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膀胱炎

本词条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廖晓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膀胱炎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几乎全为继发性,常继发于肾感染。以女性多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特征为膀胱刺激症状,脓尿或血尿。急性者局部症状显着,但一般无高热;慢性者症状较轻,但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可用抗菌药短程疗法或一次较大剂量疗法治疗;慢性膀胱炎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来选择抗菌药物,疗程应较长。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ystit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附睾炎、肾盂肾炎、血尿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方疼痛或压痛

好发人群
女性
常用药物
呋喃妥因、磷霉素、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
常用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尿液细菌培养、硝酸盐还原试验、白细胞酯酶试验
疾病分类

根据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

根据引发炎症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膀胱炎和非细菌性膀胱炎

病因

膀胱炎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膀胱炎,主要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而其他非细菌性膀胱炎病因相对复杂,各不相同。机体抗病能力、医源性因素等也可能诱发膀胱炎发生。

主要病因

细菌性膀胱炎

致病菌

膀胱的非特异性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约占70%以上,这些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的为葡萄球菌、链球菌,霉菌感染较少见。临床上所见病例不少是由一种细菌以上所致的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 上行性感染,细菌经尿道进入膀胱,这一感染途径最为常见。女性的尿道短而直,尤其是婴儿期、新婚期及妊娠期更易发生膀胱炎。泌尿系检查经尿道腔内操作时细菌带入膀胱,留置尿管后亦可诱发膀胱炎。

  • 下行性感染,继发于肾脏的感染,细菌随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非细菌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

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膀胱炎。本病的病因不明,既无细菌感染亦不见病毒或真菌。有人在本病患者血内查到间质性膀胱炎的抗体,而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亦有人认为本病与慢性肉芽肿病有关,或认为本病是一种神经性病变。

结痂性膀胱炎

常见于女性患者。这是由于尿素分解、细菌感染,尿液变成碱性,从而促使尿液内无机盐沉淀于膀胱底部,呈片状、黄白色、坚硬扁平或略隆起的病变,并被炎性黏膜所包围。

化学性膀胱炎

静脉注射环磷酸胺可使该药物代谢产物在肝内形成从膀胱排出,刺激膀胱黏膜引起严重的膀胱炎。膀胱上皮发生溃疡。在黏膜固有层的毛细血管扩张,因而发生出血。严重的可使膀胱黏膜固有层和肌肉纤维化,从而导致膀胱挛缩和膀胱输尿管回流,出现膀胱炎。

放射性膀胱炎

膀胱接受放射线数月或数年,剂量超过40~65Gy即可能出现放射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glandular cystitis)是一种较罕见的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变。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残余胚胎的发展和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所致。

诱发因素

梗阻因素

包括先天性异常、肿瘤、结石、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引起尿液潴留,降低尿路上皮防御细菌的能力。

机体抗病能力减弱

包括糖尿病、贫血、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

医源性因素

在进行导尿、尿道扩张、膀胱镜检查等操作时,引入致病菌而诱发或扩散感染。

解剖因素

  • 女性尿道短,尿道外口解剖异常,常被邻近阴道和肛门的内容物所污染,即粪便-会阴-尿路感染途径。

  • 女性性交时摩擦损伤尿道,尿道远段1/3处的细菌被挤入膀胱,增加患病的风险。

  • 女性性激素变化,容易引起阴道和尿道黏膜防御机制障碍而导致膀胱炎。

  • 阴道内应用杀精子剂会改变阴道内环境,致使病菌易于生长繁殖,成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最后发生上行感染,出现膀胱炎。

流行病学

女性多见,且25%~30%的病人年龄在20~40岁。因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外口畸形常见。会阴部常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有感染的诱因存在,都可导致上行感染。很少由血行感染及淋巴感染所致,男性常继发于其他病变。

好发人群

女性多见,且25%~30%的病人年龄在20~40岁。

症状

膀胱炎的症状较为典型,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多数患者并发附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

典型症状

排尿异常

大多数的膀胱炎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尿失禁,多见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排尿时往往会伴随一定的灼烧感。

尿液异常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尿液浑浊,并伴有强烈异味,等到发展到中晚期,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尿的情况。

疼痛感

部分膀胱炎患者的下腹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在憋尿的时候更为明显,而在排尿之后疼痛感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他症状

一般来说膀胱炎不会伴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发热的表现。也有部分患者会有体力不支、腰疼、易困、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

并发症

附睾炎

男性膀胱炎可合并附睾炎,发病突然,全身症状明显,可有畏寒、高热。患侧阴囊明显肿胀,阴囊皮肤发红、发热、疼痛,并沿精索、下腹部以及会阴部放射。

肾盂肾炎

膀胱炎治疗不及时,可上行引起肾盂肾炎,甚至可导致肾损伤。

血尿

膀胱炎可能会有镜下血尿。在典型的细菌性膀胱炎中,肉眼血尿很少见,但在化疗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炎中很常见。

就医

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的不适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膀胱炎多通过尿常规、尿培养加药敏可以确诊,还需注意本病与前列腺炎、阴道炎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征、排尿颜色异常伴血尿、脓尿等需及时就医。

  • 既往有过膀胱炎诊断,治疗后症状复发需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多数患者优先到泌尿外科、肾脏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 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 既往有没有过类似症状?

