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朱建秀
    图文问诊暂未开通
    朱建秀
    电话问诊暂未开通
    朱建秀
    视频问诊暂未开通
    朱建秀
    预约挂号10元/次
    5天后有号
    简介:朱建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肿瘤(肺癌、甲状腺癌、乳房癌(乳腺癌)、肾癌、肠癌),以及各种结节、肿瘤术后、放化疗调理等,对肾炎、血尿、气管炎、哮喘、脑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焦虑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皮肤湿疹、痛风、风湿性关节炎、肺结节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有丰富的中医内科临床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
    擅长:治疗肿瘤(肺癌、甲状腺癌、乳房癌(乳腺癌)、肾癌、肠癌),以及各种结节、肿瘤术后、放化疗调理等,对肾炎、血尿、气管炎、哮喘、脑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焦虑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皮肤湿疹、痛风、风湿性关节炎、肺结节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纠错
    朱建秀医生的预约挂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第一执业
    本出诊医院平台无号,请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挂号。
    上海德馨医院
    多点执业
    1. 支持到院看诊
    4-26周六下午,5-3周六下午,5-10周六下午,5-17周六下午
    5天后有号去挂号
    10元/次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
    多点执业
    1. 支持到院看诊
    4-28周一上午,5-5周一上午,5-12周一上午,5-19周一上午,5-26周一上午
    7天后有号去挂号
    10元/次

    朱建秀医生的科普内容

    1. 全部贡献
    2. 文章6383
    每天热敷肚子的好处和坏处
    每天热敷肚子存在一定的好处和坏处,好处包括温通经络、暖宫散寒等,坏处包括皮肤损伤、加重病情等。 1、好处: 温通经络:腹部有众多经络循行,如任脉、冲脉等。热敷肚子能够借助温热之力,刺激这些经络,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使经络通畅。经络通畅有助于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暖宫散寒:对于女性而言,热敷肚子可以温暖子宫,驱散子宫内的寒气。尤其适合一些宫寒的女性,能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使经血排出更加顺畅。同时,还能缓解因宫寒导致的腹部冷痛、手脚冰凉等不适。 2、坏处: 皮肤损伤:如果热敷的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导致皮肤发红、起水疱等。尤其是对于皮肤敏感或有皮肤病的人,更要注意热敷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加重皮肤问题。 加重病情:对于一些腹部疾病,如腹部炎症、出血性疾病等,热敷可能会加重病情。热敷会使局部血流加快,可能导致炎症扩散或出血增多。因此,在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时,不宜盲目热敷肚子。 耗伤阴液:从中医理论来讲,过度热敷会使人体产生过多的热量,消耗体内的阴液。对于阴虚体质的人,长期每天热敷肚子可能会加重阴虚症状,出现口干、咽干、五心烦热等表现。 如果在热敷肚子后出现皮肤损伤、腹部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且症状持续不缓解,不要自行判断处理。建议及时前往正规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相关科室就诊,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热敷肚子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 要想充分发挥热敷肚子的益处,避免其坏处,需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热敷的温度应适中,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一般在40℃-50℃。热敷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5-20分钟即可。 同时,可根据个人体质,在热敷时搭配一些具有温通作用的中药包,如艾叶、小茴香等,增强热敷效果。 热敷时要注意腹部皮肤的状态,如有破损、溃疡等情况,应避免热敷。此外,饭后不宜立即热敷肚子,以免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热敷肚子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69
    59
    2025-04-18
    0418
    吃啥补肺气最快最好
    补肺气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肺气不足的人来说,合理的饮食调理能够迅速有效地改善身体状况,必要时也可服用某些药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咨询。 1、食物方面: 雪梨:雪梨具有润肺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是补肺气的佳品。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煮成雪梨汤,对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有明显效果。 山药:山药富含黏液蛋白和淀粉酶,能滋养肺气,增强肺功能。山药可以煮粥、炖汤或清蒸,口感软糯,易于消化吸收。 百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肺气虚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可以将百合与银耳、红枣等食材一起煮汤,增强补肺效果。 红枣:红枣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补养肺气。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煮成红枣汤或红枣粥。 蜂蜜: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对肺气虚引起的咳嗽、咽干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建议每天早晚用温水冲服一杯蜂蜜水。 2、药物方面: 黄芪: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的作用,是补肺气的常用药材。