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曲家珍
    图文问诊限时0元
    曲家珍
    电话问诊暂未开通
    曲家珍
    视频问诊暂未开通
    曲家珍
    预约挂号100元/次
    明天有号
    简介:曲家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冠心病、房早、室早、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扩张型心肌病、大动脉炎、外科术后发热、脾胃失调。1952年12月生,黑龙江人。197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同年分配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工作至今。为做好中医继承工作,被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选为施今墨先生的传人、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李介鸣教授的学术继承人14年。从医35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运用中、西医两法诊治心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并有独立解决本专业疑难杂病的能力。主要承担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科研课题工作,首先将大剂量细辛运用于临床,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细辛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用量探讨》论文,在首届国际中医心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原文刊登在中医杂志上,该论文获首届生命力杯世界传统医学论文大赛优秀论文成果奖,该研究获中国医科院1995年医疗成果三等奖。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心复力冲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工作,为该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临床资料。作为课题分中心负责人,承担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牵头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实验研究》,该项目荣获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完成了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中医诊断治疗标准化项目,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1986年在协和医院完成了带日本留学生的教学工作。2006年应国务院侨办邀请,参加中医专家代表团赴马来西亚,成功完成了六城市义诊及健康咨询。先后在《中医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奖论文3篇,著有《李介鸣临症验案精选》著作一部,参编《心血管病咨询》《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中医心病临床新进展》《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等医学专著,获中国医科院医疗成果奖一项,第一完成者。因在心血管病领域工作业绩突出,曾两次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成员单位课题组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委,北京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阜外医院工会副主席。
    擅长:冠心病、房早、室早、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扩张型心肌病、大动脉炎、外科术后发热、脾胃失调。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纠错
    曲家珍医生的预约挂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第一执业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多点执业
    1. 支持到院看诊
    4-22周二上午,4-25周五上午,4-29周二上午,5-2周五上午,5-6周二上午,5-9周五上午,5-13周二上午,5-16周五上午
    明天有号去挂号
    100元/次

    曲家珍医生的科普内容

    1. 全部贡献
    2. 文章5194
    心血管堵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心血管堵塞指心脏及血管系统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栓或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阻碍血液正常流通的病症。这不仅影响心脏和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导致心血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 1、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功能失衡。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会吸引血液中的脂质沉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与此同时,高血糖会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强,更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另外,高血糖导致的代谢紊乱,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 2、高血脂: 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时,脂质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黄色的粥样硬化斑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斑块不断增大,致使血管管腔逐渐狭窄。并且,斑块表面可能会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此外,高血脂还会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加速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血管堵塞的风险。 3、高血压: 持续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产生过高的压力,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受损的内皮细胞会暴露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使其黏附、聚集,启动凝血过程,形成血栓。同时,高血压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大,促使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终导致心血管堵塞。 若心血管堵塞长期得不到治疗,会严重影响心脏的供血功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功能下降,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堵塞还可能发生在脑血管,引发脑梗死,造成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长期的心血管堵塞会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引起肾功能减退、肢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预防心血管堵塞的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维持正常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能力,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血管的刺激与损伤。定期体检,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对于已经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用降糖、降脂、降压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降低因情绪波动引发心血管问题的可能性。
    1086
    23
    2025-04-18
    0418
    心率过快的危害
    心率过快,指安静状态下,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心率过快带来的危害包括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风险增加,以及引发心源性猝死等。 1、导致心脏功能减退: 心率持续过快时,心脏舒张期明显缩短,心脏来不及充分充盈血液,每次泵出的血量减少。为维持身体供血,心脏只能代偿性地增加工作强度,长期如此,心脏肌肉会逐渐肥厚,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心脏功能随之减退,甚至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2、导致心肌缺血: 快速的心率使得心脏需氧量大幅增加,而舒张期的缩短又减少了冠状动脉的供血时间。冠状动脉无法为心肌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心肌缺血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心肌梗死。 3、心律失常风险增加: 心率过快会使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原本就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种风险会更高。心律失常一旦发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4、引发心源性猝死: 严重且持续的心率过快,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丧失有效的泵血功能,导致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迅速失去血液供应。若不能及时纠正,短时间内就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若心率过快得不到及时治疗,心脏功能会持续恶化,心力衰竭不断加重,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严重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心肌缺血反复发生,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严重损害心脏功能。频繁发作的心律失常,会进一步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预防心率过快的措施 日常生活中,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因、酒精的摄入,避免这些物质刺激心脏,引发心率过快。学会通过旅游、瑜伽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因为精神因素也是导致心率过快的常见诱因。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一旦发现心率异常,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695
