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主动脉瓣反流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 陈凡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主动脉瓣反流是指主动脉瓣、瓣环受损或主动脉根部扩大,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严,血液从主动脉瓣反向流入左心室。男性患者多见,约占75%,女性患者多同时伴有二尖瓣病变。轻症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心悸及身体各部分动脉的强烈搏动感,特别是头部和颈部更为明显。少数患者会出现心绞痛,晚期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胸痛、乏力

好发人群
高血压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常剧烈运动者
常用药物
地高辛、氢氯噻嗪、卡托普利、青霉素
常用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造影
疾病分类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

既往无主动脉瓣反流病史,多种病因导致急性发病。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

可在较长时间内无症状出现,随疾病进展而逐渐出现症状。

病因

主动脉瓣反流主要由于主动脉瓣膜本身病变、主动脉根部疾病所致,根据发病情况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创伤、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引起。慢性主动脉瓣反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瓣疾病及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

主要病因

慢性主动脉反流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

最主要的原因是先天主动脉瓣畸形,正常的主动脉瓣有三个瓣叶,发生畸形后会出现一个或两个瓣叶的情况,而导致主动脉瓣闭合不全,出现反流。

主动脉瓣瓣膜退化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瓣膜会逐渐退化,导致开放减少或关闭不全的现象。

风湿热

在患有链球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没有进行及时治疗,会进而损伤主动脉瓣瓣膜,从而导致主动脉瓣反流。

其他

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等基础慢性病、药物因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会导致慢性主动脉瓣反流。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体直接感染,导致主动脉瓣瓣膜穿孔或瓣周脓肿,患者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全身乏力、体重减轻。

创伤

胸部受过穿透或钝挫性伤,导致升动脉根部、瓣叶破损或急性脱垂。

手术

如主动脉瓣置换术。

诱发因素

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诱因,但除常见病因外也可由主动脉瓣先天畸形和强直性脊柱炎引起。

流行病学

遗传性结缔组织病、高血压、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患者容易导致该病发生。男性多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5~2:1。

好发人群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可以引起主动脉瓣环的扩张导致反流的发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可以引起心脏瓣膜损害,特别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患者可以单独出现主动脉瓣反流,也可以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以及二尖瓣病变同时存在。

经常剧烈运动者

长期参加剧烈的运动,发病风险增高。

妊娠

妊娠晚期或分娩最初的几周,容易发生,也有患者于分娩数月或数年后反生。

症状

主动脉瓣反流分为急性和慢性,其症状大致相同,但症状出现的快慢和病势的轻重并不相同。两者都会出现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严重者会发生昏厥。但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症状更加剧烈,甚者会危及生命。并发症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典型症状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症状

房颤

患者会出现心跳加快、心律紊乱、头晕眼花、气短和胸痛等症状,心跳过快时甚至会出现晕厥的现象。

心力衰竭

患者在平躺时或运动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疲劳无力和腿部足部肿胀等症状。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症状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症状与慢性主动脉瓣反流症状大致相同,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症状为突然出现,来势凶猛,更加剧烈病危及生命。

其他症状

晕厥

起身或蹲下时都可能出现头晕或眩晕,严重的患者可发生晕厥。

水肿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肝脏肿大淤血,触及有痛感;下肢水肿;胸部、腹部都有积液。

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常加速心力衰竭发生。感染相关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脾大、贫血等。

就医

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头部动脉搏动感、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于心内科,并做心电图和胸部X检查。X线可见心影正常而肺淤血明显,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舒张期杂音伴周围血管征。临床上主要与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狭窄做鉴别。

就医指征
  • 高血压患者与孕妇要定期做心血管体格检查,若有症状要及时择期就医。

  • 若感到有明显的头部动脉搏动感、胸痛、活动后呼吸困难、心悸、心跳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尤其是在夜间时或出现剧烈心痛、出汗不止、晕厥、神情恍惚、意识模糊等症状要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心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急性症状,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困难等,需到急诊科就诊进行急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有没有心脏病史?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悸、胸痛、乏力等)

  • 平时血压和血糖控制的怎么样?

  • 胸部是否受过创伤?

  • 是否有生育史?

  • 近期是否做过体检或是关于心脏方面的检查?

