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恐惧症怎么办

2020-02-12 17:4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在精神疾病诊断标准里面没有孤独恐惧症,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孤独以及恐惧。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孤独恐惧症需要看医生,需要在医生明确诊断以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明显有效,可以进一步接受心理介入治疗。在药物治疗痊愈以后也需要巩固维持治疗,最后减药、停药。

孤独从性格方面来说,有些人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不愿意和人交流,不愿意和人来往。恐惧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恐惧、紧张、害怕需要根据严重程度来决定怎么办。轻度可以自我调节,自我减缓压力来改善,有的可以治愈,

分享:

484

相关推荐

什么是恐惧症?

恐惧症指的是当我们面临一些场景或者客体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出现了一种恐惧反应,根据恐惧的对象或者场景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的恐惧症。那什么是场所恐惧症呢?场所恐惧症又称为广场恐怖症,他指的是一个个体在一个特定的场所下,比如说广场、桥梁或者拥挤的场所,比如说电影院、商场或者在交通工具,像火车、轮船、飞机或者电梯,或者地下室,或者我们做CT磁共振检查时的那种仪器舱,都可能引发患者的恐惧反应。那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呢?社交恐惧症又称为社交恐怖症,指的是在社交的场合下,出现了一种紧张和恐惧反应,包括当众讲话,当众吃东西,当众表演或者聚会、约会,在这样的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出现紧张焦虑,甚至心慌、胸闷气短。这样一些躯体的反应。那什么是特定的恐怖症呢?指的是当我们面对特定物品的时候,或者特定的场景,比如说害怕动物、像蜘蛛、蛇,或者害怕雷电,害怕学业,害怕注射,害怕高空,所有这样的一些很具体的情境或者事物,会引发我们的强烈的恐惧的反应,这称为特殊的恐惧症。所有这些恐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个体首先在情绪上,在精神上有一种紧张、焦虑、惶恐的这样一种感觉,同时伴有明显的躯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比如说心慌、胸闷、出汗、脸红、全身的紧张,个别严重的会出现大小便的失禁。所有的恐惧症患者,会认为他们的恐惧是真实的,但是他们的这种恐惧体验往往与所处的环境(那种真正的危险)并不符合,他们的恐惧带有一定的夸张性。另外,所有的恐惧的这样的一种反应,会对个体产生明显的负面的影响,比如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业、工作、人际交往,他们的生活的质量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就是整个的恐惧症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语音时长03:37''

黄建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2017/06/20收听(15860)

出现黑暗恐惧症怎么办

"如果出现黑暗恐惧症,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治疗或者自我调整:第一、心理治疗,如果出现黑暗恐惧症,最主要的一线推荐的治疗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其它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森田疗法、正念疗法,以及人本主义疗法、家庭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每种治疗方法都可以,可以对症的选择合适自己的心理治疗方法。如果自己的黑暗恐惧来自于本能的死亡恐惧,甚至内心深处潜藏着很多的矛盾与冲突,潜意识里有很多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可以推荐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找到自己黑暗恐惧的原因,尤其是童年的一些经验或者是不良经历导致了压抑的欲望、矛盾、冲突,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的缓解黑暗恐惧的状态。第二、药物治疗,严重的黑暗恐惧症患者无法自控,甚至严重影响到睡眠、日常生活,可以服用苯二氮卓类的镇静、抗焦虑药物,比如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地西泮、阿普唑仑等,也可以服用中药进行调整治疗,比如九味镇心颗粒、安神补脑液等。在自我调整方面一定要树立自信,勇于战胜黑暗恐惧的问题,适当的转移注意力,比如逛街、与人交流、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负面情绪,尤其是焦虑、恐惧的问题。"

语音时长02:11''

罗国帅天津市安定医院

2020/03/02收听(38126)

孤独自闭症的表现

"孤独自闭症的表现如下:第一、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儿期,该患儿表现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被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常不注意识人,呼之常常无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他儿童缺乏交往或一起玩耍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和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寻求安慰。第二、交流的障碍,首先表现为该患儿虽然更倾向于动作、姿势进行交流,但除了拉着大人的手走向想要的物品外,其他又以表达的动作、姿势却很少,而且常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心情也常很淡然。其次的表现是言语交流障碍,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两岁以前有表达性的语言,但以后逐渐的减少,甚至完全消失。第三、活动内容和兴趣的限局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患儿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常常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广告、看天气预报、旋转及看转动的物品,反复排列物品等,对非生命物体比如书、小瓶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果被拿走则会哭闹不安。患儿还常要求日常生活常规如饮食、物品的摆放位置,行走路线等一成不变,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怪的行为,如重复的蹦跳,用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对于物体的非主要特性,患儿可能非常感兴趣,因此去闻不该闻的东西,或者反复摸光滑的表面。第四、认知智能障碍,约四分之三的患儿存在着,但患儿能力发展可能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

语音时长03:09''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10/29收听(1454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3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