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通过大便看健康?

2018-02-27 10:59阅读:

手机浏览

  吃喝拉撒,是每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其中大便是重要的健康晴雨表,细心观察还有助于发现疾病。

  正常大便6标准

  “看便识病”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大便是正常、健康的。

  1、性状:条状软便不粘连。健康的大便多呈条状软便,在便池内不粘连,能浮在水面,水冲即净。煳状、没有干结成块的大便也属正常。食物蛋白质高时,大便会偏硬,近似黏土;碳水化合物高时,大便则偏软或成煳状。

  2、颜色:黄色或黄褐色。正常大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摄入奶制品,大便多为淡黄色;吃较多绿色蔬菜时,大便会偏绿;吃肉较多,大便为棕黄色;吃猪血、猪肝,或服用某些中药时,大便发黑。

  3、气味:带有微臭。由于细菌分解产生的粪臭素等,正常大便是微臭的,爱吃肉的人气味会重一些,素食者味轻。如果臭得难以忍受,可能有健康问题。刺鼻酸味、烧焦味都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腥味,则可能意味着消化道出血。

  4、数量:“一条便”约100克。健康大便多呈形如香蕉的条状,每条长度约10~15厘米,重量约100克,每次排2~3条。排便量可因食量、食物种类等发生改变,如膳食纤维摄入较多,排便量会增加。

  5、次数和习惯:每日一次,晨起排便最佳。排便次数和习惯因人而异,每日一次、晨起排便者居多。一般而言,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1~3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秘,一天排便不超过3次不算腹泻。

  6、排便感觉:5分钟内排出,无残留便意。能在1~2分钟内自然、通畅地排出,整个时间不超过5分钟,便后觉得轻松,没有残留便意,就是正常“畅便”。

  4种颜色别忽视

  除了性状,大便的颜色也不可忽视,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大便颜色改变。

  1、黑色。乌黑色煳状、表面有光泽的大便常被称为柏油样便。在没有吃特殊的食物及药物的前提下,大便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之一,而消化道溃疡、食管癌、胃癌是常见的原因。下消化道少量出血量时,也可能排黑便。

  2、红色。血便多因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直肠、结肠)出血所致,由于“路程”短,化学变化少,出血仍呈红色。如大便混合血液,且有沟槽,应检查是否患结肠癌等病。若鲜血只附在大便表面,则患痔疮、肛裂的可能性较大。

  3、灰白色。如果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被阻塞,消化道内没有胆汁,大便就会呈灰白陶土样。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肝癌等病,都可能导致这一改变。

  4、绿色。如果没吃大量绿色蔬菜,出现大便绿色、呈水样或煳状、有酸臭味,可能患有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病。如绿色大便中混有大量黏液,则为急性肠炎。

  健康排便3原则

  虽然听着不雅,但事实上,重视排便应像重视吃饭一样,才能进出平衡,保证机体健康运转。好的排便习惯,可从3个方面培养。

  1、大便时别分心。许多人喜欢边上厕所边看报、玩手机,殊不知,这样一心二用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对肛门肌肉的精密控制,久而久之可能诱发便秘。

  此外,早上最容易出现结肠运动,起床后就上厕所,或者早餐后20分钟排便是最佳时间。

  2、有便意别憋着。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有来不及上厕所便“憋着”,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尽量减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为,避免条件反射消失带来的便秘。

  3、好姿势助排便。一般来说,蹲便时,肛门周围肌肉放松、腹压增大,有助于顺畅排便。只能坐便时,马桶高度要以大腿保持半屈状态为宜,如身高不够,可在脚下垫个矮凳。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用力排便可能诱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最好选择坐便,排完起身要缓慢。

  此外,最好根据大便的情况调整饮食。如出现大便腥臭、难冲净,要适当少吃肉食,增加膳食纤维、蔬果。体检时的便常规检查不要轻易放弃,45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查一次。

分享:

14

相关推荐

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已经逐渐从吃得饱转向吃的好,最终迈入了吃的健康这一方向上。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

有来医生有来医生健康科普平台

2021/12/31阅读(4144)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从几个方面去调整:饮食,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多饮水。需要注意的是每顿餐保持七分饱,早晨要吃饱,以清淡的,比如粥类、面包或者牛奶,较为简单。而中午要吃好,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鸡肉、鱼肉类的动物蛋白,还有多食用蔬菜,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如饮料、主食类的米饭或者馒头。而晚上吃七分饱就可以,并且晚饭不能太晚,一般5点左右需要进食,但是7点之后就不可以再吃东西了,它会增加脾胃的负担,日久会形成肥胖。多喝水,濡润肠道,保持肠腑的通畅。还有就是运动,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运动状态,这样可以增加气血的流通程度,如果长久不运动会发生气滞血瘀,气血运行缓慢,会引发许多疾病。还有起居,要通过一个顺应四时四季的起居习惯,比如冬季天亮比较晚,我们可以稍晚一点,6点左右起床,夏季天亮比较早,可以5点左右起床。通过四时四季的变化起床,是根据太阳升发而人体阳气升发的原理,如果起床太晚,会出现阳气抑郁,阳气不展,会影响气血的生成,气血的化生,气血的运行。不要熬夜,尽量在10点之前就睡觉,夜间如果睡太晚会耗伤体内的阳气,耗伤精血。还有节制房事,切不可太贪多房事,这样会损耗肾精。

语音时长02:22''

曲健大庆市中医医院

2018/12/03收听(35751)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8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