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子宫后位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刘冠媛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子宫位置一般是前倾前屈,也有一部分子宫位置是后位的,包括子宫后倾及后屈位。因两种情况常混合存在,故通称为子宫后位。其中“倾”指宫体纵轴与身体纵轴的关系,当宫体朝向骶骨,称为后倾;“屈”指宫体与宫颈之间的关系,两者间的纵轴形成的角度朝向后方,称为后屈。

  • 子宫后位的原因,健康女性的子宫后位大多是由于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松驰造成的。此外,个别健康育龄妇女为先天性子宫后位,还有一部分子宫后位是由于盆腔疾病、盆腔粘连、瘢痕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颈炎所致。

  • 子宫后位的症状,大多数子宫后位的患者并无症状,后位的程度较重时,可产生一些异常。常见有不孕、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及痛经,子宫后位伴有卵巢下垂还可引起腰酸背痛、性感不快,甚至性交痛,子宫压迫直肠者可引起便秘。如果妊娠三个月还没自行纠正位置或产后子宫后位时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如子宫嵌顿于盆腔内易发生流产。此外其它程度不同的子宫脱垂、膀胱机能失调和子宫后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 子宫后位的治疗,大部分无症状的子宫后位无需治疗。目前对于子宫后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法复位、膝胸卧式复位、手术复位。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腹部美容效果,适应证广泛,节省医疗开支等优点,是目前妇科手术最好的一种手术方式。

  • 子宫后位的预防,女性于产后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助于体力恢复、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驰,从而一定程度上预防子宫后位的发生。

就诊科室
妇科
疾病别称
子宫后倾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腰背酸胀感、不孕、性生活不适
好发疾病
子宫先天性发育不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症状轻者可不予治疗,重度患者遵医嘱长期持续性治疗或经手术治疗后多可获得缓解
常用药物
头孢菌素、达那唑
常用检查
双合诊检查、B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
是否严重
视子宫后位程度而定,重者可出现子宫嵌顿、急性尿潴留,或造成女性不孕、复发性流产等。
重要提醒
重度子宫后位虽非器质性病变,但由于临床症状重,对妇女的生活有极大影响,而其中的性感不快、性交痛又使得许多妇女羞于启齿,因此女性出现相应症状应积极就医,如实向医生叙述症状,尽早治疗更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病因

子宫后位多由非疾病因素即分娩所致,分娩过程中子宫的韧带、筋膜等发生损伤或过度松弛。孕产妇活动又少,子宫大而重,造成后倾。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习惯性膀胱充盈等亦可引起子宫后位。少数子宫后位属先天性,可能与子宫发育不全并存。内脏下垂及体质衰弱的病人也可发生子宫后位。此外子宫内的病症、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均可造成子宫后位。

疾病因素

先天性疾病

子宫先天性发育不良、先天性子宫韧带的缺如均可导致子宫后位的发生。

子宫相关疾病

子宫肌瘤,子宫底部肌瘤因重力也可造成子宫后位。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异位于盆腔并发生粘连的内膜可向后牵引固定子宫,即造成子宫后位。

盆腔炎性疾病

炎症造成的渗出、粘连可进一步并发粘着性子宫后位。常见疾病有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其他

内脏下垂及体质衰弱的病人也可发生子宫后位,例如胃下垂等。

子宫先天发育不良

造成子宫韧带松弛,使子宫底部向后方或向左右两则倾倒。

多次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后未能很好的保养,致使子宫向后方倾倒。

子宫、输卵管或卵巢发生炎症

炎症导致子宫体和后方的直肠之间组织粘连,使子宫在牵引作用下脱离原来位置而向后倾倒。

相关疾病
子宫先天性发育不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
非疾病因素

常见的有分娩所致子宫的韧带、筋膜、肌肉发生损伤或过度松弛。由于分娩时常取仰卧位,或产妇因乳房胀痛而不敢翻身或变换体位,活动又少,子宫大而重,必然后倾。此外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及习惯性膀胱充盈造成的压迫等可引起子宫后位。

症状

子宫后位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兼有原发病及后位子宫造成的一些压迫症状。包括腹部疼痛、腰骶部痛、性交不适、白带过多、淤血性痛经、月经改变、外阴肿胀、阴道坠痛及膀胱直肠压迫症状等。同时可伴有原发病,例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应症状。

症状分类

轻度子宫后位

一般无明显典型症状,或仅为偶发轻度的经期腰背部酸胀。

重度子宫后位

可导致妇女明显的腰背痛、性交痛、痛经和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由于女性生殖器的静脉无静脉瓣,壁薄、缺乏固有的弹性,易于扩张,在各器官及其周围形成弯曲的静脉丛。子宫体的静脉血60%经输卵管卵巢静脉流出盆腔,当子宫后位时,卵巢丛血管血液回流受到影响,因而处于淤血状态,形成盆腔淤血症。

因子宫后倒的程度不同而分为三度:

