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臭汗症

本词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 陈善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臭汗症是汗腺分泌液具有特殊臭味或汗液被分解而释放出臭味,可分为足部臭汗症和腋部臭汗症两类,其中腋部臭汗症又称为腋臭、狐臭。患者腋下、足部等部位可有明显的异味,影响患者的社交。该病经过有效治疗,预后良好。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剧烈活动,减少汗分泌。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Bromhidrosis
疾病别称
腋臭、狐臭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抑郁症、焦虑症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出汗多、异味重

好发人群
青春期人群、20~40岁人群
常用药物
甲醛溶液、氯化铝无水乙醇溶液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
疾病分类

顶泌汗腺性臭汗症

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顶泌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由这些部位的各种细菌与顶泌汗腺分泌液中的有机物质作用后产生的具有特殊臭味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有关,一般引起局部臭汗症。

小汗腺性臭汗症

小汗腺遍布全身,其所引起的臭汗症多由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分解汗液后释放脂肪酸等特殊臭味物质引起,常与多汗症伴发。

病因

人体的汗腺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顶泌汗腺也叫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肛周和外生殖器部位。大汗腺液是一种黏稠的奶样无味液体,被细菌分解后才产生刺鼻臭味,该臭味主要由挥发性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和类固醇类物质等共同形成。

主要病因

顶泌汗腺性臭汗症

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顶泌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由这些部位的各种细菌与顶泌汗腺分泌液中的有机物质作用后生的具有特殊臭味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有关,一般引起局部臭汗症。顶泌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的影响,故本病多在青春期较为严重。顶泌汗腺性臭汗症患者多有家族史,提示该病的发生受种族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小汗腺性臭汗症

小汗腺遍布全身,其所引起的臭汗症多由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分解汗液后释放脂肪酸等特殊臭味物质引起,常与多汗症伴发。某些患者服用大蒜、葱、砷剂等物质后,其中一些成分亦可由小汗腺排泄造成特殊臭味。

诱发因素

天气炎热、活动出汗、精神紧张均可诱发和加重本病。

流行病学

臭汗症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青春期的人群。东方人虽然腋臭体质较少,但是也极其影响患者的社交及工作。臭汗症有遗传性,属于显性遗传,如果父母都有,遗传的几率高达80%,如果父母有一方有,遗传的几率为50%。

好发人群

青春期人群

由于青春期的人群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因此汗腺分泌如果异常,则会引起臭汗症。

20~40岁人群

此类人群常常由于运动过量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臭汗症。

症状

臭汗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足部、腋下气味异常,并无明显生理改变,但可能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压力,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典型症状

全身性臭汗

臭汗症往往是一种和种族有关的生理现象,也可见于卫生习惯不良者,服食某些食物如葱、蒜、芥末或某些药物如麝香等,在个别人中可产生臭汗。

局限性臭汗症

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部、脐部及女性乳房下等处,而以腋部及足部臭汗症最为多见。腋部臭汗症称腋臭,俗称为狐臭,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尤甚,常开始于青春期,青壮年明显,女性多见,轻重不等,老年时可减轻或消失,常有遗传,同时伴有色汗,以黄色多见。多数患者外耳道会出现病变,少数患者的外阴、肛门和乳晕等部位也可散发此种特殊臭味。足部臭汗症常与足部多汗症伴发,为足底和趾间散发出的刺鼻的臭味,尤以夏季及洗脚不勤时更甚。

并发症

抑郁症

臭汗症会影响个人正常社交,造成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谴责,睡眠差,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

焦虑症

臭汗症会并发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就医

臭汗症如不严重可以通过勤洗澡,注意卫生控制,如果异味比较重,需要及时就医,控制病情,改善症状。

就医指征
  • 当臭汗症的异味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交友等社交活动时,需要及时就医。

  • 当臭汗症患者出现心理负担,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臭汗症属于皮肤科疾病,故建议患者到皮肤科就诊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 症状有无随运动改变而减轻?

  • 家族里面有没有类似这种情况?

  • 有什么原因可以诱发症状(如活动、天气炎热、精神紧张等)?

  • 这种症状出现多久?

  • 有没有经过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在足部或腋下出现刺鼻的臭味即支持诊断。

诊断标准
  • 主要发生于腋下、足部和会阴部,其次是腹股沟﹑肛周、脐部及女性乳房下。

  • 患部有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常与汗液有关。夏季加重,以青春发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 臭汗气味轻重不同,重者臭味刺鼻,轻者在不出汗时几乎无气味发生。

鉴别诊断

多汗症

正常生活环境和条件下患者局部或全身皮肤异常多汗,但是没有刺激性味道,系小汗腺分泌汗液过多所致。

色汗症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汗液被着色,以黄色多见,年轻女性多见,常有家族史,色汗症常伴随于发生臭汗症,一般根据汗液的颜色可鉴别。

治疗

臭汗症患者应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洗澡,勤换衣袜,保持皮肤干燥与清洁。腋臭患者可将腋毛刮去,以减少局部寄生菌数量。

