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老年医学科
图文问诊60元/24小时
电话问诊160元/10分钟
视频问诊暂未开通
预约挂号暂未开通
简介:杨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临床擅长老年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老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治。
擅长:老年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老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治。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纠错
杨伟医生的预约挂号
-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预约;
2.
微信小程序: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预约;
3.
APP:可下载“掌上宣武医院”app进行预约;
4.
电话:可拨打010-83198370进行预约;
5.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杨伟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杨伟医生的科普内容
- 全部贡献
- 语音436个
- 文章788篇
卧床痴呆老人晚期症状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进行性衰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常见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路易体痴呆等。晚期痴呆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伴随多种身体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卧床痴呆老人晚期症状主要包括认知功能严重衰退、行为和精神症状、运动功能丧失、吞咽困难、感染风险增加以及全身器官功能衰退等。
1、认知功能严重衰退:
晚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表现为无法识别亲人、失去语言能力、无法理解简单指令以及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患者可能完全依赖他人照顾,无法进行任何自主活动。
2、行为和精神症状:
晚期痴呆患者常出现严重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如激越、攻击性、幻觉和妄想。这些症状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也给护理者带来巨大压力。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情感淡漠或抑郁,完全失去与外界的互动能力。
3、运动功能丧失:
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可能无法自主翻身、坐起或进行任何肢体活动,进一步增加压疮、深静脉血栓和肺炎的风险。
4、吞咽困难:
晚期痴呆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和饮水困难。这不仅增加了营养不良和脱水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威胁生命。
5、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免疫力下降和长期卧床,晚期痴呆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如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体衰弱,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6、全身器官功能衰退:
晚期痴呆患者的全身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表现为心肺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和代谢紊乱。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呼吸困难、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7、压疮和皮肤问题:
长期卧床和缺乏活动使晚期痴呆患者极易发生压疮。压疮不仅引起疼痛,还可能继发感染,增加治疗难度。此外,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等问题也较为常见。
对于晚期痴呆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重点关注营养状况、感染风险和器官功能。医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如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和疼痛管理。
卧床痴呆老人晚期的注意事项
晚期痴呆患者常因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饲管或胃造瘘管进行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压疮。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和尿液颜色,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每天检查患者的皮肤,特别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脚踝和肘部,预防压疮。使用保湿霜防止皮肤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晚期痴呆患者可能无法表达疼痛,护理者应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姿势和呼吸来判断是否存在疼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
890
34
04月14
人衰老的主要原因
衰老是指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多层次变化,最终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和疾病易感性增加。人衰老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编程、氧化应激、环境与生活方式、代谢失调和慢性炎症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细胞功能下降、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衰退,最终表现为衰老。
1、基因编程:
基因编程理论认为,衰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某些基因在调控寿命和衰老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基因通过影响细胞修复、代谢和应激反应,决定了个体的衰老速度。
2、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细胞损伤的过程。自由基会攻击细胞膜、蛋白质和DNA,引起细胞功能下降和组织损伤。随着年龄增长,抗氧化能力逐渐减弱,氧化应激加剧,从而加速衰老。
3、环境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如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还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会加速衰老过程。这些外部因素通过增加氧化应激、损伤DNA和影响代谢,进一步加剧衰老。
4、代谢失调:
代谢失调是指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的紊乱,如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和蛋白质合成减少。这些代谢变化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废物积累和组织功能下降,从而加速衰老。
5、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是衰老的重要特征之一,被称为“炎性衰老”。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导致低水平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慢性炎症会损伤组织和器官,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如果希望延缓衰老或改善衰老相关症状,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重点关注心血管、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抗衰老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了解自身的衰老风险。
减缓人衰老速度的护理
建议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坚果和全谷物。减少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加重代谢负担。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代谢水平和延缓细胞衰老,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并结合力量训练以维持肌肉质量。
睡眠是细胞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时间,成年人应保证每天7-9小时的优质睡眠,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少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
