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肌痛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风湿内科 陈乐天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肌痛是指弥漫性或局部的肌肉疼痛,是一个十分广泛且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过度劳累、创伤和病毒为肌痛最常见的原因。治疗上主要是积极寻找病因,确定后针对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 引起肌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肌肉的过度牵拉、肌炎、肌肉缺血等直接涉及肌肉的病变,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流感、精神性风湿痛等疾病中。

  • 肌痛除了局部或全身的肌肉疼痛外,根据病因的不同还可伴有多种表现,如发热、乏力、便秘、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皮温增高、感觉异常等。

  • 如机械因素、肌炎、代谢性疾病、肌肉缺血等,劳累等因素导致的肌痛一般休息或热疗即可缓解,而伴有关节肿胀、皮肤红肿等问题是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发热、乏力、便秘
好发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筋膜炎、跛行、肌间隔综合征、急性多发性肌炎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一般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曲马多、环苯扎林
常用检查
尿常规、全血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血沉检测
是否严重
视原发病而定
重要提醒
肌痛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或伴有肌无力、关节肿胀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
病因

造成肌痛的原因很多,如机械因素、肌炎、代谢性疾病、肌肉缺血、劳累等,过度劳累、创伤和病毒为最常见原因。

疾病因素

感染

病毒(肠道病毒、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登革热、HIV)、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螺旋体等病原体感染人体时,会引发患者的炎症反应,出现肌痛。

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类以肌痛为特征表现的综合征。

风湿病

风湿性多肌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血管炎等多种风湿病变,可引发患者出现肌痛表现。

代谢性疾病

坏血病,代谢性肌病,VitD缺乏症的患者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肌痛表现。

内分泌系统疾病

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肌痛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病变,均容易产生肌痛。

相关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筋膜炎、跛行、肌间隔综合征、急性多发性肌炎
非疾病因素

机械因素

过度的牵拉导致肌肉出现痉挛、挛缩、肌张力增高等情况可产生肌痛。过度运动、训练时,乳酸分泌过多可导致患者出现肌痛表现。

物理刺激

打击、冷冻、热灼、电击、辐射损伤等物理刺激可导致患者出现肌痛表现。

药物刺激

他汀类药物,抗精神病药,贝特类药物,秋水仙碱,齐多夫定,可卡因,美沙酮,拉贝洛尔,西咪替丁,环孢素,环丙沙星,双膦酸盐,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在用药期间都可诱导肌肉疼痛,不同药物损害的部位不同,可影响肌肉纤维、肌膜、神经肌肉接头等部位。

精神性因素

如精神性风湿痛。表现为睡眠易醒、多梦、晨起精神不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

症状

肌痛除了局部或全身的肌肉疼痛外,根据病因的不同还可伴有多种表现,如发热、乏力、便秘、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皮温增高、感觉异常等。

症状分类

伤害感受性疼痛

如炎症、外伤导致的疼痛,主要以红肿热痛为特点。

神经病理性疼痛

特点以放射痛为主、伴有麻木感、触电感、火烧或冷感。

混合痛

综合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典型症状

临床典型症状主要是由于机械、炎性肌病、感染、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肌肉疼痛。

伴随症状
  • 新出现的肌痛伴发热等多见于病毒性感染、化脓性肌炎、脓毒血症等。

  • 患者肌痛常伴便秘、乏力、体重增加等,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 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肌痛症状同时伴外周关节炎症。

  • 神经系统病变或血管炎症患者,除肌痛外伴感觉异常。

并发症

肌无力

肌肉疼痛患者由剧烈运动或者过度劳累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导致肌无力现象。

肌肉强直

由于肌痛症状加剧,肌肉一直收缩无法放松,致使肌肉产生强直状态。患者常感觉到双手握拳后松开十分费力或闭眼后睁眼十分费力。

就医
若由机械因素、肌炎、代谢性疾病、肌肉缺血、劳累等因素导致的肌痛一般休息或热疗即可缓解,而伴有关节肿胀、皮肤红肿等问题是要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患者出现持续或逐渐加重的肌痛。