需要做的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快速、安全、无痛苦且廉价,用于心脏电活动异常,判断心肌供血情况。

X线检查

用于观察左心室是否明显增大以及升主动脉结是否扩张,呈“主动脉型”心脏,即靴型心。

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判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并且有助于了解该病是否由瓣膜脱垂、破裂等情况引起。

主动脉造影

常用检查不能确定主动脉反流程度时,需要做主动脉造影,确定反流程度,为外科手术做准备。

心导管

可以判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以及反流面积,并检查冠状动脉的情况。

诊断标准

典型的主动脉瓣反流,医生查体时可闻及舒张期杂音,伴周围血管征,可作出初步诊断。X线检查可见肺淤血明显,心电图出现异常电信号都有助于确诊。一些心血管方面的体格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大、尿少等,主动脉瓣反流无肝大、尿少等症状,但同样可在心脏舒张期可闻及杂音。根据心导管检查可见其部位和性质与主动脉瓣反流不同,完善心脏超声后即可明确诊断。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与主动脉瓣反流较容易鉴别,心脏超声即可使其与典型二尖瓣狭窄相鉴别。

治疗

主动脉瓣反流需长期治疗,治疗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应用外科治疗为根本措施,内科治疗为过渡手段。慢性主动脉瓣反流也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无症状患者且左心室功能正常,可不需手术。药物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缓解主动脉瓣反流的并发症状。

治疗周期
主动脉瓣反流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

无症状且左心室功能正常者不需要内科治疗,但需随访。轻中度主动脉瓣反流,每1~2年随访一次,重度者,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风湿活动,左心室功能有减低的病人应限制重体力活动,左心室扩大但收缩功能正常者,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尼群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可延迟或减少主动脉瓣手术的需要。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性比慢性主动脉瓣反流高得多,因此应及早考虑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一般为术前准备过渡措施,包括吸氧、镇静、静脉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或硝普钠、呋塞米等。

药物治疗

地高辛

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缓解心力衰竭等症状。

氢氯噻嗪

利尿剂,促进排尿,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轻心脏负担。

卡托普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脏负荷。

青霉素

抗生素,主要用于梅毒性主动脉炎患者,接受青霉素全程治疗。

硝酸甘油

缓解心绞痛症状。

抗凝药

如肝素、华法林等,预防血栓,以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服用预防血栓。

抗心律失常药

如改善心律失常。

手术治疗

主动脉瓣置换术

有症状和左心室功能不全者,无症状伴左心室功能不全者,经系列无创检查显示持续或进行性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增加或静息射血分数降低者应手术。若症状明显,即使左心室功能正常者。

主动脉瓣成形术

继发性主动脉瓣反流,可采用主动脉瓣成形术。

瓣膜修复术

部分病例(如创伤、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瓣叶穿孔)可行瓣膜修复术。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主动脉瓣修复术为治疗急性主动脉瓣反流的根本措施。

其他治疗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微创治疗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心脏瓣膜患者。

预后

急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常死于左心衰。慢性者无症状期长,可以维持很长时间。术后存活者大部分有明显的临床改善。后遗症会出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按医嘱进行复诊。

能否治愈

尚未有良好的治愈方法,预后根据手术治疗后恢复程度改变。

能活多久

慢性患者轻症者的无症状期有一般可维持20年以上;症状出现后,心绞痛者5年内死亡率达50%,严重左心衰患者2年内死亡率50%。重度患者确诊后内科治疗5年存活率为75%,10年内存活率50%。

后遗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Ⅰ型),具体症状为胸痛、休克、虚脱和低血压等症。建议尽快做主动脉增强CT检查,应该尽快外科手术治疗,需要换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放支架。降压、降心率及止痛。

复诊

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血、血栓。感染等,故需在出院两周内到医院进行复查。在康复期间,如出现发热,体温高于38摄氏度,伤口疼痛、发红或有肿胀加重、流脓等情况,需及时咨询医生。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有负面情绪,导致病情的加重。可以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注重日常生活方面的调理。严格注意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并按医嘱进行复诊检查。

日常护理

用药注意

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都可忍受,当出现严重情况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就医。

术后注意

如做了开胸手术,术后胸骨需6~8周才能愈合,此后才能进行工作等,体力工作者则需3个月时间才能继续工作。

适当运动

在有足够休息的同时,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病情监测

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如出现心跳加快、心律紊乱、头晕眼花、气短和胸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特殊注意事项

按期服用药物,根据自身症状以及病情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严格控制饮食的宜忌,戒烟戒酒,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主动脉瓣反流易发晕厥等急重症,晕厥发生前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心率过速的症状,要及时拨打120进行急救。

预防

主动脉瓣反流虽无准确的预防措施,但通过早期筛查手段和一些预防措施,可一定程度的避免主动脉瓣反流。

早期筛查

定期做心血管方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孕妇或刚刚分娩者。

预防措施
  •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胸部的创伤。

  • 高血压患者需要有效降压,有感染心内膜炎,需要及早抗感染治疗。

  •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梅毒的患者,需及时治疗、控制病情。

  • 有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防止主动脉瓣膜病变。

  • 妊娠期妇女要按时做好产检。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98-300.

[2]路岩.心血管内科学第1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353-35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