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阳性的原因

2023-07-10 16:5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抗核抗体是一类自身抗体,包括多种类型,如双链DNA抗体、SM抗体、RNP抗体、SSA抗体、SSB抗体等。在临床上,单纯抗核抗体通常通过荧光法或酶标法进行检测,阳性的抗核抗体结果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中。

首先最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 多发性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其次抗核抗体也可能在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肝病、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以及其他病毒感染,一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抗核抗体阳性。

此外,孕妇和老年人的抗核抗体阳性率也可能存在,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中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

因此,当出现抗核抗体阳性时,不能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是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控制。

分享:

55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6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