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色素沉着

本词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 陈善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色素沉着是指皮肤或粘膜色素颜色加深和色素量增加。皮肤色素有两大类,一类为内源性色素,如黑色素、胆色素、含铁血黄素、还原血黄素、脂色素等,另一类为外源性色素,如胡萝卜素、某些药物(如阿的平、四环素)、重金属及异物等,其中黑色素沉着常见。是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所致的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生理情况下的外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皮肤色素较深。如果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其他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则提示为病理等征象。

  • 色素沉着的症状表现于皮肤,但是可能是多种内科病等类型疾病的症状。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他如肝硬化、晚期肝癌、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和抗肿瘤药物等,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

  • 妇女妊娠期间,面部、额部可以出现棕褐色对称性色素斑,称为妊娠斑。老年人也可出现全身或面部的散在色素斑,称为老年斑。

  • 正常皮肤的颜色受黑色素、胡罗卜素、氧化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影响,但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多少。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皮肤性病科、肿瘤科、传染科、消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乏力、食量下降、体重减少
好发疾病
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胆汁性肝硬化、肝硬化、皮质醇增多症
治疗周期
多种疾病都可出现色素沉着的症状,原发病不同,治疗周期也有区别。
常用药物
氢醌、壬二酸、4-羟基苯甲醚、维A酸、阿达帕林、维生素C
常用检查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皮肤组织病理活检
是否严重
色素沉着可见于多种疾病,其严重性受原发病影响,没有固定规律。
重要提醒
40岁以上患有黑棘皮病,在皮肤皱褶等处出现褐色疣状色素沉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黑热病和疟疾是传染性疾病,当患者出现色素沉着伴有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时,要立即明确病因,到院就诊。
病因

色素沉着是因为炎症、多伤、肝硬化、药物等因素导致皮肤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引起的局部或全身颜色加深。

疾病因素

黑棘皮病

表现为褐色疣状色素,最常见于皮肤皱褶等部,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如甲亢、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如果40岁以上发病,可能是恶性肿瘤,如胃癌、肠癌、子宫癌等。

肢端肥大症

因为垂体瘤分泌生长激素太多导致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进而局部皮肤颜色加深形成色素沉着,多出现在面部、颈部、外阴部等部位。皮肤多油、易出汗、增厚、皮革样改变,体毛显著增多。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面部、膝盖、关节等部位出现棕褐色、棕色、黑色色素沉着。还可能出现疲倦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胆汁性肝硬化

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高。色素沉着比较典型。

肝硬化

酗酒导致的肝硬化最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可有乏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皮质醇增多症

因肾上腺皮质长期而大量分泌糖皮质激素引起包括色素学沉着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女性高发。可能伴随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血色病

又称为青铜色糖尿病,中老年男性高发,在暴露部位、生殖器、瘢痕处,可见广泛的青铜色金属灰色。常伴有体重减轻、腹痛、多饮、多尿等症状。

恶性黑色素瘤

最常见的为痣。

硬皮病

结缔组织病中的一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皮肤发生变性、增厚和纤维化等变化进而硬化和萎缩,然后出现色素沉着等表现,可伴有疼痛、关节挛缩等症状,有时累及胃肠、心血管等系统。

甲状腺毒症

面部、颈部、外阴部、腋下等部位常见色素沉着。其中甲亢最常见。

花斑癣

真菌感染引起,常见色素沉着部位为上半身、脖子、胳膊。

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有不规则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在疾病后期可出现精神萎靡、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皮肤粗糙、皮肤颜色等症状。

疟疾

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周期性发热和怕冷等,球结膜可见色素沉着,即疟疾斑。

雀斑

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多在5岁前后发病,呈现针头至豌豆大小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疹,常成群对称分布于面部、手背、腕部伸侧、颈及上胸等部位、皮疹有光感性、无自觉症状。冬季轻、夏季重。

黄褐斑

又称肝斑,为边界清楚的淡褐色至棕色斑片,数量与大小不定,可以互相融合,没有红斑等发炎现象,没有自觉症状,常对称分布于两颊、鼻部、眼睑、口腔周围,有时呈现为蝴蝶形,常发于女性。

艾迪生病

本病主要特征晃是色素沉着,皮肤呈现褐色或深褐色,弥漫性分布,在暴露部位、皱褶、受压摩擦部位如面部、关节、手背、腋窝等处尤其显著。常同时伴有倦怠、低血压、食量下降等症状。

皮炎炎症后色素沉着

为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后出现的一种继发性黑色素过多症,也称为炎症后黑变病。

相关疾病
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胆汁性肝硬化、肝硬化、皮质醇增多症
非疾病因素

药物

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水杨酸、化疗药物如白消安、环磷酰胺、氯丙嗪、羟氯喹等药物可以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外伤

