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四肢瘫痪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 宋治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四肢瘫痪,是指双侧上肢、下肢的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四肢肌肉运动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起病可急可缓。最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高颈段脊髓横贯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的灰质神经根病变、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以及肌肉疾病,都可引起双侧上下肢瘫痪。四肢瘫痪的程度,因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性质,以及病情发展程度而有所差异。

  • 四肢瘫痪可导致上肢、躯干、下肢和盆腔功能受损,但是不包括臂丛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

  • 病毒和细菌攻击神经组织,引起体内炎症,从而导致神经损伤;醇类、重金属中毒,蛇咬伤、蝎子蛰伤等毒素导致神经损伤,可导致四肢瘫痪;脑瘫、肌肉萎缩症等疾病可影响肌肉,导致四肢瘫痪;由于事故或脊髓的医疗状况也可出现四肢瘫痪。

  • 引起四肢瘫痪的原因较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开始时出现双下肢乏力,随后上升至躯干,也可同时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双侧大脑和脑干病变、颈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肌肉神经接头处病变等都容易导致四肢瘫痪。

  • 主要症状为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疼痛,大小便失禁。四肢瘫痪的治疗,主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疗效不佳采取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四肢瘫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眼睑下垂
好发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肿瘤、血管病变、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治疗周期
视具体原因而定,对于严重的四肢瘫痪,治愈比较困难。
常用药物
维生素B12、肉毒杆菌毒素
常用检查
脑脊液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血清钾离子、颅脑CT、核磁共振成像
是否严重
四肢瘫痪情况比较严重,患者常患有脑神经损伤和精神损伤等病变。
重要提醒
四肢瘫痪在床,如果翻身不及时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严重时引发呼吸器官衰竭,并伴有脑梗阻和脑血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病因

四肢瘫痪多由疾病因素导致,且以神经系统疾病为多见,损伤或者外伤损伤脊髓后也可能会出现四肢瘫痪。

疾病因素

双侧大脑和脑干病变

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由于病变累及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或其纤维,以及未交叉的锥体束所致,以脑神经瘫痪明显,脑干基底部病变则以肢体瘫痪明显。

颈髓病变

颈部脊椎的血管病变、炎症病变和被肿瘤压迫而产生的脊髓损害,患者可表现为大便、小便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以及病变平面以下的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等,导致患者出现四肢瘫痪的表现。

周围神经病变

包括脑神经疾病和脊神经疾病,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出现双下肢乏力,随后逐渐上升至躯干、双上肢或脑神经,呈弛缓性瘫痪。

肌肉神经接头处病变

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电冲动由中枢到达运动神经末梢,必须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或突触间的化学传递才能引起骨骼肌有效收缩而完成自主运动。

相关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肿瘤、血管病变、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非疾病因素
  • 车祸、运动损伤导致椎间盘的突出、滑脱,或者颅脑、脊椎受伤等情况,会出现四肢瘫痪。

  • 一些化学物中毒,也可以引发四肢瘫痪的现象,如重金属中毒、毒蛇咬伤、蝎子蛰伤、蜘蛛蛰伤等情况导致神经损伤时。

症状

四肢瘫痪是身体疾病的一种表现,可见于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可表现为四肢运动无力、感觉减退或缺失,也可伴发其他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

症状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可将四肢瘫痪症状分为以下四类:

  • 双侧大脑和脑干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四肢瘫痪,行走步态异常;中脑腹侧损及双侧皮层脊髓束和皮层核束等脑干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可见于肿瘤和占位性病变压迫,以及脑血管病。

  • 颈髓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以及病变平面以下的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患者往往还会出现感觉障碍。

  • 肌肉神经接头处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肌肉易疲劳,常表现为眼外肌出现不同程度的无力,咀嚼肌和咽喉肌受累以近面肌受累时,出现表情缺乏,闭目无力等症状。

典型症状

双侧上肢、下肢的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肌肉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可对触摸和温度的感觉丧失,出现大小便失控。