  • Ⅰ度:子宫底指向骶骨岬,双合诊时,子宫呈水平位,自腹部仅可触及子宫前璧。

  • Ⅱ度:子宫底指向骶骨凹陷,双合诊时,腹部扪不清子宫,自阴道后穹窿可触及子宫后壁。

  • Ⅲ度:子宫底指向直肠子宫陷凹,双合诊时,自阴道后穹窿可触及子宫底部。

典型症状

腹部疼痛

多数为慢性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疼痛,或为下腹部两侧的疼痛,可同时累及一侧或两侧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或骼部,酸痛无力,多开始于月经中期。

腰骶部痛

疼痛部位相当于骶骨背部,经前期久站或性交后加重。

性生活不适

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时几乎难以忍受,不但当时疼痛,而且次日下腹痛、腰痛、白带多等症状都明显加重,因而对性生活厌烦害怕。

白带过多

多数患者有白带过多,白带的性状多为清澈的粘液,无感染征象。

淤血性痛经

患者于经前数天即开始出现下腹痛,腰骼部痛或盆腔内痛,以月经前1天与当天最甚。一旦月经通畅流出,疼痛即明显减轻或消失。

月经改变

患者经血颜色可能发黑,部分患者经血量较多,还有部分患者月经量反较前减少,但伴有明显的经前期乳房肿痛。

外阴肿胀、阴道坠痛

有些患者常感外阴肿或阴道坠痛,重者犹如分娩时的坠胀痛。外阴可表现着色、阴唇肿胀,有的可见外阴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曲张。

膀胱和尿道症状

患者经前期有尿意频数或排尿痛症状,但尿常规检查正常,对某些症状严重者,进一步做膀胱镜检查时,可发现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和水肿。个别患者由于淤血的小静脉破裂,可出现血尿。

直肠坠痛

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痛或排便时直肠坠痛,总有便意未完的感觉。以经前期较明显,尤以重度子宫位者较多见。

伴随症状
  • 子宫肌瘤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后位,同时还可能出现下腹包块、肌瘤压迫症状、急性下腹痛等等。

  • 内异症患者,子宫后位出现的同时可能伴有继发性、进行性痛经症状,双合诊可能触及触痛性结节、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等。

  •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许多患者都伴有某些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心情烦躁、易激动、好生气、情绪低、夜梦多,常有头胀痛。

并发症

不孕

子宫后位,改变了子宫颈外口与后穹窿精液池的正常位置关系,均不利于精子上行,引起不孕症。

子宫穿孔

子宫后位者,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流产术时容易造成宫穿孔,在输卵管结扎术时,造成提管困难,增加手术者的痛苦。

急性尿潴留

易发生在妊娠过程,如果妊娠三个月还没自行纠正位置或产后子宫后位时,可引起急性尿潴留。

顽固性便秘

后位的子宫易压迫位于子宫后方的直肠,继而可引起便秘。

就医
当出现腰背痛、性交痛或者疲劳的时候应该立即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B超、腹腔镜或者双合诊检查,同时应该与泌尿道感染或者痔疮等疾病进行鉴别,一旦明确病因,立即进行治疗。
就医指征
  • 重度子宫后位表现,包括,明显的腰背痛、性交痛、痛经和疲劳等等,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

  • 伴有急性下腹痛、头晕、头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 有不孕、急性尿潴留、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宜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通常优先考虑前往妇产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生育史?末次月经时间?

  • 平素月经来潮时有何不适?经血颜色?经血量?

  • 有无其它妇科疾病病史?(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 出现腰背酸痛、腹痛或便秘等症状多久了?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

双合诊检查

双合诊检查的妇科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其目的在于检查阴道、宫颈、宫体、输卵管等子宫附件及宫旁结缔组织、骨盆腔内壁有无异常。双合诊检查通常可以简单快速地辨别子宫方位,是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B型超声检查

通过盆腔B超可以直观的看到子宫所处的位置,同时超声检查的价格低廉、实用性强,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子宫后位的方法。

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子宫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子宫位置,但由于为有创检查,临床不常用于单纯的子宫后位诊断。但由于其兼具治疗作用,广泛用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治。

子宫附件检查

通过彩超检查来观察患者的子宫附件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子宫附件的位置是否正常,周围组织或者神经是否发生病变。

白带常规检查

女性白带异常是一些妇科常见疾病的症状。若不及时检查诊断,它可诱发如阴道炎,白带量多且呈黄色。或患恶性肿瘤,白带量多且呈血性等一些疾病,正常白带为白色稀糊状,呈酸性、无臭味,这种阴道中的少量分泌物,是由阴道壁毛细血管渗出物、宫颈腺体分泌物及子宫内膜中阴道脱落细胞、阴道内微生物等病变物质混合而成。白带量在月经中期接近排卵时增多,呈透明粘液状,月经中期、产后盆腔充血、妊娠期白带量增多,属生理现象。

诊断标准
  • 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疼痛、腰骶部痛、白带过多、阴道坠痛及膀胱直肠压迫症状等,或伴有原发病,例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应症状可初步判断为子宫后位的相应症状。