各种创伤导致皮肤受损而引起皮肤色素改变,形态大小由于所受外伤而定,日晒后颜色会加深。

砷中毒

可出现全身弥漫性色素沉着与散在的雀斑大小的皮肤脱色。还会有嗜睡、头痛等伴随症状。

职业及重金属接触

由于职业及各种意外,某些粉末状异物以高速溅射人正常皮肤或随外伤进入皮肤,导致各种粉末沉着症,如煤粉沉着、沙沉着、火药沉着等。长期接触焦油者,暴露部位常呈弥漫性色索沉着伴痤疮样炎性反应,称为焦油黑变病。重金属金、银、铋、汞等因职业接触或作为药品长期应用,可使其微粒通过血液循环吸收,或通过皮肤直接自外部渗透而沉积于皮肤,引起皮肤颜色改变,多为全身性,主要见于光暴露区,如面部、手部等。

肥胖

尤其是青少年肥胖者,多在颈部、腋下出现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粗糙,有称为黑色棘皮样变,部分患者伴有多毛。肥胖常常见于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也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妊娠及妇科疾病

妊娠及子宫、卵巢病变者,常于面部出现黄褐斑,以面部,尤以颧突、前额部明显,也可见于眼眶周围、颊、鼻和四周。

症状

色素沉着主要表现为暴露部位或皮肤皱褶、瘢痕部位、受压摩擦等部位的皮肤出现颜色加深或呈褐色、棕褐色、棕色、黑色等现象,随原发疾病的不同还可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

色素沉着的典型表现皮肤颜色加深,可呈棕褐色、褐色、黑色等深浅不同的颜色,颜色改变部位主要位于暴露部位或皮肤皱褶、瘢痕部位、受压摩擦等部位。

伴随症状

乏力

肝硬化患者易出现色素沉着,同时可有乏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食量下降

艾迪生病的主要特征弥漫性分布色素沉着,皮肤呈现褐色或深褐色,常同时伴有倦怠、低血压、食量下降等症状。

体重减少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除色素沉着,还可能出现疲倦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并发症

色素沉着通常没有并发症。

就医
色素沉着的临床表现比较显著,但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可以是皮肤病,也可以是传染病或内科疾病。因此其诊断要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才能确定引起色素沉着的原因。
就医指征

身体的外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部位的皮肤颜色显著加深或其他部位出现颜色显著加深,呈褐色、褐色、黑色等深浅不同的颜色,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根据色素沉着的部位及伴随症状的不同,可分别至内科、皮肤科、传染科就诊。如果怀疑为黑棘皮病,皮肤皱褶部位好发色素沉着,年龄在40岁以上,建议首先到肿瘤科就诊;如出现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毒症、血色病等疾病相关症状,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如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硬化等疾病的常见症状,应到消化科就诊;出现恶性黑色素瘤、硬皮病、花斑癣、雀斑、黄褐斑等疾病的症状,可到皮肤性病科就诊;如怀疑为黑热病、疟疾等疾病,表现不规则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精神萎靡、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皮肤粗糙、皮肤颜色等症状时,需要到传染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出现皮肤发黑或颜色加深的症状有多少时间了?

  • 身体都哪些部位曾经出现过颜色加深或变黑的现象?

  • 最近有没有用过巴比妥类药物、水杨酸、白消安、环磷酰胺、氯丙嗪、羟氯喹这类的药物?

  • 曾经患过哪些重大疾病?

  • 身体有没有接触过砷?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皮肤的颜色、病变区域的大小形态与色泽、皮肤质地如是否为皮革样;有无其他皮损症状;有无发热、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腹水等。

皮肤组织病理活检

检查皮损部位的皮肤组织,用于明确色素异常的性质。

肝胆彩超

肝硬化等肝胆疾病常见色素沉着,因此肝胆彩超检查有助于发现肝硬化等疾病。

血HCG检查、内分泌检查

疑为妊娠或妇科疾患者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做相应检查。

糖耐量试验

如果有肥胖、多毛,应进行糖耐量试验和测定胰岛素水平。

诊断标准
  • 局限性色素沉着一般容易发现,可以从病史、皮损特点和分布、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予以鉴别区分。病史询问应该侧重了解发病年龄、化学物质接触情况、职业、既往患皮肤病的情况、用药历史等。

  • 弥漫性色素沉着常因内分泌疾病等疾病引发,其病因方面的诊断需要依据原发疾病的诊断。应该根据相关症状、体征及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 皮肤组织病理活检有助于判断色素沉着部位的皮肤的病变性质,通过特殊染色检查方法,可以区分非黑色素性色素沉着疾病致皮肤颜色改变。