伴随症状

四肢瘫痪往往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与具体发病原因有关。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跟炎,除引发四肢瘫痪外,患者还可在出现瘫痪前有发热、腹泻的表现,在出现瘫痪时,患者还往往伴有感觉障碍的表现。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还可能伴有眼睑下垂的表现。

并发症

肺部感染

由于患者活动较少,排痰能力差,导致气道分泌物和痰液在肺底部聚集,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患者因为吞咽功能障碍,常误将食物残渣吸入气道起吸入式肺炎。

褥疮

长期瘫痪卧床,常会有骶尾部和后跟部等受压迫部位产生褥疮,导致局部感染、溃烂。

就医
四肢瘫痪是脊神经损伤中较严重的一种瘫痪,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出现,就要及时就医治疗明确病因。
就医指征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突发性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

  • 出现剧烈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

  • 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如果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反复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而且有加重倾向。

  • 肢体肌肉无力、僵硬、萎缩。

  • 四肢疆场出现麻木等异常感觉。

  • 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低热、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状。

就诊科室
如果四肢瘫痪危及生命,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处理;如果病情比较稳定,前往神经内科就诊;如果是由外伤引起的,可前往神经外科检查与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 是第一次出现四肢瘫痪症状吗?症状有无加重?

  • 是否有头晕、黑朦、闭目无力等症状?

  • 以前是否有类似症状出现?有无接受过治疗?治疗情况如何?

  • 是否有肌炎、神经损伤、急性感染病等病史?

  • 脑部、脊髓有无受过外伤?

需要做的检查

脑脊液检查

穿刺后测得脑脊液压力,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糖含量等指标。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检测是否有肌营养不良。

血清钾离子

提示有无周期性麻痹的可能。

颅脑CT

可显示血肿、挫伤的存在位置、范围大小,以及是否有骨折、积气等情况。

核磁共振成像

显示脊髓受压迫情况,检测是否有肿瘤或椎间盘突出,有助于诊断颅脑和脊髓疾病。

诊断标准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出现两侧肢体运动障碍,四肢无力,伴有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可初步确诊。

  • 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颅脑CT、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可初步判断四肢瘫痪病发原因。

  • 综合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四肢瘫痪的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四肢瘫痪,主要是治疗根本病因,具体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疗效不佳采取手术治疗。
家庭处理

四肢瘫痪患者早期应进行肢体康复治疗,保持正确的体位,给予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到院治疗

病因治疗

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可选择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交换等办法进行治疗,也可选择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和应用免疫抑制剂。

周期性瘫痪

根据症状轻重的不同,其治疗方式也不同,较轻的患者可口服钾盐予以治疗;严重者应静滴氧化钾进行治疗;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在心电监护下积极治疗;发作频繁者,可于发作间歇期给予氯化钾口服。

重症肌无力

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也可采用血浆交换疗法、纵隔放疗、胸腺摘除等方法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维生素B12

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肉毒杆菌毒素

对于肌肉僵硬和痉挛严重的患者,可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松弛肌肉。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四肢瘫痪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加强护理,坚持康复训练,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常护理
  • 患者每天可进行坐位训练,进行四肢瘫痪的早期康复训练。

  • 平时多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绿色蔬菜与水果。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运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是否有所缓解,待病情稳定后,可通过康复锻炼加强护理。

心理护理

四肢瘫痪患者可能会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出现消极情绪,家人应耐心陪伴、开导,帮助患者做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质量。

特殊注意事项

在某些情况下,高钾血症、手术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四肢瘫痪是可能逆转的,四肢的灵活性和力量会有所改善。

预防

四肢瘫痪患者日常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注意居室卫生,预防感染。

预防措施

注意出行安全,避免外伤,比如乘车时坐椅后背要高于颈部位置,以免发生颈椎错位。尽量避免进行极限运动,如徒手攀岩 、赛车、滑雪、跳伞等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何美珍,虞瑜,陈春春.ICU青壮年四肢瘫痪患者的负性心理分期与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9):84-84.

[2]安妮妮,张应权.外伤后呼吸困难、四肢瘫痪[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4):62-63.

[3]庄苏扬,米巍,高凤,杨静.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创伤四肢瘫痪患者的术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3):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