  • 患者出现多部位肌痛、全身性肌痛,伴无力、发热、食欲下降等表现。

  • 患者出现肌痛伴关节疼痛、僵硬、运动受限。

  • 患者出现肌痛伴面部红斑、多发红斑等症状时。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表现时,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

  • 发生了严重外伤导致的骨骼肌肉损伤。

  • 过度运动后,出现明显肌痛、排酱油色尿。

就诊科室
如果患者出现肌痛、肌强直、肌无力、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若出现外周关节炎症、关节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可于风湿免疫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一过性还是持续性?

  • 疼痛是什么性质的?发病部位有变化吗?

  • 既往出现过类似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是否存在症状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

  • 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 近期有大量运动、过度疲劳或肌肉拉伤等情况吗?

  • 近期精神状态如何?有无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痛风等疾病吗?是否有用药进行控制?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应检查身体各个部位观察是检查肌张力、肌力是否正常、有无压痛、肌肉是否萎缩等,各种反射及协调性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可以检测有无血尿或肌红蛋白尿。

全血细胞计数检测

检测是否有贫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是否正常。

C反应蛋白检测、血沉检测

有助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或风湿病的诊断。

抗核抗体

便于检测自身免疫性肌病和其他疾病。

类风湿因子

有助于类风湿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检查

部分患者可以有特征性的异常表现。

诊断标准

根据详细病史,肌痛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反应蛋白、血沉检测、磁共振、肌肉活检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询问病史时应关注患者的外伤史、激烈运动的经历、近期的感染性疾病病史等问题,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有无诱发或缓解因素、是否有加重减轻的情况等,为诊断提供帮助。

鉴别诊断

该症状较典型,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相鉴别。

治疗
治疗主要是积极寻找病因,确定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主要是经验性治疗及对症治疗。包括物理疗法、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药等。
家庭处理

每周2~3次有氧锻炼可明显缓解疼痛、疲劳症状,多按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正确而适当的使用止痛剂。症状减轻后可适当下床活动,防范因疼痛所引起的合并症。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疼痛严重时,通常需要休息、物理治疗、按摩、推拿等手段缓解疼痛,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物如曲马多或肌肉松弛剂如环苯扎林等。药物诱导的疼痛可能需要停药。

药物治疗

对于感染起因的患者,如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需要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感染可考虑经验性用药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

其他治疗

对于部分精神因素造成的肌肉疼痛,可适当进行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以缓解疼痛。

饮食

饮食调理

患者应注意补充营养,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清淡饮食、优质蛋白饮食,合理膳食搭配,注意食物多样化,同时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护理

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增进营养,细心护理,注意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疾病恢复。

日常护理

去除肌肉疼痛的刺激因素

如抬高肿胀部位以消除肿胀,减少疼痛;提供舒适的环境,如安静温暖、无刺激味、光线柔和的环境。

协助执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疼痛

热疗

有放松肌肉、消炎、止痛之效果,对于痉挛之肌肉,发炎急性期过后有促进化脓之效果。

冷疗

对急性疼痛,有减轻炎症、止痛之效,尤其是急性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暂时性冷疗,对挛缩之关节亦有放松之效果。

按摩

肌肉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减痛效果。

深呼吸训练

可达到放松之效,而有助减痛。

心理护理

患者应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保持神经系统的稳定,避免过多的忧愁、焦虑,尽量减轻思想负担,使心情舒畅,全身松弛,有利于入睡。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必要时可接受心理咨询。

特殊注意事项

肌痛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或有肌无力、关节肿胀等伴随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预防

患者平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适当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前后注意拉伸,定期体检,做到早期筛查,以预防症状发作或加重。

预防措施
  • 适当锻炼,避免劳累。锻炼前做好准备,多按摩拉伸,改善供血状态,促进其血液循环。

  •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去人多的场所。

  • 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紧张和焦虑。

  • 积极治疗原发病。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37-353,363~383.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22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