  • 尿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是否浑浊?

  • 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 女性应询问月经是否规律正常?

  • 最近有没有性生活史?

需要做的检查

尿常规与尿沉渣

取中段尿液进行检查,来明确尿中是否存在细菌、血液或脓液。

尿培养加药敏

可以明确尿中细菌类型以及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应考虑与泌尿系结核鉴别。

静脉尿路造影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进行X射线显影,用于观察肾脏、输尿管和膀胱有无结石、肿瘤等。

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

将造影剂注入膀胱内,观察患者排尿时是否有尿液从膀胱向肾脏返流,或观察下尿路的连续性有无破坏,以确定膀胱炎的病因。急性期严禁此检查。

诊断标准

急性膀胱炎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征)。可有耻骨上方疼痛或压痛,部分病人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浑浊,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尿细菌培养、尿镜检细菌阳性。

慢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等,但其特点是发病慢、炎症反应较轻、病程反复、经久不愈,通常无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与膀胱炎表现类似,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有脓细胞和红细胞。但常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有腰痛及肾区叩压痛,实验室多可见蛋白尿或管型尿,二者可通过这些点相互鉴别。

急性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与膀胱炎表现类似,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耻骨上疼痛。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且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伴压痛,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增大增厚,二者可通过这些点相互鉴别。

输尿管下段结石

输尿管结石降至膀胱壁间段时也可产生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如同时合并感染,则不易与膀胱炎鉴别。通过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可以显示结石的部位并判断有无合并梗阻,然后将二者鉴别。

治疗

膀胱炎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包括缓解尿路症状与抗生素治疗。通过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患者需注意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

治疗周期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需治疗3~7天;慢性细菌性膀胱炎需治疗7~14天。
一般治疗

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并可用颠茄、阿托品、地西泮,膀胱区热敷、热水坐浴等解除膀胱痉挛。感染反复发作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去除诱发因素。

药物治疗

可通过抗生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具体用药原则如下:

  • 根据膀胱炎感染的位置,是否存在复杂性感染的因素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及疗程。

  • 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无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尤其是首发膀胱炎感染。治疗3~7天症状无改善,应按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 选择在尿和肾内浓度高的抗生素。

  • 选用肾毒性小,副作用少的抗生素。

  • 单一药物治疗失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耐药菌株出现时应联合用药。
    对女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呋喃妥因、磷霉素被推荐为一线药物。这些药物效果较好,对正常菌群的影响相对小。由于细菌耐药的情况不断出现,且各地区可能有差别,应根据当地细菌的耐药情况选择药物。其他药物如阿莫西林、头砲菌素类、喹诺酮类也可以选用,疗程一般3~7天。停服抗生素7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如结果阴性表示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如仍有真性细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

膀胱炎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预后

急性膀胱炎经过系统治疗大约1周左右即可治愈,而慢性膀胱炎患者加以对症治疗,大多数的患者也能痊愈,但治疗周期较长。治疗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复查。

能否治愈

多数膀胱炎患者经一般治疗加药物治疗后能治愈,慢性膀胱炎治疗时间较长。

能活多久

膀胱炎经及时治疗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后遗症

膀胱炎一般不遗留后遗症。

复诊

患者在停药后的第1、2、4、6星期,复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如多次结果均为阴性,可以认为该病已经治愈;如果检查出现有尿白细胞增多和尿细菌培养阳性,则应再次给予抗菌治疗。如反复发作,可采用长程抑菌疗法。

饮食

膀胱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多进食利尿食物,多喝水,可以将导致膀胱炎的病菌及尿液炎性成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缓解膀胱炎的病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太多重口味、油腻的食物。

饮食调理
  • 患者可多进食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黄瓜、丝瓜、葡萄、菠萝、芹菜等。

  • 在治疗期间禁食煎炸食品、辣椒、花椒、酒精类饮料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辛辣、口味重的食物也需避免。

  • 多吃新鲜水果,维生素、硒元素、锌元素含量较丰富,对于膀胱炎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饮食选择。还可以吃一些精瘦肉,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以及蛋白质。

护理

膀胱炎主要以缓解病人尿路刺激症状、控制感染为主。给予患者精心护理,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尽量回归正常生活。医护人员、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足够情感支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以免影响恢复。

日常护理
  • 医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尤其是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病情恢复。

  • 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时定量服用药物。用药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及时就医。

  • 定期复查,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及时就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贻误病情。

病情监测

使用药物对症治疗时,应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物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可能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充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并和患者家属、朋友一起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同时,全面的临床护理能够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充分交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特殊注意事项

膀胱炎患者需定期进行尿液检查,以免发展为慢性膀胱炎。

预防

目前无明确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膀胱炎,但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多饮水、不憋尿等措施可早期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疾病。降低发病率。如果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需及时就诊。

早期筛查

早期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疾病。

预防措施
  • 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坚持体育运动,增加机体免疫力。

  • 多饮水、勤排尿是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每天应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和排尿次数。

  •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女性,要注意会阴部及肛周皮肤的清洁,特别是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学会正确清洁外阴部的方法,注意性生活后立即排尿。

参考文献

[1]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90-496.
[2]梅长林,余学清.外科学肾脏内科分册.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9-218.
[3]龙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84-404.
[4]叶章群,周立群.外科学泌尿外科分册.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1-8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