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鼻出血

本词条由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王琳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鼻出血是因生理因素、外伤和疾病引起的鼻腔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导致的出血症状。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见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如鼻部损伤、鼻中隔偏曲、鼻部炎症、鼻腔及鼻咽部肿瘤、鼻腔异物等。也可因全身性疾病诱发,如各种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 出血部位多数发生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黎氏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在此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常和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后部,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

  • 出血量的估计,根据患者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1000ml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细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 鼻出血属于急症,治疗时应首先维持生命体征,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如指压法、应用局部止血药物、烧灼法、前鼻孔填塞术及后鼻孔填塞术等。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流鼻血、鼻衄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进行性消瘦、疲乏无力、黏膜下出血
好发疾病
鼻中隔偏曲、急性鼻窦炎、萎缩性鼻炎、鼻中隔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1%麻黄素、垂体后叶素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鼻镜检查
是否严重
视鼻出血量而定,大量鼻出血易致失血性休克。
重要提醒
大量鼻出血常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如遇突发大量鼻出血,一定要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同时冷敷前额及后颈部,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全身湿冷、脉搏细速等,这些都是休克的信号,应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病因

临床上引起鼻出血症状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疾病因素

鼻部疾病

常见的有鼻部损伤、鼻中隔偏曲、鼻部炎症、鼻腔及咽部肿瘤、鼻腔异物等,会引起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

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

常见的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药物性血管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由于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缺陷、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原因,造成鼻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特别是在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可使鼻血管破裂,造成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

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痂脱落,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鼻部炎症

鼻部非特异性炎症,如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鼻部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出血。

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其中最易发生鼻出血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鼻腔异物

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某些全身性疾病

如发热、高血压、动脉硬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以引起鼻出血。

相关疾病
鼻中隔偏曲、急性鼻窦炎、萎缩性鼻炎、鼻中隔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
非疾病因素

机械性创伤

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

气压性损伤

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

放疗性损伤

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出血。

气候条件差

如空气干燥、室温过高、炎热、寒冷、气压低等都可以引起鼻出血。

抠鼻孔的不良习惯

有的儿童常用手指挖鼻孔,将鼻黏膜抠破导致出血。

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等,可因缺乏维生素而致鼻出血。

症状

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而表现各异,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也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

症状分类

鼻中隔前下部的出血

出血原因多为鼻部损伤、挖鼻、鼻腔异物等,常为单侧,出血量少,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在此处,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

下鼻甲后端的出血

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或用力过猛时,可使鼻血管破裂,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

典型症状

多数患者的鼻出血为单侧,血液直接经鼻孔流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常为鲜红色,可混有鼻腔分泌物,少数出血可自行压迫后停止。有时也可表现为“吐血”,这是因为出血量大时,较多的血流至咽部而被吞下,胃酸与血液发生反应,致使血液变成咖啡色,表现为呕吐出咖啡样物,吞下的血液刺激胃部,还可引起腹痛表现,经胃肠排出还可出现黑便。

伴随症状
  • 鼻咽部肿瘤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同时还可能出现进行性消瘦、疲乏无力等。

  • 过敏性紫癜患者,在鼻出血的同时多伴有全身皮肤黏膜下出血等情况。

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是因大量出血,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休克。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心慌、胸痛、呼吸急促、少尿等。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贫血

长期持续性鼻出血会导致失血性贫血的发生,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悸、面色苍白、头晕和失眠等缺氧症状,以病因治疗为主,紧急情况下可考虑输红细胞以纠正严重贫血。若严重贫血状况未能及时改善,可造成不可逆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有生命危险。

就医
鼻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挖鼻所致,通常局部压迫治疗后出血会自行停止。如果鼻出血的量较大,局部压迫不能止血,应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 经常发生鼻出血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出现鼻出血量较大,局部压迫不能有效止血时,需及时就医。

  • 出现血压下降、皮肤苍白、湿冷、心慌、胸痛、呼吸急促、少尿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1.如果为涕中带血或少量鼻出血,应前往耳鼻喉科就诊。
2.如果为中等或大量鼻出血,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

  • 鼻出血是单侧还是双侧?

  • 鼻出血量是多少?

  • 出现鼻出血多长时间了?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皮肤苍白、湿冷、心慌、胸痛、呼吸急促、少尿等)

需要做的检查

凝血功能

包括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有助于全身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推断出血程度,评估患者全身情况。

鼻镜检查

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临近组织,明确出血部位,对判断出血原因有重要参考价值。

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红蛋白降低, 血小板降低,血涂片查到幼稚细胞,可考虑白血病引起的鼻出血,三系均减少,结合临床症状可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嗜血细胞综合征引起的鼻出血;若仅有血小板明显降低,提示组织间渗透压引起的鼻出血,三系均正常,可考虑鼻黏膜或鼻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鼻出血。

肝、肾功能

谷丙转氨酶增高、白蛋白降低、AVG比值倒置,提示肝硬化引起的鼻出血;血尿素氮、Cr及胱抑素C均升高,提示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凝血异常引起的鼻出血。

体格检查

观察外鼻有无畸形、红肿、缺损、隆起、歪斜等;触诊外鼻有无压痛、皮下气肿、骨摩擦感等;观察鼻黏膜有无充血、水肿、出血、肥大及萎缩,鼻中隔有无偏曲,各鼻道内有无分泌物、新生物等。若分泌物较多可嘱患者擤出;若鼻甲肥大则先用麻黄碱收缩,再行检查。

