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腹部压痛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 黄耿文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腹部压痛是指触诊时按压腹部出现的疼痛感,一般由于腹壁或腹腔内病变所导致,正常情况下,如果于剑突下、腹主动脉部位可触及压痛。此外,腹部外病变如肺炎、胸膜病变、心肌梗塞等也可由于神经牵涉痛出现腹部压痛。

  • 发病原因常见有炎症、肿瘤、寄生虫、内脏破裂、穿孔,牵涉痛等。一些急症原因较多见,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等。同时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及家族疾病史都可能成为腹部压痛的原因。

  • 主要表现为腹部难以忍受的疼痛、压痛、有时伴有反跳痛、肌紧张,高热、大汗淋漓、全身虚弱无力等。

  • 腹部疼痛的治疗目的是积极消除原发病,主要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彻底清除腹腔内的病灶,减轻患者的症状。

就诊科室
普外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发热
好发疾病
阑尾炎、肠炎、腹膜炎、肠系膜炎、胃癌、肝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
治疗周期
视腹部压痛的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头孢克肟、头孢拉定
常用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腹部CT检查
是否严重
视腹部压痛的病因而定,严重者危及生命。
重要提醒
腹部压痛常常由于炎症、肿瘤、寄生虫、牵涉痛、腹腔穿孔等引起,如果是由于腹腔穿孔导致的腹部压痛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高,所以一旦出现腹部压痛、腹部紧张应立即就诊,以防耽误病情出现全身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
病因

腹部压痛常多由疾病因素导致,如腹部炎症、穿孔、寄生虫、肿瘤、牵涉痛、内脏破裂等引起,属于病理征象,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疾病因素

炎症

多见于阑尾炎、肠炎、腹膜炎、肠系膜炎、胆囊炎等,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神经充血、水肿,故按压时会导致疼痛。

肿瘤

如胃癌、肝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等,引起腹部压痛,多由肿瘤压迫周围血管、神经所致。

牵涉痛

如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等引起腹部压痛,这些部位以内脏神经为主,故这些地方的病变刺激神经反馈至大脑后,大脑可出现定位错误,引起腹痛。

穿孔

胃肠道穿孔所致的腹腔包裹性压痛,胃肠道内含大量的细菌及消化液,穿孔后可对腹膜产生炎性及化学性刺激,故出现腹部压痛。

寄生虫

胆道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与胆道产生的机械摩擦所致。

相关疾病
阑尾炎、肠炎、腹膜炎、肠系膜炎、胃癌、肝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
非疾病因素

外伤所致的实质脏器破裂出血,肝破裂、脾破裂引起的腹部血性包块。

症状

由于病因不同,腹部压痛的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生,也可能是逐渐发生。如空腔脏器破裂穿孔、阑尾、胆囊炎等引起症状多有腹部固定性压痛,伴随有腹膜炎症状表现,如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症状分类

上腹部压痛

右上腹压痛

见于肝、胆、结肠肝曲、升结肠及有肾病变,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的胆囊点压痛标志胆囊的病变。

左上腹压痛

见于脾、胰尾、左肾、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病变。

上腹中部压痛

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横结肠等病变。此外,胸部病变如下叶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等也常在上腹部或季肋部出现压痛。

腰部压痛

  • 右腰部压痛,多由右肾及升结肠病变引起。

  • 左腰部压痛,见于左肾及降结肠病变。

下腹压痛

  • 右下腹部压痛:多见于阑尾炎,也可由回盲部或右输卵管病变引起。

  • 左下腹压痛:见于乙状结肠和左输卵管病变。

  • 下腹正中压痛:见于膀肮及女性生殖器等病变。

脐周压痛

见于小肠病变,如肠炎、肠寄生虫病等。

典型症状

腹部压痛常常是最主要的症状,如果为炎症、外伤、内脏破裂、穿孔所导致的腹部压痛,一般疼痛都很剧烈,不能忍受,且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患者不变动体位。如果是有肿瘤导致的腹部压痛,一般起病较缓慢,症状进行性加重,一般为胀痛。如果是寄生虫所导致的腹部压痛,常常是腹部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

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开始时因炎症、外伤、内脏破裂、穿孔刺激腹膜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内含胆汁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由于呕吐频繁,可呈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发热

变化与炎症程度有关,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老年衰弱的患者,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全身中毒症状