1446
64
老年人吃洋葱的害处
洋葱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对于老年人来说,适量食用洋葱能够补充营养、促进消化等。如果过量食用也可能产生一些害处,主要包括刺激胃肠道、影响药物效果、引起过敏反应等。
1、刺激胃肠道:
洋葱中含有丰富的大蒜素等刺激性成分,适量食用时,这些成分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但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过量食用洋葱后,大量的刺激性成分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较强刺激,容易引发胃痛、胃胀、胃酸分泌过多等不适症状。长期过量食用,还可能增加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2、影响药物效果: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洋葱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洋葱可能会影响抗凝血药物的效果,增强或减弱其抗凝血作用,从而影响药物对疾病的控制,甚至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或血栓形成。此外,洋葱中的某些成分还可能影响降压药、降糖药等的药效,使血压、血糖控制不稳定。
3、引起过敏反应:
虽然洋葱过敏相对较少见,但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有所下降,可能会对原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过量食用洋葱后,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急促、哮喘发作等过敏症状。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危及生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老年人在过量食用洋葱后出现了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症状,症状较轻可以先尝试通过休息、适量饮水来缓解,避免再次食用洋葱,观察症状是否改善。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胃痛剧烈、眼过敏症状进一步发展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老年人吃洋葱的注意事项
1、控制食用量:
老年人食用洋葱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一般来说,每天食用50-100克为宜,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可以将洋葱作为配菜,搭配其他蔬菜一起烹饪,既能享受洋葱的营养,又能减少其潜在的危害。
2、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烹饪方式会影响洋葱的刺激性。老年人可以选择将洋葱炒熟或煮熟后食用,这样能降低洋葱中刺激性物质的含量,减轻对胃肠道和眼睛的刺激。避免食用生洋葱或者大量食用凉拌洋葱,可能导致不适。
1210
76
老人说胡话是什么征兆
老人说胡话,医学上称为“谵妄”或“意识混乱”,是一种急性脑功能紊乱状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言语无序和感知障碍。这种现象可能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需引起重视。老人说胡话可能是很多原因的征兆,包括心理问题、药物副作用、感染性疾病、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
1、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或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谵妄。治疗包括使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物或麻醉剂可能引起谵妄。治疗包括停用或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使用拮抗剂缓解症状。
3、感染性疾病:
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是老年人谵妄的常见原因。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和毒素积累,影响大脑功能。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通过补液和支持治疗改善症状。
4、代谢紊乱:
电解质失衡,如低钠血症、高钙血症,还有低血糖或肝肾功能衰竭可能导致谵妄。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葡萄糖或透析治疗,以恢复代谢平衡。
5、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脑肿瘤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谵妄。治疗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手术切除肿瘤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认知功能。
如果老人出现说胡话的症状,尤其是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发热、意识障碍或行为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疑似感染或代谢紊乱的患者,应尽快就医。
老人说胡话的注意事项
为老人提供熟悉、安静的环境,避免频繁更换居住地或护理人员,使用夜灯或柔和的音乐帮助老人放松。对于有慢性疾病或长期服用药物的老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评估病情和药物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有焦虑、抑郁或孤独情绪的老人,家人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保持老人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应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压疮。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
736
89
八十岁老人腿软无力是什么病
腿软无力是指下肢肌肉力量减退,导致站立、行走或日常活动困难的现象。八十岁老人腿软无力的可能病因包括肌少症、骨质疏松、腰椎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退和功能下降。
1、肌少症:
肌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肌肉疾病,表现为肌肉质量和力量逐渐减少。八十岁老人由于年龄增长和活动量减少,肌肉流失更为明显,导致腿部无力,甚至影响站立和行走。
2、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因骨密度下降,腿部承重能力减弱,可能出现腿软无力的症状,尤其是在髋部、膝盖等部位。
3、腰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或退行性腰椎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无力、麻木或疼痛。这些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腿部功能。
4、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维生素缺乏或慢性酒精中毒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下肢麻木、刺痛或无力。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从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
5、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导致下肢无力,通常伴随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或面部歪斜等症状。脑血管疾病需要紧急就医。
如果八十岁老人出现腿软无力,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如麻木、疼痛或活动障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肌力测试、神经传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定具体病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疑似脑血管疾病或急性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尽快就医。
八十岁老人腿软无力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进行适度的腿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定期活动腿部。增加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预防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同时,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避免营养不良。
对于有糖尿病、心脏病或肾病的老年人,应积极控制病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肾功能。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减少对腿部功能的影响。在家中安装扶手、防滑垫和充足的照明,减少跌倒风险。穿着合适的鞋子和使用助行器也有助于提高行走安全性。
898
73