  •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B超等检查,可以较为明确地做出子宫后位的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或子宫肥大

因子宫后位常兼有子宫肥大和肌瘤,同时两者具有相似症状,而易导致误诊。临床通过双合诊检查、B超检查通常能够正确判定子宫位置。

泌尿道感染

由于子宫后位压迫输尿管、膀胱,可引起尿路刺激症状,易误诊为泌尿道感染。但子宫后位尿常规检查正常,且抗生素经验性治疗无效,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能够鉴别两者。

痔疮

严重的子宫后位压迫了血管,造成肛周血流循环不畅甚至淤血,并发痔疮。患者常先到肛肠科等外科就诊,被误诊为普通痔疮。对于反复发作该类病症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能够加以辨别。

痛经

痛经一般都在月经第一或第二天出现,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阴道、肛门,经血外流通畅后疼痛即消失,需与子宫后位鉴别。但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

盆腔炎症

临床可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多以及痛经等症需与子宫后位鉴别,盆腔炎症临床上主要是炎症的表现,由于病情轻重及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与检查亦有所不同,妇科检查时阴道有灼热感,子宫及两侧附件均有压痛,若炎症扩散至宫旁结缔组织可呈扇形增厚,有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治疗
大部分无症状的子宫后位无需治疗。轻中度的患者也可在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自行康复锻炼,对于重度子宫后位患者,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法复位、膝胸卧式复位、手术复位等。而手术复位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妇科手术最好的一种手术方式。
家庭处理

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助于体力恢复、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驰。产后健身操应包括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和能锻炼骨盆底肌及筋膜的缩肛动作。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胸膝卧位,以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产妇应于产后42日去医院做产后健康检查,并作妇科检查,观察盆腔内生殖器是否已恢复至非孕状态,发现子宫后位,以利于及时纠正。

药物治疗

抗生素类药物

子宫颈炎症、盆腔炎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通常主要由抗生素治疗,治疗原则包括经验性、广谱、及时、个体化治疗,常见药物有头孢菌素。

性激素类药物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单用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造成无周期性的低雌激素状态,与内源性雌激素共同作用,可形成假孕,常见药物有孕激素。此外,达那唑作为一种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可以通过抑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峰值,抑制卵巢合成甾体类激素,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出现闭经,又称假绝经疗法。

手术治疗

手术操作的对象主要有两条韧带,圆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可以通过将圆韧带固定肌鞘上、直接缩短圆韧带、缝合子宫骶骨韧带、兼用圆韧带术式和子宫骶骨韧带术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

运动治疗

运动纠正子宫后位,坚持每天侧卧、仰卧、跪起2次或3次,每次半小时,让子宫有前倾前屈的机会,经期也应坚持俯卧一次,因为此时子宫较软,有利于纠正后位,若子宫后位较严重,可常做跪姿的膝胸卧位,即跪时与地平垂直,腰要向下塌,而不可向上弓,每次15分钟左右。

手法复位

在妇科检查时由妇产科医生操作,将子宫向前方搬动,患者可有盆腔、下腹剧痛,要尽量与医生配合以达到治疗效果。

饮食

因子宫后位可伴有便秘症状,宜饮食清淡,多食用蔬菜瓜果,以此缓解便秘症状,但关键还在于针对子宫后位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子宫后位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心情烦躁、易激动、好生气等等,因此患者不宜饮用提高神经兴奋性的饮品,以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稳。

饮食调理
  • 子宫后位伴有便秘症状时宜食用易消化软食,多饮水。

  • 对于情绪易烦躁的患者,日常生活应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护理

子宫后位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把易恶化加重症状的因素影响力降到最低。此外还包括了对子宫后位原发病的护理以及对其并发症的防治。

日常护理
  • 轻中度子宫后位患者,可以加强盆底肌康复训练,加强自我训练意识,这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

  • 注意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急性尿潴留、急性腹痛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应处理。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腹痛频率、程度,24小时尿量变化等,一旦发生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汇报,以免延误病情。

心理护理

因子宫后位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表现为心情烦躁、不耐烦等等,医护人员在照顾患者情绪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全面协助患者的康复。

特殊注意事项

子宫后位常见于女性产后,不论是剖宫产或是顺产的女性产后身体均相对虚弱,但切忌放任其卧床休息,在合适的时机应到积极锻炼,尤其是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预防
预防措施
  • 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稍事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健身操。

  • 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推迟至产后第3日起床稍事活动,待拆线后伤口不感到疼痛时,可做产后健身操。

  • 患有子宫肌瘤、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注意新发症状,特别是月经期间有无某一症状的加重或改变,如有不适因积极就医,尽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付敏,李桂林,吴慧莹.重度子宫后位的腹腔镜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4,8,3:64.

[2]苏双芹.预防产后子宫后位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0,11,3:119.

[3]梁朵献,古伟文.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后位的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2:116-120.

[4]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第九版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