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39.7

2023-02-08 15:09阅读:

手机浏览

发烧即发热,体温39.7℃属于高热,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肌肉酸痛等不适感,患者可能是药物因素、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同时可辅以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贴退热贴、多喝温水等。待体温得到控制后,再完善其他检查,查明引发高热的原因,然后对因治疗,以免持续高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药物因素:近期曾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抗惊厥药、抗肿瘤药等,如阿莫西林胶囊、卡马西平片、注射用顺铂等,可能会引起药物热,体温高至39.7℃或以上,可以遵医嘱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配合物理降温措施,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有升高趋势,还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等;

2、感染: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甲型流感、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水痘、麻疹、伤寒等,由于炎性因子刺激中枢神经,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发热39.7℃的情况。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消除引起高热,常用药物有头孢克肟胶囊,以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

3、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也会导致发热至39.7℃。在临床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

此外,发热39.7℃还与栓塞性静脉炎、隐匿性血肿等疾病有关,也可能是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导致的,需要及时到发热门诊、感染内科、肿瘤科等科室就诊。日常均需要做好防护,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加衣物,夏季是不要过度贪凉,也不宜吃过多雪糕、冰激凌等,发现体温升高时要关注体温变化趋势,避免盲目捂汗,以免加重病情。

分享:

15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