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秉承科室几代人形成的“患者至上,最优方案,中西结合,抗癌攻坚”的理念,以冯利主任提出的“传承创新厚德济生”为科训,形成了中西并重的“扶正解毒”治则治法以及“平衡阻断”疗法的特色诊疗优势:

1、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主导作用:进行癌前病变的防治:针对临床常见的高危癌前病变如: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经过影像精准分析、血浆蛋白组分类研究及中医辨证,给予化痰祛湿、化瘀解毒、理气结散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治疗经验。

2、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协同作用:在对肿瘤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同时,给于中医药治疗,减毒增效,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科室重点病种为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肝癌、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多个病种。

针对肿瘤常见并发症如癌性疼痛、癌性疲乏、手足麻木僵痛、消化不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反应、恶性肠梗阻、恶性胸水、癌性发热、治疗相关性皮肤损伤、胃瘫等,获得多项研究发明专利并获得北京市药监局院内制剂批号一项。

3、发挥中医药在肿瘤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针对肿瘤患者治疗后复发率高,抗肿瘤治疗后身体机能损伤,通过中医经方维持治疗,调整阴阳及机体免疫平衡,改善体质,阻断肿瘤转移途径,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很多患者达到长期带瘤生存,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发明专利及院内制剂:

益肾骨康方或益肾祛痛颗粒: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口服中药,北京市药监局院内制剂批号:京药制备字Z20200072000。专利号:ZL201310582907.9。已完成成果转化。发明人:冯利。

骨痛贴:一种治疗癌性躯体痛的外敷中药,专利号:ZL201410415620.1。发明人:冯利。

柴桂解郁祛乏方:预防及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中药组合物,专利号:ZL202111462261.1。

TDX105: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肿瘤治疗相关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专利号:ZL201210184149.0。已完成成果转化。发明人:田爱平。

科室发展历程: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8年,是建国以来最早开展恶性肿瘤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病研究与临床的中医科室,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声誉,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关心关爱患者,与患者携手共同战胜癌症。肿瘤患者在这里能够得到最前沿并专业的中西结合治疗和最优并暖心的医疗服务。

借助国家癌症中心高水平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领导的中西医结合团队,从50年代就开始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果,并研发了贞芪扶正制剂等多项专利上市中成药,牵头研发的全球第一个中药单体小分子免疫调节抗肿瘤(肝癌)药阿可拉定(淫羊藿素)软胶囊,2022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在中药分子靶向抗肿瘤方面产生突破性成果。

科室历代成员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始终奋战在防治恶性肿瘤的一线,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医力量。

科室发展现状:

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探索和努力,尤其是2016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人才引进冯利主任担任中医科主任以来,在冯利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和发展,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招生和培养资格,形成了结构稳定、组成合理、团结向上且富有朝气的人才队伍。

中医团队包括总院及五个分中心、两个紧密型医联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山西医院、河南医院、辽宁医院、深圳医院,北京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北京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总院目前有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其中硕导1名,副主任医师资格1名,主治医师2名,在读博士后2名,博士5名,硕士7名,进修医生多名。总院、分中心及紧密型医联体,中医病床合计400余张,诊疗特色鲜明,临床疗效突出,病床使用率90-100%。外地及海外患者占比80%。

获得成绩及科技成果奖励:

科技成果奖励:鉴于在恶性肿瘤中医药防治中的突出成就,科室主持获得多项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基于扶正解毒理论抗肿瘤中药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1年度)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度),“扶正解毒化瘀法防治癌性躯体痛”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度)。

“癌性疼痛防治中医方案”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一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三等奖(2020年度),“治疗靶向药物皮肤毒性反应的中药TDX105的新药制剂研发”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二等奖(2021年度),“平衡阻断”疗法——癌性躯体痛防治方案的建立与应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度),“扶正解毒化瘀法防治癌性躯体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度),冯利主任主编的《简明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科室作为主要参加单位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2019年10月冯利主任获得美国马萨诸塞州众议院颁发的:“中西医结合抗癌研究及中医药国际交流杰出贡献奖”。2016年,中医科被授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国际合作基地(中心)”。

党建及抗疫成绩:冯利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中医内镜ICU党支部获得:国家卫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7),2021年度中心/医院党建考核优秀奖,冯利主任支部书记讲党课“书记讲党史”精品党课:《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党史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优秀奖。中医内镜ICU党支部获得2021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案例评选三等奖。