可以泡水饮用,也可以与其他药材一起煎服。 党参: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弱、气血两虚等症状。可以与红枣、枸杞等药材一起炖汤,增强补肺效果。 补肺丸:这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肺气不足引起的气短喘咳等症状。服用前需咨询医生,遵循医嘱。 除了饮食调理外,肺气不足的人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等。避免吸烟和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以保护肺部健康。 肺气不足有哪些危害 呼吸功能受损: 肺气不足直接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不畅、气短、喘息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免疫力降低: 肺部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肺气不足会削弱其免疫功能,增加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且病情往往较重,恢复较慢。 血液循环障碍: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会影响气体交换,导致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进而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情绪与心理状态: 中医认为,肺主悲忧,肺气不足的人容易感到悲伤、忧郁,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787
    13
    2025-04-16
    0416
    双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双脚冰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阳气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寒邪侵袭等方面有关。 1、阳气不足: 阳气具有温煦机体的作用。若人体阳气亏虚,尤其是肾阳不足,就无法有效地温养四肢末端,导致双脚冰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阳气不足则温煦功能减弱,出现双脚冰凉,同时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夜尿频多等症状。 2、气血亏虚: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能载气,两者相互依存。当气血不足时,血液无法充分到达双脚以濡养和温煦,就会引起双脚冰凉。这类人群常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表现。 3、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久坐不动或外伤等因素可导致气滞血瘀。气的运行不畅,血液流动也会受阻,不能顺利地到达双脚,从而出现双脚冰凉的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脚部疼痛、皮肤青紫,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4、寒邪侵袭: 若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或过食生冷食物,寒邪容易侵袭人体。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易伤阳气,导致阳气被遏,不能通达四肢,进而引起双脚冰凉。这种情况通常在保暖或食用温热食物后会有所缓解。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中医师的诊断与指导,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综合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身体健康。 双脚冰凉的注意事项 饮食上,可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桂圆、核桃等,能温补阳气,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双脚冰凉状况。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以防损伤阳气。生活中,要注意足部保暖,根据季节及时增添鞋袜,可常穿厚底、保暖性好的鞋子,晚上用热水泡脚,加入艾叶、生姜等中药,能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适当运动也很重要,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阳气,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此外,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以防肝郁气滞,影响气血运行。还可通过艾灸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温阳散寒,改善双脚冰凉的症状。
    1253
    55
    2025-04-14
    0414
    中医治疗甲状腺效果好吗
    甲状腺疾病包含多种类型,像常见的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并非单纯针对病症表现,而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进行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甲状腺疾病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体质因素等相关。例如情志抑郁,导致肝气不舒,气郁则津液运行不畅,凝聚成痰,痰气交阻于颈部,就可能引发甲状腺结节等问题。在治疗时,中医会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及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甲亢患者,中医多采用清肝泻火、化痰软坚等治法。中药中的一些清热类药物,可缓解机体的燥热症状,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逐渐趋于正常。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减少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对身体各系统的不良影响,从而改善患者心慌、多汗、手抖等症状。 甲减患者在中医理论中,常被认为是阳气不足所致。治疗时,以温补肾阳为主,选用补肾温阳类药物,帮助患者提升体内阳气,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改善患者畏寒、乏力、水肿等症状。长期的调理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恢复,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的用量。