当炎症、外伤、内脏破裂、穿孔等导致腹膜感染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大汗、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患者则表现为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口唇发绀、肢体冰冷、舌黄干裂、皮肤干燥、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体温剧升或下降、血压下降、休克、酸中毒。表明疾病明显恶化,若病情继续恶化,终因肝肾衰弱及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腹部体征

腹部压痛时可能出现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并伴有明显腹胀。腹胀加重常是判断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并发症

炎症、外伤、内脏破裂、穿孔等导致腹腔感染,炎症扩散,可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就医
腹部压痛最常见的病因是腹腔炎症,通常发病突然、进展较快,病情较重,一旦出现腹部疼痛、腹肌紧张时,应立即就医。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相关处理,具体包括:

  • 腹部外伤史,并且出现明显腹部压痛,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排除诊断;

  • 一旦出现出现腹膜炎体征,如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时,应立即就医;

  • 有大量失血迹象,如出汗、口渴、心率过速、虚弱、乏力等,应立即就医。

如果未出现警示症状,也应在24~48小时内就医。

就诊科室
如果为腹部压痛,应前往普外科就诊;如果出现感染中毒性症状,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腹部压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大便、排尿有无问题、有无发热、肛门有无排气)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或有中毒颗粒。

尿常规

尿常规中出现大量的红细胞,可能提示尿路结石的存在,白细胞则提示泌尿系感染的存在。

便常规

粪便隐血阳性,多见于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也可见于寄生虫感染。

X线检查

立位腹平片发现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平面的肠麻痹征象;胃肠穿孔时多数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B超检查

鉴别腹部压痛的常用诊断方式,可显示腹内有积液,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腹部CT

准确性高于腹部彩超,常用来实质脏器的破裂、炎症、脓肿等鉴别。

诊断标准
  • 通过临床表现,即出现腹部压痛,可初步确诊。

  • 结合病史、腹部CT检查,可初步腹部压痛的部位,如来自胃、肠管、肝、脾等。

鉴别诊断

本症状特征表现明确,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上是积极消除原发病因,改善全身状况,处理原发病灶,促进腹部压痛的缓解,同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家庭处理

腹部压痛患者不建议在家自行处理,需要及时到医院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由轻度炎症、外伤所致的腹部压痛,局限或症状较轻、全身状况良好者,应采取半卧位、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输血等对症治疗,同时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头孢拉定等,要及时补充热量及营养,给予镇静、止痛、给氧等治疗。

手术治疗

  • 腹腔内原发病灶严重者,如腹腔内脏器损伤破裂、炎症引起肠坏死、肠穿孔、胆囊坏疽穿孔所致腹部包块;腹部炎症导致的弥漫性腹膜炎较重而无局限趋势者;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如腹部疼痛的症状与体征均不见缓解,或反而加重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处理原发病因、清理腹腔、充分引流。如不能确定原发部位,右旁正中切口,小心仔细探查,注意保护肠管。

  • 化脓性胆囊炎,如解剖层次不清,全身情况差,行胆囊造口术和腹腔引流术,有条件时,可行超声引导下胆囊造瘘术。坏死的结肠如不能一期切除吻合,行坏死肠段外置或结肠造瘘术。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术后的患者注意保持伤口辅料干燥洁净,避免剧烈活动,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术后患者应早日下地活动,同时注意引流管的护理,体温的变化,防止活动时脱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患者应明确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正确服用。

日常活动

每日保证正常活动量,尽可能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可能性。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腹部疼痛症状是否减轻,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半年后复查腹部CT。

心理护理

由于腹部剧烈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家人应增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注意交谈保持耐心、态度和蔼,进行人性化的疏导,消除患者顾虑,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

术后的患者应注意多流食,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尽量避免冷饮、冷食,以防引起肠痉挛,肠狭窄,导致肠梗阻等发生。

预防

腹部压痛的预防主要是要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增强免疫力,同时定期体检,避免意外受伤等也是预防腹部压痛的有效措施。

预防措施
  •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 注意保护好自己,避免腹部外伤。

  • 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注意每年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学峰,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M],2018:31-34,178-179.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3-388.

[3]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M],.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511-1664.

[4]吴肇汉 秦新裕 丁强,实用外科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47-759.

[5]王伟,舒敏,涂汉坤.84例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治疗研究[J].名医,2020(10):129-130.

[6]高成强,程现峰,江磊.急腹症应用影像诊断的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4):194-195.

相关视频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