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闭症的表现

2019-12-09 15:4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自闭症最早的发育或者发现的年龄可以在1岁或者1岁以前,自闭症作为一种大脑神经发育迟缓或大脑发育的一种迟滞临床表现,表现因患儿不同而不同。

总体上来讲,有几方面:

1、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周围环境主要是和最亲的人,如父亲、母亲,妈妈和婴儿之间的交流。患儿在不会说话时,主要表现在眼神、表情的交流,所以这些自闭症的宝宝,眼神交流会受局限,和妈妈不能对视,不能够眼睛盯着妈妈来移动,这是非常突出的症状;

2、与外界的行为的沟通异常,如患儿对外界的感触或感觉不敏感,有些患儿对外界的感觉又很敏感,但是绝大部分患儿对外界的感受,尤其是感觉、痛觉不敏感,所以会出现碰患儿或患儿痛觉非常迟钝;

3、患儿对人不感兴趣,不是通过其它感觉来感知外界世界,通过嘴去啃、舔,吃物体,当然啃、吃是患儿天性。但重点强调宝宝在早期自闭症时,会通过啃去认识外界事物;

4、随着患儿稍微大一点的情况下,如1岁以上,表现会不一样,如说不出话,乃至根本不会说话,或简单会说爸爸、妈妈。但和周围人的眼神交流仍然不行。周围很多人的语言交流听不进去,能够在临床上,看到患儿因为交流不行,常常使自己的父母和周围身边的亲密的人认为患儿听力是不是有问题;

5、随着年龄越大,自闭症的表现是语言受损,社交能力差,与外界情感交流受损,更关注物体如旋转物体、摇椅、光芒物体等。还有走路姿势,掂脚跟等,踮着脚跟走路,随着年龄增大,这些自闭症患儿会出现特有表现。

分享:

169

相关推荐

宝宝自闭症的主要表现

"自闭症宝宝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还有活动兴趣局限、刻板的表现。在婴儿期患儿可以出现回避目光的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来之后身体僵直,不愿意人亲近。在幼儿期仍然不注视人,呼之没有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他儿童缺乏交往和在一起玩的兴趣,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和受到伤害时,不去寻求安慰。还有出现动作姿势的交流方式,除了其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要的物品以外,其他表达的动作都很少,常常不会用点头、摇头表示自己的意思,显得非常的淡漠。再就是语言交流的障碍,语言能力不同受到损伤,有的发育迟缓或者不发育,部分孩子2-3岁以前曾经有表达性的语言,但以后逐渐的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还有对兴趣和活动的内容局限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患儿的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经常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却迷恋看广告、天气预报、看旋转的物品、反复排列物品。对一些物体,比如书、小瓶会产生强烈的依恋,如果被拿走则会哭闹不安。患儿要求日常的生活规律,如饮食物品的摆放,行走的路线一成不变,有时候还有出现很奇特的行为,如重复的跳、放手,把手放在眼前凝视老看手,走路愿意看脚尖,有时候用脚尖走路。还有3\/4的孩子存在有可能发展不够平衡,音乐、机械记忆和计算的能力较强。"

语音时长03:03''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11/10收听(89134)

自闭症表现

听到“自闭症”你会想到什么呢?独来独往、孤僻、冷漠……其实并不只有这些。自闭症的患儿的症状可以分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刻板重复、语言交流障碍,以及一些其他症...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3/02/20阅读(4795)

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有哪些表现?一般大众说的自闭症,对应于精神病学专业上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儿童孤独症,是作为儿童孤独症的同义词。当然孤独症也不是光儿童发病,是起病于儿童期,大部分患者病情要持续到成年,甚至持续一生。核心的表现就是社会交往、人际交流功能的损害,伴有一些刻板、重复的动作或者兴趣、爱好,一般在交流过程中患者很少有恰当的眼神接触或交流。相应的表情也不够丰富、活跃,是比较直观的表现,这是孤独症的典型表现。同样是孤独症,病情严重程度会有明显的差别。有些比较严重的孤独症患者,往往还伴随着自理能力下降,他的自我生活能力,整体的自理活动和认知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自闭症另一个意思是不太愿意见人,不太愿意有接触,长时间一个人封闭在一个空间里面的状态。如果是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出现,并逐渐明显,或者成年以后出现并逐渐明显,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一个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症状,另一个是抑郁症病情偏重的患者会有这样的表现。所以,如果成年人以后出现自闭症的表现,要尽早去精神科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不论是精神分裂症,还是抑郁症,越早得到正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恢复好的可能性,恢复完全健康的可能性就越高。"

语音时长02:37''

张卫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020/05/22收听(47531)

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与大脑发育有关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和互动困难、兴趣和行为的局限性和刻板性。自闭症的症状通常在儿童早期就可以发现,但有时会被忽视...

邓宇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8/31阅读(432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1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