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自闭症

2018-10-08 09:0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目前来说自闭症病因不是十分明了。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为可能和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与遗传因素有关,最有名的就是对双生子,即双胞胎的研究,如果是单卵双生子,他们的同病率,即两个胎儿同时患自闭症的概率可以达到82%,如果是双卵双生子,也就是两个双胞胎性别不一样或者长相差的很多,同病率可以达到10%,所以现在认为自闭症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2、与围产期的高危因素有关,比如在围产期,就是怀孕或出生的时候有感染,比如巨细胞病毒或者弓形体感染,或者存在早产的因素,这些孩子发生自闭症的几率会增高;

3、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比如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检查,可发现自闭症孩子的大脑某些功能区发育的不是很好,比如额区、颞区,或者杏仁核,海马回等大脑的边缘系统,即与人类情绪有关的区域发育有异常。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怀孕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查出胎儿将来会不会得自闭症,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在怀孕期间,可以检查染色体或者基因,但是自闭症没有特定的基因,只是有的学者研究发现自闭症可能有遗传的高风险,比如存在某些基因,将来可能有高风险会出现自闭症,但是不像平常大家了解的那样有明确的基因,比如唐宝宝,唐宝宝的第21对染色体多出了一条,称为21-三体综合征,自闭症目前还没有发现特定的与之相关的基因。

分享:

398

相关推荐

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

关于自闭症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了自闭症的形成过程。第一、遗传的因素。有关于自闭症孩子同卵双胞胎的研究显示,自闭症孩子的遗传度在37%-90%,大约有15%的患者与已知的基因突变有关系。第二个、可能的因素是环境因素,也就是孩子的妈妈,比如说属于高龄产妇,孩子在胎儿期接触过丙戊酸钠等一些理化因素的影响。第三个、可能的因素就是与孩子大脑的发育有关。部分孩子脑电图可以显示异常,有一些大脑结构的非特制性的一些改变,还有研究显示,自闭症孩子的脑内一些神经递质存在的代谢和浓度的异常,涉及到多巴胺、5-羟色胺等递质的遗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自闭症孩子的冲动行为或者情绪障碍。影响自闭症孩子的可能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有大量的自闭症孩子的案例可以提示,在孩子出生以后的前几年,非常不良的养育方式,有的是父母过于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让他独自的玩耍,没有有效的语言交流。还有的是父母情绪过于暴躁,对孩子又打又骂,缺乏亲密的接触,也有的是一些单亲的家庭,缺少对孩子的心理上的呵护与陪伴。总之,这部分孩子在早期的语言社交发展的关键期,缺少高质量的养育,对他们的影响应该也是很明显的。综合这些因素目前并不能确定哪一个因素是主要的,这是一个多因素的模式,更好的解释孩子的自闭症可能。首先是大脑的遗传易感性加上理化因素对大脑的伤害,同时早期的教育、养育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最终导致了个体出现了自闭症的症状表现。

语音时长03:49''

黄建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2017/07/10收听(79579)

自闭症是怎么得的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其发病主要是以遗传因素为主,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基本病因是遗传因素,自1980年以来,各种研究均显示孤独症与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地密切,且遗传度高达80-90%。另外,目前的研究显示,孤独症患者存在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部分孤独症患者存在小脑发育不良、脑干萎缩、杏仁核缩小、胼胝体缩小、海马缩小、侧扣带缩小,早期脑体积增大等。此外,生物学机制存在氧化应激,即过氧化物增加,抗氧化能力减弱。还有认为存在免疫异常,即母孕期和出生后的免疫功能异常和神经炎症反应。另外,还有脑-肠轴假说,即肠道菌群异常,导致免疫异常或营养素转化吸收困难,最终影响神经发育和功能。还有兴奋抑制假说,即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失衡。还有神经肽类假说,即某些神经肽异常,例如催产素、精氨酸、后叶加压素、褪黑素异常等。除此之外,还有内源性大麻素假说,即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异常,例如大麻素受体1,基因表达下调,内源性配体AEA浓度降低。还有离子通道异常假说,即钙离子、钾离子等通道异常。还有营养素缺乏假说,即因外源性或内源性原因导致营养素缺乏,例如叶酸、维生素D3、维生素B族等缺乏。目前还有学者探讨重金属、空气污染等与孤独症之间的关系,但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但其诱发因素认为主要与其受母孕期不利因素所影响。有研究显示,母孕期不利因素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母孕期高龄,母亲怀孕时父亲年龄较大,母孕期有先兆性流产,病毒感染、吸烟、服用某些药物、情绪不稳、出生时缺氧或窒息等,这些因素都有机会诱发疾病的可能。此外,还有后天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在患儿大脑发育关键期,其接触不良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的增加。"

语音时长04:05''

李晓凤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2020/06/24收听(1932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5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