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为什么不能轻易动?

2019-05-05 10:42阅读:

手机浏览

  色素痣、痣细胞痣估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它的俗称估计是家喻户晓了,那就是“痦子”,看完“非诚勿扰2”之后估计很多人都想把它去除掉,那就一起来看看色素痣的相关知识吧。

  色素痣又名痣细胞痣、痣,俗称“痦子”,是由痣细胞堆积成巢而致的良性新生物。本病从婴儿期到年老者都可以发生,几乎每人都会有,青春期明显增多。本病属于发育过程中黑素细胞由神经嵴移动到表皮的过程中,由于偶然异常,造成黑素细胞的局部聚集,是一种发育畸形。

  色素痣的基本损害多为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色泽均匀的斑疹、丘疹、结节,直径一般小于6mm,可呈褐色、蓝黑色、黑色或正常肤色等。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

  1、交界痣:痣细胞巢在真表皮交界处,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疹,平滑而不凸出,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出现。

  2、混合痣:又称复合痣,痣细胞巢在真表皮交界处和真皮里,稍凸出皮肤的褐色或黑色斑丘疹,多见于儿童和少年。

  3、皮内痣:皮内痣的痣细胞巢在真皮内,常表现为呈半球形隆起的丘疹或结节,多见于成人。

  色素痣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多需要经历由成熟至衰老的生长过程,也就是由交界痣逐渐发展成为混合痣,最后变为皮内痣。

  色素痣一般不需要治疗。当色素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早期处理:

  1、局部常有疼痛、灼热、刺痛、瘙痒;

  2、边缘处出现卫星灶;

  3、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或颜色变得不均一;

  4、出现破溃或出血时。尤其发生在掌跖、腹股沟、腋窝等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更需要密切观察。

  色素痣的去除一般主张手术切除,不建议激光、涂药或冷冻等治疗,因为痣细胞巢可能很深,而这些治疗方法不能去除较深位置的痣细胞,反而容易刺激痣细胞。

分享:

54

相关推荐

不要轻易的拔牙

珍惜自己的牙齿,哪怕是一颗残牙、一个残根,都不要轻易放弃。在口腔门诊里经常遇见这样的病人,他们患了一些牙周炎或是其他的口腔疾病,影响到了牙齿的坚固。病人却满不...

郭立新济南市口腔医院

2017/09/19阅读(39379)

色素痣是怎么引起的?

色素痣首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有一些遗传倾向,就比如说父母或者是母系、父系的家庭中,有成员有明显的色素痣增多,那么可能我们的色素痣发生的几率也会比较大。后天性的色素痣主要产生有几个原因,第一就跟日晒相关,经常暴晒在太阳下,而且不进行防护,不抹任何的防晒霜,或者是即使抹了防晒霜,没有及时的进行添加,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再一个就是机械性的刺激,机械性的刺激又包括几种,第一种往往我们在洗脸的过程之中,会用一些洗脸的刷子,或者是非常害怕皮肤没有洗干净,就会很使劲的去揉搓皮肤,或者是一些洗脸仪,反复地对皮肤进行机械性的刺激,造成了皮肤炎症性的损伤,这也是一个形成色素痣的原因。所以在用一些洗脸仪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慎重,这个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原因。还有就是受到外伤,比如说有一些人他皮肤搓伤之后,皮肤在愈合过程中,也有可能会残留色素痣细胞的聚集,还有一些情况就是挤痘,炎症性细胞的聚集,这些也有可能形成色素痣的产生。还有一些就是因为雌激素的分泌水平增高引起了,比如说怀孕,也比如说咱们的一些垂体增生综合征,雌激素的水平增高了之后,就会引起色素痣的增多。这些因素都是产生色素痣增多的一个综合性的原因。

语音时长02:02''

齐慧颉中日友好医院

2017/07/10收听(67069)

什么是色素痣?

每个人身上都有色素痣,只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色素痣一般是出生即有,也有一部分是后天形成,色素痣一般是褐色的小斑疹,但是特别小的一部分会出现恶变,所以色素痣一定要警惕。如果身上色素痣出现下列情况就要警惕,第一,出现发红、溃疡、变大、疼,大于6毫米就要特别注意,一般长在肢端的色素痣特别要注意,特别在手指头、脚底色素痣一定要警惕,因为这种部位的色素痣很容易摩擦,摩擦是对色素痣刺激,刺激时间长会出现恶变,但是恶变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如果大家有色素痣,先自己判断一下。自己判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第一、色素痣近段是不是变大;第二、色素痣表面色素是不是很均匀,如果色素不均匀,就要警惕;第三、色素痣是不是出现破溃、发红、疼,这都是色素痣恶变的倾向,有这种症状一定尽早来医院找皮肤科大夫进一步确诊。医院皮肤科对色素痣的诊断有很多方式,首先可以做皮肤镜,这是无创的诊断,有一个放大倍数很高的镜子,再通过镜子看,可以预测色素痣的色素不均、面积、色素的排列的情况,预测色素痣是恶性还是良性,如果倾向恶性要通过手术切除做病理的切片,在显微镜下看有恶性的黑色素细胞没有,如果有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治疗,如果是良性的,手术切除以后就完全放心了。

语音时长02:31''

谷晓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2017/07/10收听(8598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