2020年2月9日至3月25日,中医科党员安宇医师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名医务工作者,赴武汉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执行东西湖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工作,圆满完成了抗疫医疗工作。安宇医师所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检测团队获得国家卫健委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安宇医师本人获得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2020年“读讲一本书”优秀个人表彰。

科室专家:

冯利,男,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六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入选国家健康科普首批专家,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国际合作基地(中心)负责人,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都中青年名中医”,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德艺双馨“人民好医生”。

2015年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群英荟萃人物志,2016获得荣耀医者“中华医药贡献奖”,2018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院六十周年领军人物榜样力量“优秀引智奖”,2019年10月获得美国马萨诸塞州众议院颁发的:中西医结合抗癌研究及中医药国际交流杰出贡献奖,2020.8.19获“首都中医榜样人物”称号,2022年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都中医为民办实事榜样人物暨首都杏林健康卫士”。

全国中医标准化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肿瘤多学科诊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西结合肺癌诊疗一体化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温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西医结合微创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已培养毕业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

发表中文核心及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冯利主编《简明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获得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平衡阻断抗癌症》百问百答.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肿瘤临证思辨精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肿瘤学概论》编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编委。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各级科技奖励6项,获批专利3项,获批院内制剂1项并已完成成果转化。

临床擅长: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及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中医药对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减毒增效,治疗癌性疼痛、骨转移、疲乏、消化不良、手足麻木、胸腹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预防复发转移。中医药治疗肺结节、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

叶霈智,男,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公关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的等多项科研项目,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前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家,《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等多项社会兼职。

田爱平,女,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中医科副主任,2021年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颁发的“首都中医榜样人物-学术创新榜样”称号,2019年在深圳分院轮岗时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称号,2018年度获国家癌症中心青年骨干人才称号及国际交流先进个人奖。

曾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十病十药研发、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专项等十余项课题,科研经费三千余万元,参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多项科技进步奖,获批专利1项并已完成成果转化。

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外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北京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理事、国际华夏医药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预防与保健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医院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等多项社会任职。

殷玉琨,女,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师从冯利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后、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

擅长中医治疗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等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减轻放化疗、手术副作用,提高疗效,中医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术后体虚、感染,放化疗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损伤,免疫、靶向治疗副作用,癌因性疲乏,癌性疼痛,情志疾病等,同时对癌前病变等良性疾病的中医治疗预防有丰富经验并进行专题研究。

从事乳腺癌骨转移、癌性疼痛、肿瘤治疗并发症等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世界中联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青年医师分会理事、女医师协会委员、肿瘤中西医结合学会生命关怀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医杂志》英文版审稿专家,发表SCI期刊论文多篇,参编专著及指南多部。

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杨宏丽,女,副主任医师资格,博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工作至今。2011年获得副主任医师资格。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致力于中药防止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研究。

在中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临床课题的研究。并在多家社会团体中担任职务。

江正龙,男,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师承老师:冯利教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学习期间及工作后有幸跟随多位国家知名专家学习,吸收众名家之经验,擅长中医经方灵活用于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手术前后,放化疗前后,肿瘤治疗后恢复期及纯中医药控制肿瘤预防复发治疗等。此外,对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消化道息肉等也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

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临床思维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第四届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西医结合微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刘丽星,女,主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肿瘤学博士后,导师冯利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公派留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神经心理学系,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及指南多部,SCI期刊审稿人。

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全英文演讲宣传中医治疗肿瘤相关病症的优势。

治疗肿瘤强调中西医结合制定诊疗方案,一是突出中医扶助正气的优势,配合西医治疗手段减轻术后、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性,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对免疫治疗副作用等有专题研究并申请相应专利。二是针对恶性肿瘤需要长期、多程药物治疗,强调中医调养顾护“胃气”的重要性,“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三是主张运用中医擅长“治未病”的特长,通过中医调节易患体质及癌前病变,强调尽早干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历任科室主任

1、20世纪80年代以前:吴爱茹,女,教授,妇科主任兼中医科主任。

2、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育红,女,教授,中医科为综合科下属三级学科。

3、2016年1月至今:冯利,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科成为独立二级学科后首任科室主任。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