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用利尿药

2021-06-23 17:1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高血压常用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具体内容如下:

1、袢利尿剂:口服剂型为呋塞米,更精准口服利尿剂即托拉塞米,可以大剂量利尿,但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其多见发生低钾血症。口服托拉塞米同时,可以对症服用氯化钾颗粒或枸橼酸钾等;

2、噻嗪类利尿剂:利尿作用相对于呋塞米或速尿稍弱,常用代表药物为氢氯噻嗪;

3、保钾利尿剂:常见的药物是螺内酯,同时又是醛固酮拮抗剂。如果服用药物不当,可能引起血钾升高;

4、新型口服利尿剂:如布美他尼,可以在临床中用于降压。

分享:

47

相关推荐

01:47

最安全的利尿药

黄钟明北京协和医院

2023/05/30播放(51705)

高血压常用的药物

"高血压常用的药物,第一类钙离子拮抗剂,通常叫地平类,地平类的降压药适合所有高血压的病人,包括中年、老年、青年都可以,副作用也不大。有长效的地平类,也有短效的,一般是用长效,长效的地平类能够平稳地控制血压,代表的药物有安洛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等。第二类的降压药叫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代表性的药物有贝那普利、培哚普利、蒙诺普利等。这些药也能平稳地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肾器官的功能,主要是年轻的高血压或者年纪大的高血压病人合适使用。特殊的情况,比如怀孕的妇女有高血压不能用,肾动脉狭窄的人不能用。如果肾功能轻度不良可以用,重度的肾功能不良,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普利类的降压药虽然效果很好,它的副作用会引起咳嗽,发生率在10%。咳嗽并不是过敏,是身体里激素水平产生的变化所造成的,如果严重的咳嗽可能需要换药,如果咳嗽不太严重的,坚持一段时间,副作用慢慢就会减轻,就会消失,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第三类降压药叫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代表性的药物有厄贝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等,这些降压药效果都是心、脑、肾功能的保护,跟ACEI差不多,都是非常好的降压药,并且没有咳嗽方面的副作用。"

语音时长02:12''

朱卫民珠海市人民医院

2018/05/18收听(77087)

常用的高血压降压药有什么

常用的高血压降压药其实分成五大类,具体如下:1、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药、髓袢利尿药、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等,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噻嗪类利尿药,但是肾小球滤过率如果很低,小于30%的时候噻嗪类利尿药的效果就不好了,可以选择髓袢利尿药来应用。2、钙离子拮抗剂,患者在使用过程当中,特别是老年患者使用的非常多,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3、RASS抑制剂里面的ACEI类药物,又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脏器保护以及减低蛋白尿等效果都非常好,但容易有咳嗽等表现。4、ARB类药物,也就是AT1受体拮抗药,也是作用在RASS系统上的,其咳嗽的副反应比较小,所以使用的剂量比较大的时候对减低蛋白尿可能效果会更好,ACEI类药物和ARB类药物不能和在一起使用,而且肾小球滤过率很低的时候,小于30%的时候都不建议使用。5、β受体阻滞剂有单纯的β1受体阻滞剂,β1和β2都阻断的,还有α和β都阻断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减低心率、控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可以减低血压,同时对血管也有扩张作用,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患者中,因为老年人大部分基础心率偏慢,所以使用的剂量不会太高。

语音时长02:12''

任艺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0/02/29收听(20181)

高血压最常用的降压药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第一类是β受体阻断剂,常用的倍他乐克。如果患者有心动过缓或者支气管哮喘,是不能用这一类药物的。第二类是CCB类,这就是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还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这一类药物应用之后,有个别人可能出现面色潮红,下肢水肿,便秘等情况。第三类药物是ACEI类,也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这一类的药物。如果有肾动脉狭窄或者是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这一类的药物要慎用。第四类是ARB类,也就是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常用的药物有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应用和ACEI一样,如果有肾动脉狭窄,或者有肾功能不全应该考虑慎用。第五类是利尿剂,常用的有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这一类药物一定要注意呋噻米,氢氯噻嗪,在利尿的同时排钾离子,有可能导致低钾。螺内酯这一类药物有保钾作用,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单用螺内酯,大剂量可能引起血钾升高,可以小剂量应用或者两类联合。除了这五大类还有复方制剂,常用的复方制剂有ARB类加CCB类,缬沙坦氨氯地平是复方制剂;还有是ARB加利尿剂的,比如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这一类的。"

语音时长02:55''

李永光潍坊市人民医院

2019/06/10收听(4435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