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是集院前医疗急救、医院急症诊治和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临床一级科室。科室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有急诊室(含诊疗室、抢救室、清创室),重症监护室(EICU),观察区和辅助检查室(心电图、X光、B超和检验等)。提供24小时应诊服务,患者救治半径小于30米。

学科队伍

急诊科有一支年富力强的急诊医疗护理队伍。共有医疗护理人员5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护师3名,中级以上医护人员14名。硕士研究生一名,全体医师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医护人员均掌握心肺脑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监护仪和急救药品应用等临床技能,熟悉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急性器官功能衰竭、深静脉穿刺术、休克、脑卒中、急腹症、各种创伤、代谢功能障碍、小儿急症等危重病的救治措施。2013年由急诊科为主组队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急救技能比赛获得了团体三等奖。

硬件设备

科室拥有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诊疗仪器,抢救室可容纳10名危重患者,配备了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箱及各种急救药品和穿刺导管;重症监护床6张,安装了多功能心电监护系统,可对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观察床16张,全部配备床头吸氧、负压吸引和呼叫装置,方便病人使用。急诊输液厅能容纳60位急诊输液患者。

技术水平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相对于有预约的门诊部,急诊科的病人,他们的求诊需要多数是突发的,例如交通事故、中风、孕妇早产等。所以,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和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

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危重、疑难病人充分发挥科主任及护长的业务指导作用,亲自参与管理,定期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科室完善重点病种的流程表,反复培训,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使重点病种的诊治规范化、同质化,提高了救治效率和救治水平。

科室承担规范化培训医师、实习生、进修生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教学工作,“急诊急救技能提高班”获批2016年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科室相继开展科研项目十余项,如经皮气管切开在急诊的临床运用,急诊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等。科室多年来着重加强了生命绿色通道的功能建设。120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接听服务,急救中心配备有五部救护车,保证在接到120呼救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对危重病人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转运、院内救治及专科急诊手术实行序贯的不间断的急救医疗服务。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经常到社区和市级干部培训班开展急救知识讲座和示范急救技术,提高了社会人群对突发灾难和急病的应对能力。

医院急诊科暨河源市120急救中心是我市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是考验一个医院,特别是急诊科综合急救能力的优劣标准,所以急诊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演练,所以在每次处理突发事件时都沉着应对,忙中不乱,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多年来,在救治多起群体性中毒、特大交通事故、重大突发意外伤害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安全、快速、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