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原发性侧索硬化

本词条由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郭守刚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原发性侧索硬化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类型,仅累及椎体束而表现为无力和椎体束征。临床上罕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匿。发病原因不清,可能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和环境有关。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双上肢,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此病治疗主要以病因治疗、对症治疗为主。进展缓慢,可存活很长时间,预后相对良好。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L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存在一定遗传因素
并发疾病
呼吸衰竭、肺炎、残疾、残疾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假性延髓麻痹

好发人群
50~60岁的老年男性、有外伤史者、过度体力活动者
常用药物
利鲁唑、依达拉奉、泼尼松、环磷酰胺
常用检查
肌电图、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CT、MRI、肌肉活检
病因

原发性侧索硬化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机制、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神经营养因子障碍、自身免疫机制、病毒感染和环境因素相关,好发于老年男性、有外伤史、过度体力活动的人。

主要病因

感染和免疫

有可能和朊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关,免疫功能测定可见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升高,血中T细胞数目和功能异常,免疫复合物形成,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遗传因素

可能5%~10%有家族史,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的基因为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基因。

流行病学

本病临床罕见,中年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约占运动神经元病的1%~3%。

好发人群
  • 50~60岁的老年男性。

  • 有外伤史的人群。

  • 过度体力活动(如矿工、重体力劳动者)。

症状

原发性侧索硬化的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行走呈剪刀步态。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双上肢,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如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可出现假性延髓麻痹表现。

典型症状
  • 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及情感障碍。

其他症状

罕见症状未运动系统外的症状,如痴呆、椎体外系症状、感觉异常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并发症

可见吞咽、呼吸、构音、痉挛、疼痛、营养障碍等并发症和伴随症状。

就医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双下肢对称性僵硬、无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需要做肌电图、脑脊液等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并与颈椎病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对称性僵硬、强直、无力症状需要马上就医。

  • 行走时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假性延髓麻痹等症状时,需要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现在都有什么症状啊?

  • 是否存在无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

  • 还有其他症状吗?(如感觉障碍、腰腿疼痛等)

  • 职业及家族史?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肌电图

呈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所支配肌肉出现进行性失神经支配和神经源损害。表现静息状态下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大、多相波增加,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可能出现复合肌肉运动电位波幅减低。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多无异常。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脑脊液检查

腰穿后留取脑脊液标本,腰穿压力正常或减低,脑积液检查正常或蛋白有轻度增高,免疫球蛋白可能增高,检查仅对疾病针对有提示作用。

血液检查

血清肌酸激酶磷酸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而同工酶不高。免疫功能检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可能出现异常,但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CT和MRI

脊髓变细(腰膨大和颈膨大处较明显),余无特殊发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肌肉活检

可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的病理改变。

诊断标准
  • 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性病损的选择性系统性损害。

  • 全身4个区域(延髓、颈、胸、腰骶神经支配节段)中有3个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体征。

  • 疾病在6个月内必须逐步进展。

  • 疾病常从腰骶向颈、胸段开始,最后向延髓方向发展。

  • 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有明显纤颤电位;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无传导阻滞;远端运动传导潜伏期可延长,波幅降低。

鉴别诊断
  • 颈椎病或腰椎病,颈椎病可有手部肌肉萎缩,压迫脊髓时还可出现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但颈椎病常伴有上肢或肩部疼痛,客观检查可见感觉障碍,可有括约肌障碍,无延髓麻痹表现。腰椎病常局限于单下肢,伴有腰或腿部疼痛,肌针极肌电图多无异常,颈椎X线、CT或MRI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椎间盘变性或脱出,甚至脊膜囊受压有助于鉴别。

  • 延髓和脊髓空洞,常有双手小肌肉萎缩,肌束颤动,可进展为真性延髓麻痹(与假性延髓麻痹区别咽反射消失和舌肌萎缩),也可出现椎体束征,临床进展缓慢,合并其他畸形,且有阶段性分离性感染障碍,MRI显示延髓或脊髓空洞,有助于鉴别。

  • 颈段脊髓肿瘤,可有上肢肌萎缩和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但一般无肌束颤动,常有神经根痛和传导束性感染障碍,腰穿可发现椎管阻塞,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椎管造影、CT或MRI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可有上肢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但多累及一侧,且有感觉异常。

治疗

原发性侧索硬化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方向包括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营养因等治疗。对症治疗包括对吞咽、呼吸、构音、痉挛、疼痛、营养障碍等并发症和伴随症状的治疗,也可以采用利鲁唑或者依达拉奉等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
原发性侧索硬化的治疗周期一般为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药物

利鲁唑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及天冬氨酸)的释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活性及稳定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失活状态来表现其神经保护作用。服用18个月,延缓病程。

清除氧自由基

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泼尼松

缓解部分病例的延髓麻痹症状,对肢体无力及肌萎缩无改善。

环磷酰胺

缓解部分病例的延髓麻痹症状,对肢体无力及肌萎缩无改善。

手术治疗

原发性侧索硬化如患者存在呼吸衰竭,可进行气管切开术,辅以呼吸机治疗。

预后

原发性侧索硬化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可以依靠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来缓解疾病进展,但肌无力症状无特殊药物治疗,结合患者并发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

能否治愈

原发性侧索硬化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原发性侧索硬化进展缓慢,病程可达10~20年。

饮食

原发性侧索硬化患者的饮食需给予营养饮食,必要时给予补充维生素,出现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加强护理。

饮食调理

本病无特殊推荐饮食,考虑与营养障碍相关的患者建议多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全麦面粉、燕麦、小米、黑米及红豆、绿豆、豌豆等。

护理

原发性侧索硬化的护理多在疾病末期,对于卧床、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的患者。卧床患者避免压疮,吞咽困难给予鼻饲饮食,呼吸衰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呼吸机相关肺炎。

日常护理
  • 压疮,勤翻身,气垫床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压疮的出现。

  • 鼻饲饮食,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后建议鼻饲饮食,减少误吸相关肺炎的发生。

预防
预防措施

目前原发性侧索硬化没有明确的病因,无法预防此病。

参考文献

[1]周艳霞,韩漫夫,白润涛,胡亚男,龙霞,陈旭彬.运动神经元病33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4(03):296-298.

[2]蒋雨平.运动神经元病[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22(06):663-665+671.

[3]刁东卫,刘建国,夏德雨,戚晓昆.原发性侧索硬化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8,40(02):152-156.

[4]王凤志,何志义,李蕾,邓淑敏,刘芳,赵奕楠,孟肃.原发性侧索硬化2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03):244-247.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