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皮炎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科 杨培明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皮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皮肤损害的统称性疾病,其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疾病类型相关,多数皮炎与遗传、过敏、感染、静脉曲张相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皮疹、水疱、瘙痒、鳞屑,可导致脱发、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多数患者预后尚可。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dermatit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部分与遗传有关
并发疾病
脱发、感染、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定,需要根据皮炎类型而定
临床症状

皮疹、水疱、瘙痒、鳞屑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者、免疫缺陷者、静脉曲张患者、油性皮肤者、精神压力大者
常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软膏、他克莫司、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酮康唑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斑贴试验、分泌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疾病分类

皮炎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接触性皮炎

是皮肤和外界的动物性、植物性或化学性物质直接接触后所发生的炎症反应,根据病程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特应性皮炎

是常有家族过敏性的一种湿疹性皮炎,与遗传相关,具有慢性复发性特点,往往剧烈瘙痒。

脂溢性皮炎

是一种以皮肤油腻、起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发病人群可以分为成人型和婴幼儿型。

淤积性皮炎

是指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皮肤损害性疾病。

神经性皮炎

又称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癣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受累范围分为局限性和播散性。

虫咬皮炎

该病多见于夏秋季,发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成人可以发病。

病因

皮炎的主要病因与疾病类型相关,多数皮炎与遗传、过敏、感染、静脉曲张等相关,好发于有家族史者、免疫缺陷者、静脉曲张患者、油性皮肤者、精神压力大者等人群。此外,环境、精神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都能诱发皮炎。

主要病因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Ⅳ型变态反应(迟发性变态反应),即T细胞参与作用的细胞免疫反应。仅是少数过敏体质的人发生皮炎。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导致皮炎,是皮肤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如芥子、辣椒、斑蝥等有机物及强酸、强碱等无机物及其他腐蚀性化学品,任何人的皮肤接触后,都能引起皮炎,甚至于发生坏死或溃疡。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有家族过敏史,遗传方式不明,一般认为多基因遗传,HLA-A3及HLA-A9的出现率增高。抗原多半为花粉、尘螨、兽毛及真菌芽孢等吸入物,或是牛乳、鸡蛋及鱼虾等食入物。目前也从患者血中测出这些超抗原的特异性IgE。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对与感染有关,患者以青年人较多,常有皮脂分泌较多的先天体质,可滋生大量细菌,皮肤损害处可以查见大量糠秕马拉色菌。此外,皮脂长期潴留于皮肤时可改变表皮功能更容易感染病原菌。

淤积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患者多有静脉曲张,下肢静脉压的增高,在足靴区可出现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色素沉着、轻度水肿和脂质硬化。

神经性皮炎

患者多存在搔抓皮肤的情况,有节肢动物叮咬或心理障碍情况,容易导致神经性皮炎。

虫咬皮炎

多是蚊虫叮咬导致,如跳蚤、虱子、螨、蚊、臭虫、蠓虫等叮咬皮肤,或隐翅虫等昆虫的毒液接触皮肤后,也可引起皮肤局部刺激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诱发因素

环境

长期处于干燥、寒冷、炎热、潮湿、卫生条件差等环境都对皮肤的正常代谢不利,可导致皮肤屏障损害出现过敏,并容易滋生细菌感染致病。

精神心理

长期精神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或抑郁可能诱发皮肤功能减弱致病。

生活方式

长期饮食不规律、高油、高脂饮食、偏食、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可诱发皮炎。

流行病学

皮炎是一种常见病,具体发病率没有流行病统计数字。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者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有家族过敏史,与遗传有关,有家族聚集趋势。

免疫缺陷者

免疫缺陷者容易合并病原菌感染,此类人群发病率较高。

静脉曲张患者

静脉曲张患者容易出现下肢的皮肤损害,属于淤积性皮炎的高发人群。

油性皮肤者

油性皮肤者容易出现皮肤细菌滋生,属于脂溢性皮炎的高发人群。

精神压力大者

精神压力大是皮炎的诱因之一,此类人群发病率较高。

症状

皮炎的典型症状包括皮疹、水疱、瘙痒、鳞屑,特应性皮炎患者常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和眼缺陷,淤积性皮炎患者多有下肢酸胀不适的感觉,脂溢性皮炎患者有全身不适的前驱症状,病程后期可出现甲营养不良。脱发、感染、血栓性静脉炎是本病的常见并发症。

