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口角下垂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 陈良建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口角下垂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由于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的一侧或双侧口角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也可见于感染、炎症、肿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此外,与外伤等因素也有关。

  • 口角下垂的病因较多,最常见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面瘫等,其次可能与感染、肿瘤、糖尿病神经病变、自身免疫异常、颅脑外伤、化脓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 口角下垂的主要症状是一侧或两侧口角下垂,但根据不同的病因,还可伴有其他的症状,如面肌麻痹可表现为患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表现为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如老年人因面部肌肉松弛也会出现口角下垂的表现;脑卒中患者除口角下垂外,主要表现为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等。

  • 由于导致口角下垂的病因较多,病情可轻可重,若突然出现口角下垂或其他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排除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避免发生脑卒中。

  • 不同病因所致的口角下垂,其治疗方法也不同,如感染所致,主要以抗感染、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为主;如由脑卒中所致,主要以活血、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为主;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支持治疗为主。

  • 口角下垂影响正常的面部肌群运动,治疗不当容易留有后遗症,因此积极的防护及康复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强面部表情肌主动及被动运动,同时配合针灸、神经电刺激、热敷等物理治疗的方式,促进症状的恢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口腔科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头晕、头痛、言语障碍、肢体活动异常
好发疾病
面神经麻痹、莱姆病、亨特综合征、脑干炎、吉兰巴姆综合征
治疗周期
视具体病情而定,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常用药物
强的松、地塞米松、B族维生素、甲钴胺、复方丹参注射液
常用检查
肌电图、脑MRI、血常规、糖耐量试验、免疫学检查
是否严重
该症状一般不严重。
重要提醒
若出现口角下垂且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表现时,一定要警惕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时完善如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
病因

口角下垂的病因较多,最常见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面瘫等,其次可能与感染、肿瘤、糖尿病神经病变、自身免疫异常、颅脑外伤、化脓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疾病因素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导致口角下垂最为常见的原因,面神经麻痹又称之为面瘫,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可能与免疫异常、病毒感染、肿瘤、颅脑外伤化脓性炎症等有关。

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莱姆病、亨特综合征、麻风、脑干炎、吉兰巴姆综合征、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等,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面神经感染,导致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而出现口角下垂的表现。

脑卒中

常见的如脑干出血或梗死,会导致面部肌群无法正常收缩,从而出现口角下垂的现象。

肿瘤

常见的有脑干肿瘤、面神经鞘瘤、脑膜瘤等疾病,由于肿瘤压迫脑组织,影响面部表情肌运动异常,同样会出现口角下垂的现象。

自身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异常的患者容易发生面神经炎性改变。对于那些反复发生面神经炎的患者,是内在因素主导的一种类型。但是这种免疫力改变目前尚无实验室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支持。

相关疾病
面神经麻痹、莱姆病、亨特综合征、脑干炎、吉兰巴姆综合征
非疾病因素

一部分口角下垂可能与外伤、老年性肌肉萎缩等非疾病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 有些双侧对称的口角下垂为老年人肌肉萎缩、皮肤松弛所致,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注意。

  • 外伤也可能会出现口角下垂的现象,常见的如颅脑外伤、颞骨骨折、医源性损伤等,外伤后可能伤及面神经的不同节段,导致无法自主控制肌肉群运动,从而出现口角下垂的症状。

症状

口角下垂的主要症状是一侧或两侧口角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但不同疾病其临床表现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口角下垂的病情可轻可重,严重时可产生多种并发症。

症状分类

病理性的口角下垂主要分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不受累,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同侧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贝尔(Bell) 征、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歪向健侧、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食物易残存于颊部与齿龈之间。

典型症状

口角下垂的典型症状是一侧或两侧口角下垂。常可伴有额纹变浅、头晕、肢体无力、失语等表现。

伴随症状

面神经麻痹患者

除口角下垂外,还可伴有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听力下降、头晕、味觉减退等表现。

感染性疾病患者

除口角下垂外,还可伴有发热、疼痛等表现。

脑卒中患者

除口角下垂外,还可伴有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语言不清、肢体无力等表现。

肿瘤患者

除口角下垂外,还可伴有头晕头痛、意识不清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本症状一般不引发其他病症。

就医
口角下垂的病因较多,病情可轻可重,若突然出现口角下垂或其他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诊于神经科、五官科等相关科室,完善相关检查,及时排除急性脑卒中的发生,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就医指征
  • 一旦发现口角下垂的现象,无论何种原因,均要及时就医。

  • 若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头晕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1.出现口角下垂的现象时,优先考虑前往五官科进行就诊。
2.当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表现时,可前往神经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

  • 口角下垂是突然出现还是已经持续一段时间?