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注重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痰软坚类药物可使结节软化消散,活血化瘀类药物能改善结节局部的血液循环,疏肝理气类药物则调节患者的情志,缓解因情志不畅导致的病情进展。多管齐下,对于一些良性结节,可使其缩小甚至消失。 中医还常配合针灸等外治疗法,针刺特定穴位,如颈部的天突、人迎等穴位,以及手部的合谷、内关等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进一步辅助甲状腺功能的恢复。通过刺激经络,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改善甲状腺的内分泌状态。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中。不良情绪易导致肝气郁结,加重甲状腺疾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恢复,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2、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各脏腑功能的恢复,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也有积极作用。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损耗人体正气,影响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3、调整饮食: 若甲状腺功能亢进,减少含碘丰富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若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适当增加含碘食物的摄取,但也不宜过量。
    655
    56
    2025-04-14
    火郁症是什么病
    火郁症在中医理论中,是指体内的火邪被阻滞、压抑,不能正常宣泄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各种因素打破这种平衡,阳气过盛而生火,若火邪无法通过正常途径疏泄,便会形成火郁。 从病因来看,外感邪气是引发火郁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若不能及时疏散,邪气在体内日久可郁而化火。同时,饮食不节也可导致火郁。长期过食辛辣、油腻、温热之品,易使脾胃积热,热邪内蕴,进而引发火郁。此外,情志不畅,如长期的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若火邪不能外达,也会形成火郁。 火郁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在体表,可出现皮肤红肿热痛,如痤疮、疖肿等,这是火郁于肌肤,气血壅滞的表现。在头面部,常见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状,因为火性炎上,易向上攻冲头面。火郁还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心烦失眠,是火邪内扰心神所致;口苦口干,是因为火邪灼伤津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则反映了火邪导致肠道和膀胱津液亏少。 在诊断火郁症时,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望诊可见患者面色潮红、舌红苔黄,切诊脉象多弦数或滑数,这些都是体内有火的表现。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特点,如疼痛的性质(多为灼痛)、发病诱因(如情志刺激、饮食不当等),来综合判断是否为火郁症,并明确火郁的部位及程度。 火郁症怎么治疗 1、宣散火邪: 治疗火郁症的关键在于宣散火邪,使郁积的火邪有出路。遵医嘱选用具有辛散透达作用的中药,如薄荷、牛蒡子等,疏散火邪,让火邪从肌表得以宣泄,缓解因火郁导致的发热、皮肤红肿等症状; 2、清泻火热: 针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火邪,采用清泻火热之法。遵医嘱运用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泻火的中药,直折火势,清除体内的实热之邪,减轻火邪对脏腑、气血的损伤,改善心烦、口苦、大便干结等症状; 3、调理气机: 气行则火行,调理气机有助于火邪的疏散。遵医嘱选用柴胡、枳壳等疏肝理气的中药,恢复气机的通畅,使火邪能够随气机的运行而得以消散,避免火邪进一步郁滞。
    985
    97
    2025-04-11
    0411
    髓劳是什么
    髓劳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是一种较为严重且复杂的病症。主要指的是因多种原因导致人体精髓内亏,气血化生无源,从而引发的以虚劳表现为主的疾病。 精髓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髓又可上通于脑,下充于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以及气血生成密切相关。当各种因素损伤精髓时,就会引发髓劳。 从病因来看,先天禀赋不足是髓劳发病的重要基础。若父母体质虚弱,或在孕期调养不当,致使胎儿在母体内未能充分汲取营养,先天肾精亏虚,就容易在后天出现髓劳症状。后天因素中,长期过度劳累、久病不愈、情志不畅等均可损伤人体正气,进而累及肾脏,影响精髓的生成与濡养。 髓劳的症状表现多样且较为严重。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气血亏虚症状,这是由于精髓不足,无法化生足够的气血,导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面,濡养四肢百骸。同时,还会伴有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肾虚症状,因为肾与髓密切相关,肾精亏虚则腰膝失养,耳窍失聪。 此外,髓劳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是因为人体正气虚弱,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 在诊断髓劳时,中医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以及舌脉等进行综合判断。医生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指甲色泽等,以判断气血亏虚程度;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了解病因;切诊感受脉象的变化,如脉象细弱、沉迟等,多提示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明确诊断髓劳,并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髓劳如何治疗 1、补肾填精: 遵医嘱选用熟地黄、山茱萸、紫河车等具有补肾益精作用的中药,滋补肾精,促进精髓的生成,从根本上改善精髓亏虚的状况,缓解因肾精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益气养血: 配合补肾填精,采用益气养血之法。遵医嘱运用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补气以生血,养血以载气,促进气血生成,改善患者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气血亏虚症状,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 3、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调理脾胃功能,遵医嘱选用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益胃的中药,促进脾胃运化,使水谷精微能够充分转化为气血,为补肾填精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901
