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应该注意什么

2020-04-01 17:4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帕金森病患者注意事项要根据患者表现。如果一个人行动慢,走路时胳膊也不甩且步子非常小,转弯非常困难,这即是帕金森病表现。帕金森病表现有行动迟缓、手脚出现抖动情况即震颤。静止时开始肢体抖动,一干活反而不抖,称为静止性震颤。
另外,还有僵硬症状。第四个表现是姿势、步态异常。步态异常容易导致摔倒,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止摔伤、跌倒,造成不该出现的意外情况,这也是需要给患者家属告诫的,一定要注意陪护,防止摔伤。

分享:

246

相关推荐

为什么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它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了变性和死亡。发病机制涵盖四个方面,具体如下:第一、环境因素,研究发现一种嗜神经毒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在人类机体中,可以诱发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这些环境的因素还包括杀虫剂和除草剂,里面也有类似MPTP的毒性物质。另外,体内抗氧化功能的障碍,也可能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遗传因素,个别帕金森病是呈家族遗传性,发生了α突触核蛋白的基因突变,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它的表达产物是路易小体。第三、神经系统的老化,一般帕金森病都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慢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进行性的减少,这只是帕金森病的促发因素。一般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并非单因素导致,是以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系统老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异常、炎性和免疫反应、钙稳态失衡、兴奋性神经细胞毒性、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交叉,导致了黑质多巴能神经元大量变性、死亡,才会导致帕金森病。"

语音时长02:39''

刘建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5/03收听(76991)

为什么会突然得帕金森病?

很多初诊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可能疑惑,为什么会突然得帕金森病?有些患者要求做检查,希望能够检查出是哪里的问题,且有些患者已经在其他医院做了检查,或是每年都有定期...

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020/02/20阅读(4041)

帕金森病是怎么引起的?

帕金森病目前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目前没有明确的原因,考虑可能和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关系的。第一个,年龄的因素。我们国家帕金森发病大部分是在50-60岁左右之间发病,这个发病率在国家大约是1%左右,到了65岁发病率会提高到1.7%,到70岁可能会超过3%,如果超过80岁,这个发病率可能会在5%左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的这个发病率是越来越高的,考虑疾病可能是和年龄和衰老是有关系的,因为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因为脑内的多巴胺分泌不足导致的,随着年龄的老化,神经细胞的功能会越来越弱,可能它分泌的多巴胺会越来越少,这个可能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是很多老年人可能到90多岁他一样的没有帕金森的症状,所以年龄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一个因素。第二个,可能和遗传相关。有5%-10%左右的病人,可能有一些遗传因素在里边,得帕金森的几率会更高,这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第三个,环境因素是密切相关。比如说现在这种气候的恶化、雾霾天比较多,包括饮食的一些安全。比如食物里面农药的残留,重金属的残留,包括有些中毒,有一些平时口服的药物,一些制剂,对身体的这种损伤。第四个,生活方式关系比较密切。比如现在大家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节奏都比较快,可能睡眠都不是特别充足,然后脑力劳动工作者比较多,生存的压力比较大,每天都是处在紧张焦虑状态,都是处在这种高负荷的脑力劳动这样状态,经常是伏案工作,多坐少动的,睡眠不足,压力大,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个帕金森发病的一个机制,所以它是一个多因素的。有个体基因的问题,有环境的问题,有生活方式的问题,也有和年龄相关的问题,它并不是一个目前没有找到明确的原因,考虑是一个内在外在,然后先天后天多因素的原因。

语音时长02:30''

刘长青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2017/10/18收听(64765)

01:41

帕金森病怎么引起

王俊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1/08/24播放(94863)

相关视频

02:47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任慧玲

播放次数:1.9万

02:05

帕金森患者晚期出现严重幻觉怎么办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书剑

播放次数:7.62万

0.0

得了帕金森坚持锻炼能有效吗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书剑

播放次数:9.85万

02:05

安齐来治疗帕金森可用多少年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书剑

播放次数:3.81万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2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