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胸膜肥厚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胸外科 金龙玉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胸膜肥厚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通常由于胸膜炎症性疾病导致胸膜组织纤维化、蛋白沉积等,而导致的胸膜肥厚表现。主要可出现胸闷气短、运动耐量下降、胸痛、呼吸困难等相关呼吸系统症状。严重者也可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唇甲紫绀、心脏不适等。

  • 导致出现胸膜肥厚的原因较多,通常由于胸膜炎症性疾病导致胸膜组织纤维化、蛋白沉积,而导致的胸壁增厚,进而形成胸膜肥厚。同时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导致胸膜肥厚的发生如肺结核、肺炎等。

  • 胸膜炎症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炎症的发生导致肉芽组织修复功能异常,出现大量的纤维化组织,同时蛋白的沉积也影响修复,久而久之造成胸膜肥厚的表现。

  • 胸膜肥厚的治疗目前以辅助通气和原发病的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方面可以应用泼尼松、沙丁胺醇气雾剂、异烟肼、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 本病预后尚可,若及时进行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的呼吸衰竭等危症可危及生命。

  • 本病的病程相对较长,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控制症状,且要长期规律吸氧以改善相关呼吸道症状。

  • 本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肺部的原发性疾病,避免导致继发性感染;避免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加强营养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措施。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胸外科
疾病别称
胸膜增厚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心律不齐、唇甲紫绀
好发疾病
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
治疗周期
通常为长期持续性治疗,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
常用药物
泼尼松、沙丁胺醇气雾剂、异烟肼、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血气分析、胸部X线、CT检查
是否严重
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不及时治疗也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危重症状。
重要提醒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发唇甲紫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同时急性的呼吸困难也容易造成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及时拨打120,立即去医院就诊。
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胸膜炎症性疾病导致胸膜组织纤维化、蛋白沉积,而导致的胸壁增厚,进而形成胸膜肥厚。同时也可导致胸膜肥厚的发生如肺结核、肺炎、肺癌等相关疾病,而该病一般由基础病导致,因此其他的非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

胸膜疾病

是本病的常见的致病因素,如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脓肿等相关疾病,可影响肉芽组织对于胸膜的修复,而造成胸膜部位的组织纤维化,进而形成胸膜肥厚。

肺部疾病

也是本病常见的发病原因,通常有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相关肺部疾病,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使得患者出现胸膜肥厚的表现。

相关疾病
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
非疾病因素

该症状通常不由非疾病因素导致。

症状

胸膜肥厚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运动耐量下降、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者也可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唇甲紫绀、心脏不适等。

症状分类

局限型症状

是本病最为常见的胸膜肥厚表现,包括胸闷气短、胸痛等局限于肺部的症状,与其他的肺部疾病表现较为类似,需做好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广泛型症状

包括呼吸困难导致的唇甲发绀、心脏不齐等,都可由于胸膜肥厚而引起,因此不可因为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严重而忽视其他系统的疾病表现。

典型症状

胸膜肥厚的典型症状为胸闷气短、胸痛、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特别是本就有胸膜疾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典型的胸闷气短伴胸痛症状,则考虑为发生胸膜肥厚。

伴随症状

胸膜肥厚不仅出现呼吸道症状,也可出现全身症状。

心律不齐

是典型的呼吸异常导致的心率异常,需及时应用控制心率的药物。

唇甲紫绀

是呼吸困难时可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长期的胸膜肥厚导致呼吸肌和呼吸中枢的异常,严重时可并发呼吸困难,而出现唇甲紫绀等缺氧症状。

并发症

呼吸衰竭

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长期的胸膜肥厚可导致痰液等肺部组织液的产生和堆积,可堵塞气管、支气管,达到一定程度时则表现为通气功能下降,进而发生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

长期的胸膜肥厚导致的通气功能下降引起的供氧不足,造成血液中氧气含量较低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嗜睡,甚至休克。

就医
胸膜肥厚是典型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相关表现时需及时就医,避免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危重症。主要就诊于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及时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胸膜肥厚,避免误诊。
就医指征
  • 出现偶发性胸闷气短、胸痛情况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 出现长期胸闷气短、胸痛并发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对症治疗。

就诊科室
1.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
2.出现胸膜增厚并发肿瘤时,需就诊于胸外科或肿瘤科,及时配合相关开胸活检及肿瘤切除手术,是治疗本症状的根本方法。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从发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 是否有相关肺部疾病史?