影像学检查

鼻窦X线摄片、CT扫描和MRI是鼻窦疾病的主要辅助检查,能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

诊断标准
  • 通过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的鼻出血为单侧,血液直接经鼻孔流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常为鲜红色,可混有鼻腔分泌物,可初步确诊为鼻出血。

  • 结合病史、体检、鼻镜等检查,可初步判断出血部位,如鼻中隔前下部、下鼻甲后端等,进一步明确鼻出血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该症状较典型,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相鉴别。

治疗
鼻出血治疗的目的是止血,以及治疗鼻出血根本病因。临床中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家庭处理

首先对紧张、恐惧的患者,家属要进行安慰,稳定患者情绪,以免患者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小量鼻出血局部压迫后一般可自行缓解。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及时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若患者已休克,则应先抢救休克。

药物治疗

1%麻黄素

对于出血区域,可应用棉片浸以1%麻黄素,紧塞鼻腔数分钟至数小时,以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较轻的鼻腔前端出血,此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较小。

垂体后叶素

通过收缩鼻部毛细血管,减少局部血流量,降低静脉压,使破裂的血管血流缓慢并逐渐形成血栓,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其他治疗

鼻孔填塞术

凡士林油纱条前鼻孔填塞术是传统的止血方法,多数患者填塞后可止血,少数患者需反复填塞或进一步行后鼻孔填塞术,填塞完毕后应检查是否仍有血经后鼻孔流入口咽。视患者情况决定鼻腔填塞物取出时间,对于出血剧烈或有血液病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填塞时间。

经鼻内镜止血法

营养鼻内镜下探查出血部位并行电凝止血,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率较高。

烧灼法

常用的有化学药物烧灼和物理烧灼(包括电烧灼、激光烧灼和微波烧灼等)。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出血,在充分收缩和麻醉鼻黏膜后,出血部位明确可见,可用卷棉子蘸少许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压在出血点处片刻直至局部形成白膜。

指压法

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10~15分钟,也可用手指横行按压上唇部位,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部。此方法适用于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患者,患者在家中发生鼻出血可采取此方法。

动脉栓塞

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严重鼻出血的诊治提供了帮助,通过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可对出血部位定位并对该部位的血管进行栓塞治疗,其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选择性地置于动脉主干,行造影并观察颈外动脉分支,在确定出血的血管分支后,自导管内注人栓塞剂即可止血,动脉栓塞可应用于难以控制的原发性鼻出血、外伤性鼻出血、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颈内动脉破裂及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等。

中医治疗

七味鼻衄汤

  • 组成,黑山栀、大黄、川黄连、牡丹皮、川牛膝、辛夷花、三七粉。

  •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头煎取汁。二、三煎各取汁,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泡双手;方中三七粉分2次加入,头煎药中服用,主治鼻出血。

  • 附记,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导热下行之功。

山栀地黄膏

  • 组成,黑山栀、生地黄、韭菜根汁适量。

  • 用法,先将前二味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取适量,用韭菜根汁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數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 附记,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饮食

饮食调理
  • 鼻出血停止后可给予以下清淡易消化饮食,如馒头、稀饭、米粥、汤类、面片、拌汤等,但不宜过热。

  •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如苹果、胡萝卜、白菜、桃子、油菜等。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护理

鼻出血的患者需要注意日常护理,不要经常抠鼻,以尽量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发生鼻出血后不要紧张,局部压迫一般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出血量大时及时就诊。

日常护理

少量鼻出血的患者可通过手指压迫局部的方法止血,大量鼻出血不能有效止血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短时间内减少剧烈活动,避免抠鼻、按揉鼻子。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鼻出血的量、次数等,以及是否血压下降等,如果出现血压下降、嗜睡、乏力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

心理护理

鼻出血患者可能会由于见到出血而产生紧张情绪,家人应耐心细致的安慰患者,向其解释鼻出血的原因,告知患者鼻出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使其配合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鼻孔填塞术后的患者在填塞过程中应常规予以抗生素治疗,以防鼻腔、鼻窦并发感染。

预防

鼻出血可因鼻腔过度干燥引起,也可因不良习惯或全身性疾病诱发。因此鼻出血的预防主要从环境因素、纠正不良习惯和防治全身性疾病三个方面着手。

预防措施
  • 保持房间的安静、温度适宜。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适当开窗通风换气。因空气干燥也会诱发鼻腔出血,所以空气湿度应>60%。

  • 对于儿童鼻出血患者应纠正患儿挖鼻、揉鼻、鼻腔放置异物等不良习惯。老年患者平日活动动作要慢,勿用力搓鼻,保持大便通畅。

  • 老年性鼻出血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应积极防治原发病,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尽快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 秋冬偏冷天气时,早晨起床后,可用手按摩迎香穴至发热,再喝杯温开水,以预防鼻出血的发生。

  • 用温水清洗鼻腔,也可用温开水蒸汽熏蒸,或使用加湿器,保持鼻黏膜湿润。

  • 适当做户外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气功等,老年人平时活动时动作宜慢,勿用力擤鼻。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14.

[2]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18.135.

[3]张萍.新编实用重症监护学[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6.02,210.

[4]肖阳,黄峰.生活保健小妙招[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7,165.

[5]王盛强.医院健康教育管理规范[M].宁波出版社,2018.04,22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