    89
    2025-04-18
    左后背肩胛骨下方疼是怎么回事
    左后背肩胛骨下方疼,指人体左后背肩胛骨下缘区域出现的疼痛感觉,痛感可为隐痛、刺痛或胀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长不定,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日常活动与睡眠,导致左后背肩胛骨下方疼的原因主要有肌肉疲劳、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1、肌肉疲劳: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低头看手机,会使肩胛骨周围的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另外,进行大量肩部负重运动或体力劳动后,肌肉代谢产生的乳酸在局部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酸痛。随着时间推移,肌肉长期疲劳,会出现痉挛和劳损,使疼痛加剧,且通过休息和简单按摩,一般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当心脏缺血缺氧时,产生的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至体表,由于心脏感觉神经与左后背神经存在一定的交叉联系,疼痛便可能放射至左后背肩胛骨下方。心肌梗死引发的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呈压榨性、闷痛,伴有胸闷、呼吸困难,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休息或含服药物不易缓解。 3、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致使心脏供血不足。在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脏需氧量增加,但狭窄的血管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心肌因缺血缺氧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同样可放射至左后背肩胛骨下方,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持续时间一般为3到5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若左后背肩胛骨下方疼长期得不到治疗,肌肉疲劳导致的疼痛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肌肉劳损,限制肩部和背部的活动范围,降低生活质量。心肌梗死若未及时救治,会造成大面积心肌坏死,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心绞痛若延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会进一步加重,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预防左后背肩胛骨下方疼的措施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放松肩背肌肉。进行体育锻炼时,注意热身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重视心血管健康,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用抗心绞痛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一旦出现左后背肩胛骨下方疼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1053
    91
    2025-04-18
    量血压要空腹吗
    量血压通常无需空腹,饮食对血压的影响,不会致使测量结果出现足以干扰诊断的偏差。 人体血压会在一天内呈现规律性波动,清晨时血压会自然上升,而这一波动与是否空腹并无直接联系。多数情况下,少量进食不会对血压产生显著影响,饭后测量的血压依然能够准确反映身体的血压状态。所以对于常规的血压监测,人们无需刻意空腹,正常进食后测量即可,这并不会影响医生对血压状况的准确判断。 但大量进食可能在短期内影响血压,大量食物进入胃部后,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加,为消化过程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此时,身体的血液分配发生变化,心脏为了满足胃肠道的需求,会调整输出量,进而可能导致血压出现一定波动。不过,这种波动通常在饭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只要避开饭后立即测量,就不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食物的种类也可能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食用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而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和浓茶,咖啡因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同样可能引起血压上升。然而,这些影响多是暂时的,只要合理选择测量时间,就能够避免因食物因素导致测量误差。 同时,相比饮食,其他因素对血压测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运动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血压会明显升高,因此需在运动结束休息30分钟后再进行测量。情绪激动时,体内分泌的肾上腺素等激素会导致血压波动,保持情绪稳定对于获取准确的血压值至关重要。 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1、选择测量时段: 最佳测量时间是早上起床后、服药前,以及晚上睡觉前。早上测量能反映血压的晨峰现象,晚上测量则有助于了解血压的昼夜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2、做好测量准备 :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酒、饮用咖啡因饮品以及吸烟。提前排空膀胱,放松身心,安静休息5-10分钟,减少外界因素对血压的干扰。 3、规范测量操作: 使用经过校准的合格血压计,采用正确的测量姿势。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于地面,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高度,袖带中心与肱动脉对齐,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1228
    92
    2025-04-18
    晚上心慌胸闷焦虑不安是怎么回事
    晚上心慌胸闷焦虑不安,指个体在夜间休息时,自觉心跳异常,伴有胸部憋闷不适,同时产生过度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这些症状不仅干扰睡眠,还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通常与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有关。导致晚上心慌胸闷焦虑不安的原因主要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1、冠心病: 冠心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夜间睡眠时,人体平躺,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无法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引发心慌症状。同时,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造成肺部淤血,引发胸闷。身体的不适又会使患者精神紧张,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2、心律失常: 多种因素,如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副作用,都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夜间人体的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这可能改变心脏的电生理特性,诱发心律失常。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的节律和速率出现异常,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一方面,心脏泵血量不足,导致大脑和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引发心慌;另一方面,心脏异常跳动可能刺激胸腔内的神经和组织,产生胸闷感,患者因担心心脏健康,从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3、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并非心脏器质性病变,而是由神经功能失调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患者在夜间可能因压力、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紊乱,使心脏出现功能性改变,如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引发心慌胸闷。这些症状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焦虑不安的情绪愈发严重。 若晚上心慌胸闷焦虑不安长期得不到治疗,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会愈发严重,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严重时危及生命。心律失常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导致心脏骤停。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长期受症状困扰,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精神障碍。 预防晚上心慌胸闷焦虑不安的措施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预防冠心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减轻心脏负担。避免滥用药物,如需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防止药物副作用引发心律失常。 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夜间睡眠时,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压迫心脏,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降低症状的发生风险。
