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问诊30元/24小时
电话问诊110元/10分钟
视频问诊60元/10分钟
预约挂号暂未开通
简介:刘红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擅长老年便秘、失眠、汗证、抑郁等老年综合征,以及老年高血压、老年冠心病、老年肾病综合征、老年肾衰竭等内科疾病的治疗。
擅长:老年便秘、失眠、汗证、抑郁等老年综合征,以及老年高血压、老年冠心病、老年肾病综合征、老年肾衰竭等内科疾病的治疗。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纠错
刘红亮医生的预约挂号
-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预约;
2.
支付宝生活号:可通过支付宝生活号搜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预约;
3.
医院官方网站:www.hnzhy.com官网预约;
4.
河南省预约挂号平台:118114网络预约或118114按9,进行电话预约;
5.
健康之路预约:通过网址http://www.yihu.com/或下载“健康之路”APP预约;
6.
电话:可拨打电话0371-96129进行咨询;
7.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刘红亮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刘红亮医生的科普内容
- 全部贡献
- 视频350期
- 语音935个
- 文章1057篇
有了脂肪肝的人,一定要小心糖尿病!
脂肪肝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有密切联系。而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当肝脏中脂肪堆积过多的时候会导致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脂肪肝患者更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给大家一些建议管理脂肪肝,降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1、健康饮食
减少一些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2、适当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等。
3、控制体重
减重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的症状。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肝脏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这些问题。
5、戒烟限酒甚至戒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肝脏和代谢负担,这时候应尽量去避免吸烟和饮酒。
6、药物治疗
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糖、血脂的水平。
通过上面的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去管理脂肪肝,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1307
04月15
糖尿病的前身——胰岛素抵抗,脂肪肝人群要提高警惕了!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脂肪肝跟胰岛素抵抗有很大关系,脂肪肝的人肝脏里面堆积了太多的脂肪,这可能让胰岛素的信号传递出现一些问题,结果就是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是那么敏感,这就形成了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不只是让肝脏不好使,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代谢上的麻烦,比如血脂高、血压高还有血糖控制不好,这些问题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部分,也是容易得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所以有脂肪肝的人要特别小心,不要让胰岛素抵抗找上门,这时候得赶紧想一些办法来减少肝脏里边的脂肪,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那么该如何做呢?
1、健康饮食
选择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来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2、适当运动
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等,有助于降低体内的脂肪,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3、控制体重
通过饮食和运动来保持或者达到健康的体重,减轻肝脏的脂肪负担。
4、定期检查
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进行处理。
5、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的时候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这时候中药就会起到一些比较好的改善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和作用。
591
身体要是有这几个特征出现,说明你的糖尿病病情很轻!
如果你有以下这些身体的特征,可能说明你的糖尿病,病情不算太严重。
1、血糖控制相对比较容易
第一个表现就是血糖波动比较小,比如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餐后2个小时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血糖值是比较稳定的。表明病情比较轻胰岛功能还可以,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是比较良好的。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可以辅以少量的药物,就可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第二就是低血糖发生很少,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少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说明血糖调节系统稳定,身体对于胰岛素或者是降糖药物反应是适当的,没有因为药物的过量,或者胰岛或者是敏感,导致的血糖过低,病情较轻。
2、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比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病,尿常规和眼科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肾功能和眼底的血管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表明病情比较轻。同时没有神经病变的症状,说明对于神经组织的损害不大。
3、体重稳定
如果体重保持稳定,没有无缘无故的体重减轻,这可能意味着身体代谢是正常的,血糖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病情相对来说较轻。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身体会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补充能量,导致体重出现下降。
4、胰岛功能还不错
通过一些检查,比如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等,发现胰岛β细胞功能还保留一定的储存能力,能在血糖升高的时候适当的分泌一些胰岛素让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说明了糖尿病对于胰岛细胞的破坏还不算太严重。身体自己调节血糖的能力还是挺好的,这也是病情比较轻的一种重要标志。
835
得了糖尿病居然有好处?听听医生的说法
虽然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监测的慢性疾病,但是从某些角度来看可能会带来一些正面的生活改变。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本身就是一个好的疾病或者有什么好处,而是说在应对和管理这个疾病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养成一些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1、生活方式的改善
比如饮食管理,为了要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严格的饮食计划,这种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有助于控制好血糖,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整体的健康是有益的。
再比如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患者通常会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率,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健康意识的提升
比如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通过日常的自我监测,糖友能够及时的发现身体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来进行调整和治疗,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再比如疾病知识的一些学习,为了更好的去管理好自己的糖尿病,糖友会主动的去学习关于糖尿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会对整体的健康知识有更加广泛的了解,从而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健康的维护。
3、早期发现其他疾病
在糖尿病的预防和诊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一些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血管、肾脏、眼底等多个方面的检查,这些有助于早期发现一些糖尿病相关的或者可能同时存在的一些其他的疾病。
总的来说,虽然糖尿病本身是一种需要认真去对待的慢性疾病,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糖友们往往会养成一些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整体健康的改善。
1427
糖尿病是不是出现并发症,要多看看这几个地方!