鉴别诊断

色素沉着表现明确,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鉴别。

治疗
色素沉着由多种疾病引起,其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疾病,同时使用脱色剂、维A酸类药物、维生素C类药物以及激光等物理疗法辅助治疗。
家庭处理

色素沉着的病因复杂,不宜在家自行处理。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脱色剂

氢醌、壬二酸、4-羟基苯甲醚等脱色剂常可用于治疗色素沉着。氢醌和4-羟苯甲醚可以氧化黑素细胞毒性代谢物,从而破坏黑素细胞。壬二酸可通过阻止功能亢进的黑素细胞的DNA合成,及抗络氨酸活性发挥治疗作用,其疗效与氢醌相当,且刺激性小,适用于对氢醌耐受性较差者。上述药物均为外用药物。

维A酸类药物

维A酸及阿达帕林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了解,但临床上应用有比较好的脱色效果,其临床不良反应较重。

维生素C类药物

维生素C及其氧化所产生的脱氧维生素C能将氧化色素还原为颜色较浅的还原性色素,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但其易氧化,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导入左旋维生素C进行治疗。

中医药制剂

当归、珍珠、白僵蚕、白芷、川芎等中药都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防止其氧化形成黑素。中药制剂以外用为主。

物理治疗

常用治疗手段有强脉冲光、激光。激光又包括调Q激光、点阵激光、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但是这些方法也有稳定性差、疗效差异化显著的问题。

其他治疗

化学剥脱术是通过利用比如水杨酸、果酸、羟乙酸等化学药物涂于皮肤表面,造成表皮细胞破坏,使表皮剥脱和浅层组织缺血、结痂、脱落后,形成新生的、光滑润泽的表皮组织,淡化色素沉着斑,以达到治疗作用色素沉着的目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饮食

饮食调理
  • 注意饮食的搭配,含高感光物质的蔬菜,如芹菜、胡萝卜、香菜等,最好在晚餐食用,食用后不宜在强光下活动,以避免黑色素的沉着。

  • 可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蔬果,因为维生素C不仅能够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而且还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大量的维生素C可使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素渐渐还原到浅色甚至无色状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荔枝、龙眼、核桃、西瓜、蜂蜜、梨、大枣、韭菜、菠菜、橘子、萝卜、莲藕、冬瓜、西红柿、大葱、柿子、丝瓜、香蕉、芹菜、黄瓜等。

  • 维生素E同样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卷心菜、胡萝卜、茄子、菜籽油、葵花籽油、鸡肝等都富含维生素E。

护理

皮肤出现色素沉着以后再受到长时间日晒、化学物质刺激、外伤、炎症刺激可能加重症状,因此患病以后要注意皮肤相关方面的护理。

日常护理
  • 避免使皮肤长时间受到日晒。

  • 避免接触砷类化学物质。

  • 患病期间如非临床必需,减少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水杨酸、化疗药物如白消安、环磷酰胺、氯丙嗪、羟氯喹等药物。

心理护理

皮肤色素沉着使皮肤局部或全身呈现黑色、褐色等颜色加深的现象,影响美观,会对病患主理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要耐心为患者讲解致病原因与治疗方法,使其配合治疗。

预防

色素沉着可由多种内科、皮肤科、传染科疾病引起,非疾病性因素刺激皮肤也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色素沉着的预防重点在减少或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及避免接触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的理化因素、禁止滥用可引起色素沉着的药物。

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砷类化学物质、避免或减少使用砷类药物制剂。

  • 受伤或皮肤发炎症后后积极治疗,避免日久引起色素沉着。

  • 禁止滥用巴比妥类药物、水杨酸、化疗药物如白消安、环磷酰胺、氯丙嗪、羟氯喹等药物。

  • 生活中尽量“隔热”, 夏日外出打太阳伞、戴遮阳帽,做完饭后清洗面部和手臂,尤其注意清洗被热油溅到的部位,烫油易造成永久性的黄褐斑。

  • 注意脸部清洁和保养,可以在洁面后涂上一些具有美白效果类型的原液、精华液等。选择适当的护肤品,不使用劣质化妆品,因其所含色素防腐剂,能与汗水相混合,侵入皮肤内层,加速面部斑点的产生。

  •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劳累会导致皮肤紧张疲倦,血液偏酸,新陈代谢减缓,那时皮肤将无法取得充足的养分;角质层因缺乏水分而使皮肤黯然无光。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6.[2]曾小芳,相文忠.皮肤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5:500-503.
[3]任荣鑫,赵红艺,赖琳英,左雯君,林晓曦,栾琪,汪蓓青.外伤性色素沉着的治疗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6,(25)6:379-383.
[4]景建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293-294.
[5]张学文,陆洪光,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240.
[6]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1-206.
[7]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05-82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