    70
    2025-04-11
    肝阳上亢和肝火旺盛有什么区别
    在中医理论里,肝阳上亢与肝火旺盛是两种常见的肝脏病理状态,虽都涉及肝脏功能失调,但实则有诸多不同之处,如病因不同、症状不同、舌象与脉象不同等。 1、病因不同: 肝阳上亢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相对偏亢所致。常见于年老体衰,肾阴亏虚,不能涵养肝木;或长期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耗伤肝阴,进而引发肝阳上亢。肝火旺盛主要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外感火热之邪内侵肝经;亦或是过食辛辣、温热之品,积热于内,引发肝火上炎。其病因更多与外界邪气入侵、饮食不当及情绪波动相关; 2、症状不同: 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且眩晕感较为持久,常伴有头重脚轻,行走时似有漂浮感。同时,还会出现腰膝酸软,这是因为肝肾阴虚,腰府及下肢失于滋养。情绪上易急躁,但并非持续性的暴躁易怒。肝火旺盛症状则以头痛剧烈、面红目赤为主,眼睛常有红血丝,甚至肿痛。情绪方面,表现为强烈的烦躁易怒,难以自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胁肋部的灼痛,疼痛较为尖锐; 3、舌象与脉象不同: 肝阳上亢者,舌质多为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而数。弦脉主肝病,细脉提示阴虚,数脉表明有热象,整体反映出阴虚阳亢的状态。肝火旺盛之人,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脉象弦数有力。红绛舌、黄厚苔及弦数有力的脉象,均显示出体内火热之邪亢盛的特征。 准确区分二者,对身体的调理和养护意义重大。如果出现不适症状,需遵医嘱进行治疗。 肝阳上亢和肝火旺盛如何调理 肝阳上亢者,可选用天麻钩藤饮等方剂,根据病情加减药物,以滋阴潜阳。肝火旺盛者,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中药调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依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药方。 保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夜间睡眠是肝脏自我修复和调养的重要时段。尤其是肝阳上亢患者,充足睡眠有助于滋养肝肾之阴。同时,减少劳累,避免过度消耗体力与精力,加重肝脏负担。 保持心态平和,对于肝阳上亢和肝火旺盛者都至关重要。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情绪稳定可减少肝郁化火及肝阳上亢的发生。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舒缓情绪,放松身心。 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油腻、温热食物的摄入。此类食物易生热助火,加重肝火旺盛症状。肝阳上亢者可适当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辅助调理身体。
    813
    74
    2025-04-11
    泡脚出汗是好还是不好
    在中医理念中,泡脚出汗不能简单判定为好或者不好,需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考量。泡脚时,通过热水对足部穴位和经络的温热刺激,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适度出汗有助于身体排出部分湿气和寒邪。 当人体受到寒湿之邪侵袭,出现身体困重、关节疼痛等症状时,泡脚出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使气血更加通畅,达到祛湿散寒的目的。这是因为汗为心之液,适当出汗能使体内的邪气随汗液排出体外,减轻身体负担。 然而,过度出汗则可能带来不良影响。中医认为,汗出过多易损伤人体正气,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的人而言。气随津泄,大量出汗会导致气虚,出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出汗还可能造成津液亏损,引发口干口渴、皮肤干燥等情况。若泡脚时大汗淋漓,不仅无法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反而可能损耗身体的气血津液,不利于身体健康。 此外,出汗的时间和程度也有讲究。如果泡脚开始一段时间后,微微出汗,且在停止泡脚后短时间内出汗即止,属于正常现象,表明身体在良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但若是刚一开始泡脚就大量出汗,或者停止泡脚后仍持续出汗较长时间,则可能提示身体存在问题,如阳气虚弱不能固摄汗液,或是体内阴虚有热,虚热逼迫津液外泄等。 如果泡脚时除了出汗,还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心慌等,建议及时停止泡脚。如果不适症状长时间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泡脚出汗怎么办 1、控制泡脚时长: 若出汗过多,应缩短泡脚时间。一般来说,泡脚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较为适宜,避免因泡脚时间过长导致出汗过量,损伤正气; 2、调节水温: 水温过高易导致出汗过多。可适当降低水温,保持在40-45℃,既能保证泡脚效果,又能避免因水温过热引发大汗淋漓; 3、补充水分: 出汗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泡脚后应及时补充适量温水,以补充消耗的津液,维持身体的水液平衡,防止因出汗过多出现脱水等不适。
    1026
    72
    2025-04-10
    0410
    加载中
    *医生信息源自医院官网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更新信息存在时效限制,信息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

    朱建秀医生名片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科普问医生

    朱建秀
    同科室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