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时候,也需要特别留意这几个地方:
1、眼睛
糖尿病可以引起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的一些并发症。患者应该定期的进行眼科的检查,关注下自己的视力变化,是否出现了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在飘动、视物变形等症状。一旦发现这些异常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避免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出现失明。
2、肾脏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关注尿液的变化,是否有泡沫尿,这时候提示可能有了蛋白尿,以及尿量的改变,定期检查一下肾功能,肾功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以便早期去发现肾脏的损伤,及时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3、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常高的,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等,这时候需要留意有没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心脏方面的症状,以及头晕、头疼、肢体麻木、无力等脑血管方面的症状,定期测量一下血压、血脂,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血管并发症。
4、神经系统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需要关注身体是否有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比如有蚂蚁在爬的感觉、烧灼感等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以及胃肠道功能出现紊乱,是否有腹泻、便秘交替,另外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下神经受损的程度,并且进行相应的治疗。
5、足部
糖尿病足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出现截肢。每天要检查一下双脚,看看是否有伤口、水泡、红肿、鸡眼等等。要注意足部皮肤是否干燥等等,同时关注足部的感觉是否对冷热、疼痛等刺激不敏感,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袜子和鞋子,避免受伤。
6、口腔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口腔的问题,比如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等,注意口腔的卫生,观察牙龈是否红肿、出血,牙齿是否松动、疼痛,有没有口臭等症状,定期进行口腔的检查和洁牙,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口腔并发症。
779
糖尿病现在越来越偏向年轻人,你应该注意这些情况
现在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年轻化了,年轻人需要注意了,为什么糖尿病年轻化?
1、生活习惯不好
首先吃的东西不健康,老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高盐的东西,比如奶茶、炸鸡、咸菜,而且蔬菜水果吃的少,这样热量就过剩了,容易让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糖尿病的风险就上去了。
其次就是不爱运动,老是坐着不动,运动量不够身体消耗的能量就变少了,多余的就变成脂肪堆积在身体里面,胰岛素的敏感性就降低了,血糖调节能力就变差了。
最后熬夜太多,老是熬夜会把生物钟搞乱,内分泌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激素平衡就出现了问题,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就受到影响,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了。
2、太胖了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风险,特别是肚子上的肉比较多称为中心性肥胖,脂肪组织多了会产生很多的脂肪因子和炎症介质,干扰胰岛素的信号,导致胰岛素抗,血糖就不好代谢和利用了。
3、压力太大
长期的压力过大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就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让血糖升高。压力大还可能导致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吃的太多、睡的太少,得糖尿病的风险就更高了。
4、家族遗传
如果家里边人有人得了糖尿病,特别是父母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作用和糖代谢的基因,让血糖容易出现些问题。
5、其他的疾病影响
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雄激素水平的升高,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另外长期吃某些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就是我们常用的强的松以及抗精神病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可能会影响血糖代谢让血糖升高。
年轻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减轻压力、定期体检,这样就能够尽量的少得糖尿病或者不得糖尿病。
647
26
粗粮可以瘦身,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但是你这么吃,不好!
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确实对于瘦身和糖尿病患者是有益处的,但是如果吃法不得当,可能会适得其反,下面这些常见的不好的一些吃法:
1、过量食用
虽然粗粮营养丰富,但是如果说摄入过多也会导致热量超标,不利于瘦身和血糖控制。而且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疼等问题。
2、吃粗粮制品而非粗粮
现在市面上很多号称是粗粮制品的食品,比如粗粮饼干、粗粮面包等等,但是这些食品往往为了改善口感添加了很多添加剂,比如大量的糖、油和其他一些添加剂,它的热量和糖分可能要比普通的精细米面还要高,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食用。
3、不搭配细粮
有些人认为吃粗粮好就完全不吃细粮,只吃粗粮不利于营养的均衡摄入。
4、烹饪方法不当
粗粮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如果采取一些油炸、油煎等方式会增加粗粮的油脂含量使热量大幅升高。另外过度的加工也会破坏粗粮中的营养成分。
5、没有循序渐进
如果突然大量的增加粗粮的摄入,胃肠道可能会不适应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应该逐渐增加粗粮的比例给胃肠道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瘦身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吃粗粮要注意适量,选择正确的粗粮食品要合理搭配,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并且采取循序渐进的增加摄入量的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充分的去发挥粗粮的益处。
877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有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糖尿病患者要了解什么是低血糖,如何来预防低血糖。那么该如何预防低血糖?首先要饮食规律,饮食要一天三餐,按时的去吃,不要饥一 顿饱一顿。另外要按时定量的食用,如果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按时的吃饭,这时候一定要准备饼干、小面包等零食,在感到饥饿的时候吃一点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其次用药要合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合理的服用降糖药或者胰岛素,不要自己随机的增减药量。如果需要调整用药,这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再者要适度的锻炼,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但是要注意运动的时间、运动的方式和运动的强度。不要在空腹的时候进行剧烈的运动,最好是在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适的感觉,比如心慌、出虚汗、头晕等,这时候建议就不要运动了,要停下来吃点东西。还有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根据监测血糖的情况了解自己血糖的变化,尤其是在调整饮食、运动或者用药方案以后,一定要密切监测自己血糖的变化来随时发现预防低血糖的情况。另外随身还要携带含糖的食物,比如糖块、葡萄糖片等来预防或者处理低血糖的症状。如果一旦发现了低血糖,这时候尽快赶快的要吃这些零食。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了解什么是低血糖,如何预防低血糖,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585
加载中
*医生信息源自医院官网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更新信息存在时效限制,信息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
刘红亮医生名片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科普问医生

同科室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