人老腿先衰的根本原因
腿先衰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腿部肌肉、骨骼和关节功能逐渐衰退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行动能力,还可能导致跌倒、骨折和其他健康问题。人老腿先衰的根本原因包括肌肉流失、骨密度下降、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功能退化、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及慢性疾病的影响等。
1、肌肉流失: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力量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为肌少症。肌肉流失导致腿部支撑力下降,行走和站立变得困难,同时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2、骨密度下降: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骨质疏松使腿部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在髋部、膝盖和脚踝等承重部位。
3、血液循环障碍:
老年人常伴有血管硬化或静脉功能不全,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回流受阻会引起下肢水肿、疼痛和乏力,进一步影响腿部功能。
4、神经功能退化:
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功能逐渐退化,导致腿部感觉和运动功能下降。神经退化可能表现为腿部麻木、刺痛或肌肉无力,影响行走和平衡能力。
5、关节退行性病变: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关节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磨损和炎症反应。膝关节和髋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会导致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腿部功能。
6、慢性疾病的影响:
糖尿病、心脏病和肾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加速腿部功能的衰退。例如,糖尿病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腿部麻木、疼痛和溃疡。
如果老年人出现腿部功能明显衰退,如行走困难、频繁跌倒或腿部疼痛,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疑似慢性疾病或神经功能退化的患者,应进行专项评估。
人老腿先衰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进行适度的腿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定期活动腿部。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维持肌肉质量。
对于有糖尿病、心脏病或肾病的老年人,应积极控制病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肾功能。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减少对腿部功能的影响。在家中安装扶手、防滑垫和充足的照明,减少跌倒风险。穿着合适的鞋子和使用助行器,如拐杖或步行架也有助于提高行走安全性。
524
91
老人浑身无力警惕四种病吗
浑身无力是指全身肌肉力量减退,导致日常活动困难的现象。老人浑身无力需要警惕的疾病不止四种,包括抑郁症、营养不良、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全身乏力。
1、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老年人因孤独、慢性疾病或生活事件易患抑郁症,表现为乏力、兴趣丧失和睡眠障碍。
2、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能量和营养素缺乏。老年人因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下降或慢性疾病易患营养不良,表现为乏力、体重下降和免疫力低下。
3、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氧气输送不足。老年人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消化道出血等原因易患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和心悸。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率下降。老年人常表现为乏力、畏寒、体重增加和皮肤干燥。
5、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全身组织供血不足。老年人因高血压、冠心病或心肌病易患心力衰竭,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和水肿。
如果老人出现浑身无力的症状,尤其是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呼吸困难、心悸或体重下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于疑似慢性疾病或心理问题的患者,应进行专项评估。
老人浑身无力警惕的注意事项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避免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建议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或瑜伽。
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心功能和肺功能。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疾病,可以有效缓解乏力症状。对于有焦虑、抑郁或孤独情绪的老人,家人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1309
40
老人手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肿是指手部组织因液体潴留、炎症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的肿胀现象。老年人手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或感染、淋巴系统问题等。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手部组织液体积聚,引发肿胀。
1、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渗入组织间隙,引起手肿。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饮食摄入不足的老年人。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手肿。此外,化疗药物也可能影响淋巴回流,导致局部肿胀。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老年人常伴有血管硬化或静脉功能不全,导致手部血液循环不畅,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手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手部下垂也可能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4、炎症或感染:
手部外伤、关节炎或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起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表现为手肿。感染还可能伴随红肿、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5、淋巴系统问题:
淋巴系统负责组织液的回收和免疫防御。老年人可能因淋巴管阻塞或淋巴结肿大(如肿瘤或感染)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发手肿。淋巴水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胀,皮肤增厚。
如果老年人手肿伴随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尿量减少或黄疸,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老人手肿的注意事项
对于因血液循环或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手肿,可以尝试抬高患肢,促进液体回流,减轻肿胀,避免长时间保持手部下垂的姿势。用力手肿期间应避免过度使用手部,尤其是因炎症或外伤引起的肿胀,适当休息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和液体渗出。
对于因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引起的手肿,应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鱼类和豆制品。同时,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加重水钠潴留。如果怀疑手肿与药物副作用有关,应及时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1071
54
加载中
*医生信息源自医院官网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更新信息存在时效限制,信息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
杨伟医生名片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科普问医生

同科室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