典型症状

接触性皮炎

表现为致病物接触的部位瘙痒,起红斑,如果接触时间较长或反应较强,可以迅速加重而红肿,并有发痒的小丘疹,以后成为明显的水疱。水疱破裂时,表面渗湿糜烂及结痂。如果炎症很剧烈,红肿发痒的部位可以发生大疱,有继发性感染时可变成脓疱。如果患处不再接触致敏物质,也没有并发症,则皮疹可在2~3周内消失。在接触时往往复发或加重。

特应性皮炎

临床表现是由婴儿湿疹到成人的苔藓样皮炎,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可分为三期。

婴儿期

在出生后约2~3个月时,渗出型、干燥型或脂溢型婴儿湿疹对称分布于面部尤其颊部等处,引起剧痒。

儿童期

在2~10岁左右,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样损害常出现于肘部和膝部的屈侧,也可出现于面部及颈部等处,往往伴发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水疱、丘疹、丘疱疹及浸润性损害可成片发生,渗液往往不多,但常有细薄鳞屑及苔藓样化,往往因剧痒而剧烈搔抓,引起皮抓破及血痂。

青年及成人期

在青少年时期,颈侧、肘部屈侧及腘部等处可有限局性红斑及丘疱疹,常有鳞屑、苔藓样化及色素沉着而呈慢性湿疹样表现。在成人时期,丘疹、鳞屑、结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性损害可广泛分布,尤其多见于四肢伸面,患者常因剧痒而搔抓,易有血痂或继发性感染。

脂溢性皮炎

皮肤损害

常发生于头皮或是先出现于头皮,以后发生于面部、颈部及躯干,也可出现于四肢。初起时,头皮成片淡红斑,有油脂状鳞屑,以后可以蔓延到前额、耳朵及颈后;先有渗出液,以后干燥结痂,尤其眉部常发红并有淡黄色油脂状鳞屑,睫毛及胡须、阴毛部位、眶上方、眼皮及鼻翼等处也常有相似的皮疹;有时,耳后、腋窝、悬垂乳房的皱褶处、脐窝及腹股沟湿润发红及脱屑而像糜烂。胸部及背部中央部位可以发生类似玫瑰糠疹或体癣的“花瓣样”皮损,是散布的淡红斑或斑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明显,皮疹表面有细薄的油脂状鳞屑,患处有轻微的痒觉。腋窝、肘部屈侧、腹股沟、下腹部或阴囊等部位可以有些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光滑干燥的油脂状鳞屑。

头皮鳞屑

头皮鳞屑或多或少,可以分散成片,也可弥漫发生而像头皮单纯糠疹,而炎症较重,边界也较明显。患处头发干燥,缺少光泽,往往脱落而稀少,眉毛也可减少,眼缘往往发红脱屑。

淤积性皮炎

病人常表现为浅静脉曲张,可出现久站后下肢明显肿胀,皮色发紫。病程较长者,在小腿尤其是踝部可出现皮肤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难愈性溃疡,有时可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和急性淋巴管炎。

神经性皮炎

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褐黄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可因瘙痒出现抓痕、血痂和轻度色素沉着;播散性皮损呈多数苔藓样变,常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

虫咬皮炎

鲜红色风团样损害为常见皮肤表现,其中央可有小水疱或咬痕,有时还可出现大疱样损害。皮疹消退后可留有短暂浅褐色色素沉着。

其他症状
  •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可暂时或长期并发哮喘、枯草热、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70%以上特应性皮炎患者有上述疾病家族史。患者常比正常人容易对药物发生过敏或休克性反应。