  • 目前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言语不清、口角歪斜、活动障碍、头晕、头痛等?

  • 院外是否行相关检查及治疗经过?

  • 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面神经分布区的主观检查可见患侧皱额、皱眉、闭眼、蹙鼻、鼓腮、露齿、噘嘴和吹口哨等动作无力或完全不能,部分患者耳后乳突区域压痛,或耳廓、外耳道出现疱疹。角膜反射患侧减退,患侧听觉气导增强或减退,舌前2/3味觉减退,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极端个案出现患侧面瘫同时,伴有同侧听力下降、咽反射消失,咽腭弓松弛,属第7、8、9对颅神经同时受累,而无其他神经及肢体病变。

血常规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多数正常,但部分己经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会升高。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减低。

糖耐量试验

检测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若实验结果高于正常值时,可考虑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并引发神经病变,出现口角下垂。

免疫学检查

常见的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检查。对于明确有疱疹出现或患侧颈枕部疼痛明显而无疱疹出现者,发作2次或以上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常规做免疫球蛋白、补体、T细胞亚群检测。

肌电图

肌电图可观察是否出现自发电位以及运动单位电位的情况,从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脑核磁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可以作为面神经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MRI平扫诊断面神经病变的价值有限,增强扫描在评估面神经有无占位、水肿、变性等方面能提供更多信息。

诊断标准

口角下垂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即患者出现一侧或两侧口角下垂的时,即可初步诊断为口角下垂。

鉴别诊断

本症状特征表现明确,为患者主诉症状,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鉴别。

治疗
导致口角下垂的病因较为复杂,因此治疗手段也有所不同,如感染所致,主要以抗感染、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为主;如由脑卒中所致,主要以活血、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为主;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支持治疗为主。
家庭处理

由于绝大多数口角下垂均是由器质性疾病所引起,因此一旦出现口角下垂的表现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对于轻症患者,要注意休息,可以适当对面部进行按摩,恢复期的患者可以使用局部热敷的方式来改善血液循环,饮食上以清淡饮食为主,有效的家庭护理对于症状的减轻、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到院治疗

药物治疗

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具有减轻水肿、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合理使用可以明显的治疗效果,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使用时有严格的禁忌症,要根据情况酌情减量维持,不能突然停药。

抗病毒及抗生素类药物

对于由病毒或炎症感染所引起的口角下垂,可酌情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类药物,常见的如阿昔洛韦片、头孢缓释片、青霉素等,伴有关节痛或发热需给予非留体消炎药如布洛芬等口服。

维生素类药物

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使用维生素类药物,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常用的有B族维生素。

营养神经类药物

常用的有甲钴胺片、甲钴胺注射液,可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

活血类药物

恢复期的患者可以使用活血类药物,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疾病的恢复。

物理疗法

针灸治疗

患者也可采用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口角下垂的现象。

其他疗法

红外线辐照,五官超短波面神经起始段局部治疗,同时配合局部推拿加面神经功能锻炼。

饮食

口角下垂的发生与饮食并无密切的联系,一般无特殊的饮食调理事项,对于恢复期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饮食。

饮食调理
  • 咀嚼不便时,建议以流质饮食为主,避免发生食物阻塞气道而发生窒息。

  • 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为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的水果、蔬菜、蛋白粉、精制肉类等。

  • 减少辛辣、坚硬、粗糙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 患者由于面部麻痹导致咀嚼不便、进食减少,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出,进食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滞留的食物。

护理

对于口角下垂的患者来说,通过正确的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缩短疗程,提高口角下垂患者的治愈率,要注重面部康复功能锻炼,心理及饮食护理也尤为重要。

日常护理
  • 加强面肌的运动,经常进行咀嚼运动或其他精细运动,促进面肌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

  • 适当进行面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改善症状,减轻后遗症。

病情监测

若出现口角下垂的表现时,要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观察患者言语、运动等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口角下垂的现象时,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紧张,此时首先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必要时向患者交代病情,说明预后情况,使患者保持耐心,增加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口角下垂多是由器质性疾病所引起,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口角下垂,且伴有言语不清、运动障碍等表现时,需要警惕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预防
预防措施

口角下垂的病因复杂,很难针对具体病因进行预防,治疗不当时容易留有后遗症,因此进行有效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如下:

  • 保持健康的心态,适当增强运动,增强体质;

  • 患有慢性脑血管疾病时,要积极控制血压,戒烟戒酒;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积极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参考文献

[1]闫永花.肌肉改建治疗口角下垂(附2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2]杨万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评价与分期分级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03):257-263.
[3]安少霞,李贵祥.中西医及康复护理治疗面瘫患者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12-13.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