  • 平常口服哪些药物?

  • 有没有进行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是最为直接的检查方式,在本症状的体格检查中重点听胸膜部位的痰鸣音,包括其声调高低以及分布范围,可以对感染情况有初步的了解。

血常规

是常用的血液检查,可通过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判断有无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以及是否存在过敏现象,从而明确诊断。

血液生化

是全面了解胸膜肥厚是否对其他身体脏器和机能造成影响的重要指标,同时可了解患者的营养和血液情况,为治疗和用药提供指导。

血气分析

是直接判断患者呼吸情况的检查,可分辨有无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对于患者呼吸功能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胸部X线或CT检查

是肺部疾病的常用检查,可以有效的判断肺部的情况,以及有无肺癌的发生,如果X线检查无法明确判断时,需及时行肺部CT检查。

诊断标准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可出现潮胸闷气短、胸痛、运动耐量下降等典型的胸膜肥厚疾病表现。

  • 结合病史患者有明确的肺部基础病史、体格检查可听到肺部的痰鸣音、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升高、胸部X线或CT等检查可见明确增厚的胸膜,可基本判断为胸膜肥厚。

  •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为胸膜肥厚。

鉴别诊断

胸廓塌陷可以引起患者的胸膜增厚表现,是在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上容易与胸膜增厚混淆的症状表现,但胸廓塌陷的患者通常在肺部CT或X线检查上可见明确的塌陷部位,同时患者伴有明确位置的疼痛,是胸膜增厚所不具备的症状表现。

治疗
胸膜肥厚的治疗主要以辅助通气和结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可以应用泼尼松、沙丁胺醇气雾剂、异烟肼、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家庭处理

当患者症状不严重或者出院后康复期时,可以采取家庭处理,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并购买家庭制氧机,进行长时间低流量吸氧,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不见好转以及伴随发热、胸痛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入院治疗。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主要以肺部基础病的治疗为主,通过激素和抗结核药物来对症状进行控制。

药物治疗

泼尼松

是具有代表性的激素药物,对于本病当中的胸膜肥厚症状可有明显的改善,帮助呼吸肌和呼吸中枢逐步恢复其功能。

异烟肼

主要针对本症状中的结核性胸膜炎导致的胸膜肥厚,可以有良好的控制和帮助康复作用,在结核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是当患者出现痰液时需要及时应用的辅助排痰药物,防止呼吸暂停时出现痰液卡住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

沙丁胺醇气雾剂

典型的缓解支气管痉挛药物,是患者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时可及时有效缓解症状的药物,需及时应用以避免导致呼吸衰竭。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是呼吸科感染类疾病常用的抗生素,对于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的细菌覆盖范围较广,可以对大部分肺部感染形成有效的控制。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本病的护理以观察病情,饮食调理,规律吸氧为主。要明确口服用药的剂量和频次,加强饮食管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规律吸氧,以改善相关的缺氧症状。

日常护理

观察病情

主要观察胸闷气短症状有无好转和改善,有没有继续发生胸痛等相关疾病表现。

生活习惯管理

严格戒烟戒酒,远离可能加重疾病发展的因素。

监督患者吸氧

有些患者由于鼻导管佩戴不舒适无法坚持吸氧,需要护士或家属实时监督。

病情监测

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改善况,如有恶化及时联系医生,避免危及生命。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严重缺氧症状时,必须联系医生,及时进行抢救,避免造成呼吸衰竭等危重症而危及生命。

预防

胸膜肥厚一般由于患者基础病控制不佳导致,因此要积极控制和治疗肺部的原发病,同时适当锻炼,加强营养,接种肺炎疫苗,都可有效预防胸膜肥厚的发生。

预防措施

对于胸膜肥厚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 注意个人保护,避免受到外伤而引起相关胸膜疾病,导致胸膜肥厚。

  • 加强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

  • 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避免感染肺炎,从而降低胸膜肥厚发生的概率。

  • 积极控制和治疗肺结核等相关疾病,避免由此造成胸膜肥厚。

  • 适当锻炼,以慢跑、游泳为主,通过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彭亦平,谭彩萍,姚琳.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纤溶活性及胸膜肥厚的影响.[M].广东医学.2014(10):38-40.

相关视频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