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恶变率高吗?

2018-07-20 10:55阅读:

手机浏览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因为在临床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故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但以良性息肉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胆囊息肉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很大关系。同时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也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约5%的人群患有胆囊息肉,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食用油腻食物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有很大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而且不引起任何症状的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增长的速度。处理这类胆囊息肉的具体做法是:首次检查发现不超过5毫米的息肉,以后每年一次定期超声复查。息肉在5毫米以上但未达到1厘米的,半年后再次超声检查,大小没有变化者可改为每年复查一次,相反如息肉有所增大则须密切跟踪,缩短复查的间隔时间。如果息肉大小已达1厘米或更大,或者在随访复查中增大超过了3毫米,为了排除癌变的可能,应该施行胆囊切除术,并做病理组织学鉴定。

  总的来说,无症状的胆囊息肉绝大部分不需要治疗,如果是多发性小息肉更可放心,因为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较大的息肉需要将胆囊切除,手术主要是预防性的,多数病例切除后经病理鉴定仍属良性病变。只要手术及时,即使息肉已有恶变也多处于早期,预后是良好的。胆囊被摘除之后,由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排入肠道执行消化功能,手术对身体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分享:

88

相关推荐

01:40

胆囊息肉的恶变率

梁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1/07/26播放(78504)

01:40

单发胆囊息肉恶变率

单发胆囊息肉的...

梁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21/09/23播放(5811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