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诊断科

一、学科概况

放射诊断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影像诊断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现有医务人员53人,高级职称占14%,其中诊断组医师22人全部是硕士以上学历,博士3人。科室配备西门子高端双源64排CT1台、西门子高端3.0TMRI1台、飞利浦128排高端螺旋CT1台、GE公司高端3.0TMRI2台、西门子数字化平板胃肠机1台、高端数字化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DR)5台等先进设备。科室医疗团队分为头颈、心胸、腹部、骨骼与肌肉系统4个亚专科发展,为临床提供专业、优质的影像诊断服务。

二、特色技术

1.X线检查:

(1)全脊柱X线检查拼接技术:能直观显示脊柱的整体形态,评估脊柱畸形,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2)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DXA):评估人体骨骼矿化程度,分析人体脂肪,肌肉和骨骼等成分,应用于骨质疏松、小儿骨骼生长发育、肥胖相关疾病的评估,以及健康人群人体成分分析。

2.CT检查:

(1)脑卒中一站式CT检查:包括颈部和颅脑联合CT平扫、CTA和CT灌注扫描,迅速显示颈部、脑血管病变范围、血管闭塞部位、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是脑血管意外的首选检查和疗效评估的精确影像学方法。

(2)冠状动脉CTA:无创性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硬化斑块易损性、狭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3)双能量CT痛风结晶检查:能够定性直观地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以及关节侵蚀程度,对痛风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4)低辐射剂量血管造影检查(CTA/CTV):有效评价头颈、胸腹、四肢血管管壁、管腔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影像依据,同时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

3.磁共振检查:

(1)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MRV):不使用对比剂即可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种病变,如脑动脉狭窄及闭塞评估、脑动脉瘤、静脉窦栓塞诊断等。

(2)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活体组织内代谢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无创性检测,用于脑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肿瘤分级、肿瘤术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等。

(3)磁敏感成像(SWI):敏感检测微小出血灶及小血管畸形,对颅脑隐匿性损伤和微小血管畸形性病变有独特的诊断优势。

(4)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诊断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独特优势。

(5)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主要用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精确诊断,以及组织器官灌注异常的评估。

(6)动脉自旋标记灌注MRI(ASL-MRI):是通过射频脉冲反转技术让人体动脉血磁化,成为内源性对比剂进行MRI灌注增强扫描,观察组织的灌注情况的检查技术,用于组织缺血评估。

(7)磁共振脑白质纤维束成像(DTT):直观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病理学状态,用于脑梗死、脑外伤以及脑肿瘤侵犯程度的评估。

(8)MAGiC成像:一次扫描可以获得多种不同对比度的常规图像,包括T1WI、T2WI、T1FLAIR、T2FLAIR、STIR、DIR,大大缩短检查时间,同时实现磁共振的图像从常规灰阶图到组织定量图谱的转变,可对病变进行定量评估。

三、科研及教学

近5年来,获得省厅级科研课题5项,获得院级科研课题1项,广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纵向课题)1项,总共资助金额近300万元。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1篇(IF:7.034),中文核心10篇。

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承担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成绩突出,荣获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荣获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

放射诊断科联系电话:0771-3277202(登记室);0771-3277203(阅片室);0771-3245029(双源CT操作室);0771-3370142(磁共振室)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