其中一种,该类患者较少就诊,若家属伴其治疗,其多持否认或辩解态度,使治疗者难以明辨真相,多见于男性,类似名称有狂信性人格、诡辩型人格。这类人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窄、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本病病程漫长,有的患者终生如此,有的患者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前奏。随着年龄增长,偏执型特征大多缓和。

就诊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治疗周期
依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治疗周期不同
临床症状

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冷淡、疏远,治疗依从性差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的人、脑部功能异常的人、家庭不和睦的人
常用药物
本病暂无针对性治疗的药物
常用检查
精神状况检查、临床定式测查工具
病因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晰,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功能的改变及家庭环境等有关。本病好发于有家族史的人、家庭不和睦的人等。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患者较无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

脑部功能异常

脑部功能的异常及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生。

生化因素

每个人的脑神经活动和内分泌腺分泌类型不同,偏执型人格障碍与脑神经活动不均衡、内分泌腺分泌的荷尔蒙较多有关。

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及其他家庭关系紧张的人更容易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如儿童时期经常受到大量的斥责,且得不到亲情的温暖,这会使得其在感情上与别人疏远,而且变得不信任别人,进一步则会把别人看成是问题的根源,从而容易对他人产生怀疑和愤怒,再进一步则会形成妄想。从心理因素看,在不良的环境下,他们可能出现一种强烈的潜在的自卑感,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这些倾向于自我为中心的人便通过妄想自己的优越感,使自卑合理化。

流行病学
  • 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显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高于这个比例。

  • 在美国全国共病调查显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2.3%。

  • 美国国家酒精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4.4%。

  • 其他研究调查的结果显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9%~24%。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的人

人格有高度遗传性,其中对孪生子和家族史的研究可以明确支持。

脑部功能异常的人

对脑成熟度和脑病理学的研究表明,脑部功能与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联,而神经递质也影响此类疾病的发生。

家庭不和睦的人

家庭关系及家族成员的表现与人格的形成的关系极大,家庭不和睦的人容易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症状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冷淡、疏远,对周围的人不信任、猜忌,治疗依从性往往较差。这类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尊重其隐私,给患者个人空间,不能过多介入。

典型症状
  • 对他人极度猜疑、嫉妒和提防,对别人的诚意抱着谨慎、遮掩和迂回的态度。

  • 固执己见,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害怕丧失独立和自我决定的力量,严厉抵制外部的影响。

  • 爱争辩、极度的警惕,常用激怒和愤恨来表达异议和反对。

  • 自我评价过高,做错了事总是推委于客观或归罪于别人。

  • 情感冷漠,缺乏误会的成熟观点,把别人的误会看做是恶意挑衅,加倍予以还击,报复心强。常觉得自己成为敌意和冲突的对象,从而感到压抑。

  • 爱挑剔,人际关系不良,这种人格障碍者常病程冗长,甚至终身患病。

其他症状

愤怒、不安

本病患者常常因为猜疑而愤怒不安。

自负

患者常常自负,有控制周围环境的强烈欲望,且容不得他人的批评。

特殊状况

遇到严重应激或特殊情况,会出现短暂精神病性症状。

就医

当患者出现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猜忌,对周围事物冷淡、疏远,难以接受他人的批评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就医指征

当患者出现对他人广泛的猜疑和不信任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家人要带患者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优先考虑去精神科、心理科。

医生询问病情
  •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

  • 家里有人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吗?

  • 之前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 之前做过什么治疗?效果如何?

  • 平时会猜疑别人吗?

需要做的检查

精神状况检查

精神状况检查是指检查者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直接观察,来全面了解患者精神活动各个方面情况的检查方法。交谈注重的是患者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观察注重的是医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两种检查方法通常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

临床定式测查工具

精神科医生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可运用一些工具、方法,如主要包括国际人格障碍检查、DSM-Ⅲ-R轴Ⅱ临床定式检查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诊断标准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若临床表现符合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A

对他人广泛的不信任和猜疑,例如将他人的动机解读为恶意,发病通常始于成年早期,病情体现于生活的多方面,并具有下列4种以上的症状表现:

  • 无端怀疑他人正试图利用、伤害或欺骗自己。

  • 对朋友或同伴的忠诚或可靠性,无理由的怀疑。

  • 很难依赖他人,因为害怕会被他人恶意伤害。

  • 将他人善意的表达,理解为潜在的恶意或是威胁。

  • 容易记仇。

  • 感到被攻击,而对方并没有这样的行为,并因此很快变得生气并进行反抗。

  • 极易猜疑,无根据的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B

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或抑郁症、带有精神病性症状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也没有其他躯体疾病。

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主要依靠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帮助患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依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治疗周期不同。

治疗周期
偏执型人格障碍依据病情程度的不同,治疗周期不同。
药物治疗

由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并无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效药。

手术治疗

本病无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治疗人格障碍有益方法之一为心理治疗,通过深入接触病患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患者认识个性缺陷所在,进而引导患者了解到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并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的一种,以探索潜意识心理过程为主要特征,由合格心理治疗师治疗从轻度到中度慢性心理问题来访者,其理论基础是有关意识和潜意识心理过程理论。精神分析不是心理治疗的同义词,只适合于个别治疗,不适合于团体治疗。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或行为矫正的基本理念是对具体的、可以观察的、不良的、不适应的或自伤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更为合适的行为来加以替代。如本病患者可以通过提高对别人的包容度,逐渐改变从前偏执的想法。

预后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有效的治疗药品,只能通过心理疏导进行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多数能够缓解当前的临床症状,但是难以治愈,预后不佳。

能否治愈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多数能够缓解当前的临床症状,但是难以治愈。

能活多久

通常偏执型人格障碍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要遵医嘱进行复诊,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饮食
饮食调理

偏执型人格障碍在饮食方面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应当遵循健康饮食的标准,合理搭配,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护理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护理应着眼于家庭护理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帮助患者缓解紧张不安的状态,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加社会活动,交流思想感情,慢慢消除心理障碍。

日常护理
  • 为患者增加更多自我教育的机会,收集更多的资料,检验患者的信念和思想,纠正思维和验证新行为,家庭治疗可检验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增加自我疗效感。

  • 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参加社会活动,积极进行交友训练。

  • 为克服极端和偏执的心理,需要寻求友谊的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慢慢消除心理障碍。

病情监测

因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有容易反复的特点,在病情监测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应当着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病情反复,应当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应当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情,让患者充分了解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病因、治疗方法,让患者能够配合治疗,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逐步缓解病情。

特殊注意事项
  •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医生需要不断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告知患者,充分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更好地配合治疗。

  • 如果患者有过精神病性症状,患病住院后可能症状会变得突出,应当引起家属的警觉。

预防

在儿童时期,家长就应当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问题,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避免此病的发生。

早期筛查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筛查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无明确的早期筛查手段。

预防措施
  • 家属应当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以足够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 家长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

参考文献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阿伦·贝克,弗里德曼,戴维斯等.偏执型人格障碍[J].心理咨询师,2011,10(1):34-42.

[3]汤世明.解读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J].中国社区医师,2002(20):26.

[4]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M].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