  • 特应性皮炎患者容易有眼缺陷。最常见的是幼年性白内障,有的并发角膜增厚的圆锥形角膜,春季性结膜炎或视网膜剥离,有的患者有这些眼病的家族史。

  • 淤积性皮炎患者多有下肢酸胀不适的感觉,同时伴肢体沉重乏力、轻度水肿,久站或午后感觉加重,而在平卧或肢体抬高后明显减轻,有时可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现象。部分病人则无明显不适。

  • 脂溢性皮炎少数患者有全身不适、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可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病程后期可出现甲营养不良。患者自觉症状有轻至中度瘙痒,多无全身症状。

并发症

脱发

部分症状严重的脂溢性皮炎患者可导致头皮部毛囊破坏,出现片状的脱发区域,头皮裸露,不生长头发。

感染

皮肤损害部位常继发真菌感染,出现感染处的皮肤红肿、破溃、表面有分泌物覆盖,患者自觉疼痛不适。

血栓性静脉炎

淤积性皮炎患者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并发非感染性炎症。有时也可因足部细菌入侵造成感染性炎症。病人腿部出现红肿、发热,静脉呈条索状,触之疼痛。

就医

当患者出现皮疹、水疱、瘙痒、鳞屑的症状及时就诊皮肤科,行体格检查、斑贴试验、分泌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本病需要注意与敏感性皮肤和物理性皮肤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当出现皮疹、水疱、瘙痒、鳞屑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患者皮损面积大,并合并感染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疹、水疱、瘙痒、鳞屑)

  • 这些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吗?

  • 直系亲属有类似症状吗?

  • 既往有其他疾病吗?

  • 平时定期清洁皮肤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皮肤状态,有无油脂分泌增多,皮肤损害的位置、大小、形态,皮损处有无破溃、流脓、出血、脱屑等症状。触诊皮损处有无疼痛、瘙痒或皮屑脱落。特应性皮炎患者有周围血管的反应,用火柴之类钝端尖物划写患者的皮肤时所出现的不是鲜红而是苍白的划纹,称为白色皮肤划痕现象。

斑贴试验

主要用于诊断有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明确过敏原,通过将检测物质加工后粘于患者手臂,24小时后观察皮肤症状,对下一步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分泌物检查

医生通过取患者皮屑或皮肤表面分泌物,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病原菌或其他特征分泌物判断疾病的病因。

组织病理学检查

属于有创检查,医生通过切取部分患者的皮损部位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组织形态,以及有无异常细胞的增殖判断疾病的病因,指导下一步治疗。

免疫学检查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水平常增高,C3及携带IgE淋巴细胞也增多,而C4往往减少。但每人的IgE未必都高,约20%成年患者的IgE正常甚至较低。皮炎的严重程度和IgE水平也无明显关系,皮炎缓解时IgE常不下降。

诊断标准

皮炎的诊断需依据以下几点:

  • 出现皮疹、水疱、瘙痒、鳞屑的典型症状。

  • 辅助检查可见有皮肤损害,并明确致病原因,是否有过敏反应、感染等,可以明确皮炎的具体类型。

鉴别诊断

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的典型症状包括角质层变薄、皮肤泛红、皮肤痒痛,患者多伴有肤色不匀,表现为炎症褪去容易留下印痕或斑点。患者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辣椒素试验阳性,多无其他症状,而皮炎有典型的皮肤损害,感染、免疫反应等症状,二者可以鉴别。

物理性皮肤病

物理性皮肤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红斑、水疱、苍白、瘙痒、糜烂、溃疡,患者一般无其他全身症状。患者多有冷热刺激、物理摩擦等病史,而部分皮炎有感染、过敏的症状,二者可以鉴别。

治疗

皮炎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对症选择药物,同时辅助一般治疗改善症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皮损恢复,药物方面可选择糖皮质激素软膏、他克莫司、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酮康唑。

治疗周期
本病治疗周期需要根据皮炎类型而定,治疗时间长短不统一。
一般治疗
  • 特应性皮炎应减少环境中变应原,如灰尘、螨虫、皮毛、人造纤维及真菌等。饮食注意合理喂养,排除过敏性食物或进行脱敏治疗。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软膏