治疗周期
需要1~2周短期治疗,重症患者治疗周期可适当延长。
药物治疗

氯化铝

氯化铝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形粉末,几乎无臭,味甜而涩。极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盐酸。本品具有止汗、收敛和防腐作用,抑制大汗腺分泌的作用明显。溶液剂外搽,可用于止汗和除臭,还可供手足癣浸泡用,湿敷可治疗渗出性糜烂性湿疹、皮炎等。不良反应为浓溶液有极强的腐蚀性,稀溶液无腐蚀性和刺激性。

硫酸铝钾

硫酸铝钾为无色透明坚硬的结晶块状物或白色结晶形粉末。无臭、味微甜、极涩。易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乙醇。作用为止汗、收敛作用,本品能沉淀蛋白质,有较强的止汗和收敛作用。痱子粉中加入本品,产生良好的止汗、止痒作用。溶液外用治疗多汗症,含嗽治疗咽喉炎和口腔炎。

甲醛

甲醛在室温下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列林(Formalin),对眼、鼻、咽喉和气管等有刺激性,能与水、乙醇任意混合,久置可析出多聚甲醛而变浑浊。作用有:

  • 止汗、收敛作用,甲醛水溶液或酊剂外用,有明显的止汗和收敛作用。用于治疗腋臭和手足多汗症。

  • 消毒、防腐作用,本品是强大的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效,但作用缓慢。约6~12小时才能杀死细菌,而杀死芽孢则需要2~4天,较高浓度(8%)杀死芽孢也需18小时。溶液用于消毒物品、器械、房间和治疗感染性皮肤病,还可用于保存尸体、生物标本、疫苗、血清等。

乌洛托品

乌洛托品为无色有光泽的结晶或白色结晶形粉末。几乎无臭,味初甜而后苦。易溶于水和乙醇,溶于氯仿,微溶于乙醛。水溶液呈弱碱性,作用如下:

  • 止汗和除臭作用︰本品制剂外用有良好的止汗和除臭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腋臭,手足多汗症。

  • 抗菌作用,本品口服后,在酸性尿中可分解成甲醛而产生杀菌作用,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外用时,在酸性介质中也能生成甲醛而杀菌,用于治疗体癣和手足癣。

手术治疗

电解法

在局部麻醉下,把电极针插入腋毛基部,通电拔毛,破坏大汗腺。

切除术

对长腋毛的皮肤做梭形切除,术后瘢痕形成可能会影响运动功能。为减轻瘢痕,可并用“Z”形切除术。

搔刮法

在有腋毛的皮肤做一小切口,把刮器伸到皮肤里面进行搔刮。

剪除法

在腋部皮肤做一横切口,剪除皮下组织,清除毛囊和汗腺。术后用纱布团按压局部,用粗缝线固定,使皮肤与深部组织贴紧。注意防止术后血肿的发生。

削除法

在腋部皮肤的一端做切口,插入稻叶式皮下组织削除器,从皮肤里面广泛削除皮下组织。术后用粗纱布团块抵压,然后用双缝线双重固定。本疗法须有熟练的操作技巧。

物理治疗
  • 可选择高频电针刺入毛根,破坏顶泌汗腺及其导管而达治疗目的。

  • CO2脉冲激光脱毛后亦可使臭味明显减轻。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 秽浊内蕴证,治以芳香辟秽,方用五香丸加减。

  • 湿热熏蒸证,治以清热利湿、芳香化浊,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中成药

当归芦荟丸、清胃黄连丸、龙胆泻肝颗粒。

外治疗法

  • 零陵香、桂圆核、甘松、白芷、佩兰、胡椒、生姜,煎水后加入枯矾粉、蛤蛹壳粉及樟脑粉,搅匀后擦洗患部,再外涂腋香散、五香散。

  • 患部多汗,可外搽密陀僧散,或取白矾、白芷、丁香、密陀僧、轻粉,共研细末,纱布包裹后外扑患处。

预后

臭汗症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需要再次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臭汗症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臭汗症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臭汗症患者经过治疗出现复发需要复诊。

饮食

臭汗症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不要吃辛辣食物,不要喝酒,防止病情加重,迁延不愈。

饮食调理
  • 宜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使体内水分的充分供应。

  • 忌辛辣性的食物如辣椒、火锅等,忌烟、酒。

护理

臭汗症患者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各种刺激(特别是炎热环境)及精神紧张,忌饮酒及辛辣食物。

日常护理
  • 患者要穿宽松透气、凉爽的衣服,出汗后及时擦干,并外用爽身粉保持干燥。

  •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几次,破坏细菌生长环境。

  • 要保持心情开朗,避免过度紧张,不宜做剧烈活动。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瘙痒、刺痛、过敏反应等,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进行对应的治疗。

预防

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应用药物是预防臭汗症的主要措施,故建议患者从这两方面下手,改善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需要做到勤洗澡、勤换内衣,经常保持腋窝部的干燥和清洁,用中性皂清洗大汗腺较集中的地方,养成早晚沐浴的习惯。

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如辣椒、大蒜、洋葱、咖啡、油炸食物、酒、烟等。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出现汗液和细菌发生反应的环境和条件。

剃掉腋毛

在夏天轻易出汗的季节里,剃掉腋毛可减少细菌滋生。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79-1180.

[2]朱学骏.孙建方.皮肤病学.第2版[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86-592.

[3]皮先明主编.皮肤病性病学中西医结合治疗[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01:298.

[4]李元文主编.中医皮肤科临证必备[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04:26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