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尿蛋白

本词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曾汉青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尿蛋白也称蛋白尿,是指用化学检验法检测出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质,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当蛋白超过100mg/L或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尿蛋白是尿常规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而后经肾脏及尿路排泄。健康成人每24小时排泄总蛋白不超过100mg。

  • 尿液中出现的蛋白主要来源于血浆蛋白,另外肾小管也分泌少量蛋白。尿蛋白的产生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和肾小管的生理特性有关。

  • 蛋白尿是肾脏病的标志,尿蛋白的测定有助于肾脏病的诊断、可预测疾病的变化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不仅如此,它还是肾损害的标志物,是肾衰发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

  • 大量的尿蛋白可导致肾组织损害和纤维化,也可导致肾脏炎症或纤维化反应,还可能对肾小管间质造成严重损害。

就诊科室
肾内科、泌尿外科
疾病别称
蛋白尿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水肿、血尿、高血压
好发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治疗
常用药物
强的松、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检查、CT检查
是否严重
大量尿蛋白流失,可使得感染和血栓风险增加。
重要提醒
绝大部分尿蛋白是由于肾脏发生病变或感染造成,但平日生活中剧烈运动、严重脱水或巨大压力也会造成尿蛋白,是一过性。注意饮食、多休息,多饮水,症状会得到缓解。
病因

尿蛋白主要由功能性和病理性所致,功能性蛋白尿多见于剧烈运动、妊娠、高热等情况,病理性蛋白尿多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疾病因素

肾小球性蛋白尿

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人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尿蛋白通常<3g/24h,但严重时也可达到20g/24h(肾病综合征)。但蛋白量的多少不能反映肾脏病变的程度及预后。

肾小管性蛋白尿

通常以小分子量蛋白增多为主,尿液蛋白一般不超过1g/24h尿。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及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管和肾小球均有病变所致的蛋白尿。高、低分子量的蛋白质都大量增加。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溢出性蛋白尿

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所致的蛋白尿。多见于急性溶血、肌肉损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症、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等。不伴有肾小管、肾小球病变,但可引起肾脏损害。此种蛋白尿以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为主。

组织性蛋白尿

由于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见于肾脏炎症、中毒时排出。

假性蛋白尿

在肾脏以下的泌尿道发生疾患时可产生大量含蛋白的成分物质(如白细胞、红细胞等),使尿液蛋白呈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相关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
非疾病因素

功能性蛋白尿

又称为生理性蛋白尿,多见于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时出现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严寒、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常见于青少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肾毒性蛋白尿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吟)、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

症状

患者有尿蛋白通常无临床表现,仅在特殊检查时才能发现,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尿蛋白,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症状。

典型症状

患者出现尿蛋白时往往出现排尿时出现很多不易消散的泡沫,伴腰疼、下肢水肿、面部水肿、全身乏力,感染引发的尿蛋白,患者还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伴随症状
  • 如伴有明显水肿、血浆白蛋白过低、血清胆固醇、磷脂和脂蛋白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

  • 如伴有水肿、血尿、高血压、管型尿等,多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

  • 如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出现脓尿、白细胞管型,尿培养有致病菌,多见于肾盂肾炎。

并发症
  • 低蛋白血症,以血浆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全身性水肿为主要特点。

  • 尿蛋白引起的肾脏疾病长时间会使得肾脏功能障碍,进而加重尿蛋白程度。患者表现为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继发感染。

就医
患者出现尿蛋白没有症状,通常是体检或到医院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如果出现尿蛋白应该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不适症状;

  • 伴尿液浑浊、肉眼血尿、少尿或无尿;

  • 存在尿道异常分泌物;

  • 伴发热、乏力、水肿、腰痛、皮疹、消瘦等全身症状。

就诊科室
如果患者考虑肾源功能性病变或感染引起的尿蛋白,可就诊于肾内科;若考虑泌尿系肿瘤或结石引起的尿蛋白,建议就诊于泌尿外科。
医生询问病情
  • 蛋白尿症状是何时发现的?症状有变化吗?

  • 除蛋白尿,否还存在尿频、尿急、发热等不适?

  • 以前出现过蛋白尿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 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 是否患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

  • 有长期使用会造成肾脏损害副作用的药物吗?

  • 是否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肾脏了解有无肾区叩痛、异常包块等,明确全身是否存在其他异常体征表现。

血常规检查

了解机体有无炎症或感染等病变。

尿液检查

蛋白质浓度大于100mg/L或150mg/24h时,蛋白质定性检查呈阳性,即蛋白尿。此外,还可观察有无红细胞、管型等成分。

肾功能检查

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可反应肾功能变化情况。

免疫学检查

有助于诊断是否存在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肾脏及其他部位有无病变,并了解病变范围、严重程度。

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做肾脏活检,诊断肾脏病变类型及评估病变严重程度。

诊断标准
  • 首先鉴别是真性蛋白尿还是假性蛋白尿。

  • 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确定尿蛋白的蛋白量、尿蛋白组成成分、蛋白尿的性质,区分肾小球性蛋白尿或肾小管性蛋白尿。

  • 通过蛋白尿分子量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穿刺活检对病理性蛋白尿进行病因确定。

鉴别诊断

该症状表现较明确,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相鉴别。

治疗
功能性蛋白尿无需特殊处理,可以自己恢复,病理性蛋白尿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常采用药物治疗。
家庭处理

尿蛋白患者就医前避免剧烈运动,休息30分钟以上。不随意服用药物,晨尿前需禁食禁糖水、浓茶、咖啡等。

到院治疗

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糖、感染、高血压,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可以通过扩张肾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使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的通透性降低,还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血肌酐、血压、血钾的变化。

激素

常用强的松,激素通过作用于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机制,达到降尿蛋白的目的。

细胞毒性药物

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常与激素联合应用,可以减少激素疗程和用量,减少激素副作用发生。

手术治疗、透析

当患者经以上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时,需进行透析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饮食

尿蛋白患者如伴随肾脏严重病变,平日应严格控制饮食,少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食用对肾功能产生影响的食物、药物,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
  • 每天要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必不可少。

  • 尽量少吃坚果类食物,如瓜子、花生等,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碱,可以加大肾脏代谢负担。

  • 尽量避免吃油炸的食物,对没有出现肾功能损害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应进食优质高蛋白质食,而血浆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饮食为宜。

  • 平时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

护理

如果是生理性尿蛋白患者需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孕妇要定期进行孕检,如果是病理性尿蛋白,应注意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 需要遵医嘱用药,避免过度劳累,病情较重时应卧床休息,不可剧烈运动。

  • 注意休息,预防感染,密切关注患者水肿情况以及尿量。

  • 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及护理,避免尿路感染,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

家属和朋友要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
预防措施
  •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养成合理的生活作息。

  • 适当参加户外体育锻炼,优质蛋白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体检。

参考文献

[1]陈庆海.尿微量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

[2]张慧兰,孙伟,万毅刚,等. 慢性肾脏病尿蛋白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011(001):79-81.

[3]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九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