    556
    23
    2025-04-18
    夜跑的好处
    夜跑指在夜间进行的跑步运动,通常是在傍晚至晚上这段时间进行。夜跑对身体健康有诸多益处,主要包括缓解压力、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管弹性、调节血脂水平等。 1、缓解压力: 在夜跑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能有效调节情绪,让人产生愉悦感,抵消日常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夜跑时注意力集中在步伐和节奏上,能使人暂时忘却工作、生活中的琐事烦恼,大脑从紧张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得到放松。 2、增强心血管功能: 夜跑时,心脏需更努力工作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这如同给心脏做锻炼,可使心肌更发达,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增加,提高心脏泵血能力,让心血管系统更高效地运转。 3、改善血管弹性: 规律夜跑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使血管舒张,长期坚持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弹性,避免血管因失去弹性而变硬、变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4、调节血脂水平: 夜跑过程中,身体会消耗能量,促使脂肪分解供能。这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成分的含量,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改善血脂代谢,对心血管健康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 长期坚持夜跑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不言而喻,若缺乏类似运动,心血管功能可能逐渐衰退,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血管弹性变差,脂质易在血管壁堆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预防夜跑不良影响的措施 预防夜跑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先要做好准备活动。夜跑前充分活动关节,拉伸肌肉,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各部位为即将开始的运动做好准备,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同时,选择合适的装备,如舒适的跑鞋,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减少对脚部和膝盖的冲击;穿着透气的运动服装,利于散热排汗,保持身体干爽舒适。 夜跑路线的选择也很关键。要挑选光线充足、安全且平坦的道路,避免在昏暗、偏僻或路况复杂的地方跑步,防止因看不清道路而摔倒受伤。另外,告知他人自己的夜跑路线和预计返回时间,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766
    48
    2025-04-18
    运动能降血脂吗
    运动对降血脂有积极作用,但效果因运动类型、强度,以及个体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从生理机制来看,有氧运动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对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被大量消耗,从而降低血脂水平。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DL-C能将动脉壁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不同的运动强度对血脂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中等强度的运动较为适宜降血脂,此时身体的氧气供应充足,脂肪能够持续稳定地氧化分解。若运动强度过低,身体消耗的能量有限,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而运动强度过高,身体可能更多地依靠糖酵解供能,脂肪消耗相对减少,且过高强度的运动还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不利于长期坚持。 个体差异同样会影响运动降血脂的效果,一般超重或肥胖人群因体内脂肪含量较高,通过合理运动,血脂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而本身血脂轻度异常,且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在运动初期可能血脂变化不显著,但随着运动的持续,身体的代谢功能得到改善,血脂也会逐渐趋于正常。 此外,运动降血脂的效果还与运动的持续性和规律性密切相关。偶尔一次高强度运动,对血脂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长期坚持,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身体才能持续调节脂质代谢,达到理想的降血脂效果。 血脂异常患者运动降血脂的日常注意事项 1、选择适宜运动: 结合自身身体状况,挑选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消耗脂肪,调节血脂。 2、做好热身与放松: 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关节活动、慢走等,降低运动损伤风险。运动后进行10-15分钟的拉伸放松,帮助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 3、监测身体反应: 运动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897
    22
    2025-04-18
    心脏闷疼是什么原因
    心脏闷疼指心前区出现闷胀、疼痛的感觉,疼痛性质多样,包括隐痛、胀痛、压榨性疼痛等,可轻可重,这种不适会对日常活动和身心健康造成干扰,导致心脏闷疼的原因主要有过度紧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1、过度紧张: 当人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体内交感神经会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导致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脏需氧量与供氧量失衡,就会引发心脏闷疼。此外,精神高度紧张还会造成呼吸急促,使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进一步加重心脏不适。 2、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使心脏供血不足。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脏负荷加重,对血液的需求量增加。但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为心脏提供足够的血液,心肌因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 3、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最终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闷疼,疼痛程度远超心绞痛,可伴有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若不及时治疗,心肌会持续坏死,心脏功能急剧下降。 若心脏闷疼长期得不到治疗,过度紧张导致的心脏闷疼,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加重心理负担,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还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心绞痛若延误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发作愈发频繁,持续时间延长,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心肌梗死一旦发生,若未及时救治,大面积心肌坏死会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直接威胁生命。即便幸存,心脏功能也会严重受损,影响生活质量,且后续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几率也会大幅增加。 预防心脏闷疼的措施 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的状态。合理安排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降低血脂,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受力。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有冠心病家族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一旦出现心脏闷疼且症状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
    1403
    22
    2025-04-18
    加载中
    *医生信息源自医院官网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更新信息存在时效限制,信息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

    曲家珍医生名片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科普问医生

    曲家珍
    同科室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