糖皮质激素类,如泼尼松能使症状在短期内显著减轻或消失,但停药后常迅速复发,如长期应用,将引起各种副作用,一般不主张使用,只应用于皮炎广泛或严重的急性患者,开始量较大,症状减轻后减到维持量,以后停药。

他克莫司

属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有效缓解皮损处的瘙痒、疼痛,促进皮损愈合,避免了糖皮质激素外用的副作用。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可耐受的局部红斑和瘙痒,对系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适于头颈部皮损,以及不能耐受或依赖于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炉甘石洗剂

属于外用洗剂,适于皮肤瘙痒严重的患者,选择炉甘石洗剂每天冲洗皮损部位。可以有效的杀菌止痒,缓解患者不适,一般没有副作用。

硼酸溶液

属于外用抗菌药,常作冷湿敷用,具有消炎、消肿、抗菌、收敛及清洁创面作用,一般无副作用。

酮康唑

属于抗真菌药物,适于真菌感染导致的皮炎。通过对真菌进行杀伤有效治疗皮肤损害。急慢性肝病患者、有肝病史者、对该品过敏者禁用。

抗组胺药

适于有明显过敏症状者,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组胺药止痒抗炎。第一代抗组胺药常被应用,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安其敏、异丙嗪、阿利马嗪等,安替根(赛庚啶)效果有时较好。

抗生素

适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初期选择广谱抗生素控制细菌生长,待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后再更换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为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手术治疗

本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紫外线疗法包括长波紫外线(340~400nm)照射、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照射及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慢性顽固性皮炎有较好疗效。

预后

皮炎的预后尚可,多数患者可治愈且不影响自然寿命,部分患者会留有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皮肤检查监测治疗情况。

能否治愈

皮炎多数患者可治愈,但部分顽固者可反复发作。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皮炎部分患者会留有皮肤色素沉着,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

复诊

皮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皮肤检查监测治疗情况,恢复良好者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皮肤科检查监测皮肤状态,有无复发。

饮食
饮食调理

皮炎患者饮食应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对于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鱼、虾等,患者应避免或少量食用,以免加重皮炎症状。

护理

皮炎患者的护理需注意皮肤的清洁,日常需加强皮肤保护,以及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及家属主要是通过观察皮肤损害的症状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日常护理
  • 皮炎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皮肤的清洁与护理,洗澡时以淋浴为佳,不要用热水烫洗或过度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洗澡后要擦干身体。尽量穿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避免易致敏的人造纤维及毛皮衣物。

  • 皮炎患者不可留长指甲,切勿暴力搔抓皮肤,洗澡时禁用肥皂水、热水烫洗,禁用对皮肤刺激较大的洗护用品。手部皮肤损害患者要加强双手保护,进行家务劳动时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洗衣粉等刺激性物品。

  • 皮炎患者需要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加减药量或突然停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若在用药期间出现身体不适,需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

患者及家属主要是通过观察皮肤损害的症状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以及在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皮肤检查监测治疗情况,恢复良好者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皮肤科检查监测皮肤状态,有无复发。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因皮肤损害出现心情低落,家属需要及时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不要过于担忧。

特殊注意事项

若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皮疹、皮肤红肿、化脓、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部分患者因反复搔抓患处容易合并感染,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需及时就医。

预防

皮炎的预防主要是通过运动、健康生活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注意皮肤清洁与护理,避免接触致敏物质,以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于过敏体质等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来筛查病情。

早期筛查

对于过敏体质等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预防措施
  •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适度运动,均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 日常注意皮肤的清洁与护理,经常更换衣物、床单被罩。

  • 日常注意皮肤和头皮的清洁,尤其是油性皮肤者需要每天洗两次脸,每周至少洗两次头发,选择清洁力度较好的洗面奶和洗发水。

  •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鱼虾、花粉、有毒化学物质等,外出注意防晒。

参考文献

[1]汤建萍.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和管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1):33-36.

[2]童豹.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6,14(005):56-57.

[3]高莹,甄甄,,张勤.0.025%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北京医学,2015,000(002):145-147.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