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陈女士吵架后出现功能性震颤,心理疏导是关键

2022-06-18 12:54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40岁陈女士近期反复出现肢体抖动,严重时还会引起全身颤动,不能控制,意识清楚,震颤一般持续10-30分钟后自行缓解,今天再次出现震颤,家人非常担心,遂带来医院检查,结果检查所有的都是阴性,结合患者目前情况、发病特点以及检查结果,考虑为功能性震颤。给予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后抖动停止。


【基本信息】女、40岁

【疾病类型】功能性震颤

【就诊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谷维素片)+心理疏导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1周,1个月后电话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稳定,症状未再次出现


一、初次面诊

陈女士家人诉15天前患者和家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出现全身颤动,不能控制,家人给其按摩肢体,掐人中,震颤仍持续存在,患者全程意识清楚,大约30分钟后逐渐缓解,后无特殊不适。之后仍有反复震颤的情况,发作前一般会有情绪激动、过度喘气的情况。家人担心是严重疾病,带患者来医院门诊,门诊考虑震颤。由于震颤可以见于多种疾病,需完善相关检查:颅脑CT、脑电图、四肢肌电图、心理评估、抽血化验等来明确诊断,患者及家人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检查,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考虑为功能性震颤。


二、治疗经过

患者在门诊完善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酶、糖化血红蛋白、微量元素,均未见明显异常,完善脑磁CT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为正常脑电图,四肢肌电图检查未见神经受损表现。结合患者目前情况、发病时的特点以及检查结果,考虑功能性震颤的可能大。建议给予心理疏导,请心理科门诊会诊进行心理治疗,心理评估提示中度焦虑,给予心理疏导后患者震颤逐渐缓解,恢复至正常。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谷维素片调节情绪治疗,建议1周后门诊复诊。


功能性震颤2.jpg


三、治疗效果

功能性震颤临床可以表现为肢体细微的颤抖,检查结果没有器质性病变,一般和精神心理疾病相关,患者来医院就诊,神志清、肢体正常,走路姿势正常。给予心理疏导,抗焦虑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震颤消失。1周后门诊复诊无特殊不适,建议保持良好的情绪,1个月后电话回访患者,病情稳定无特殊不适。


四、注意事项

很欣慰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震颤症状得到缓解。功能性震颤常见于精神心理疾病,比如吵架后情绪激动的时候,过度疲劳、剧烈运动的时候,所以建议患者要纠正生活环境不良习惯,调整心理疾病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治疗期间应按时服药,不可私自停药,定期到心理科复诊进行心理疏导,家人应给予患者舒适的环境,避免心理压力增大,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好转,平时应补充营养、锻炼身体、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五、个人感悟

功能性震颤顾名思义就是功能性疾病导致的震颤症状,通常如该患者一样经过正确的治疗及心理指导后,症状可以有效缓解。该病一般和心理疾病以及生活环境、饮食、运动情况相关,平时应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心理压力比较大,要寻求宣泄出口,或者做心理疏导。家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应该委婉柔和,避免发生剧烈争吵。

分享:

99

相关推荐

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怎么做?

帕金森病的心理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忽视,因为人们把重点都放在了帕金森病的身体症状上,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问题。直到后来“美国帕金森病协会”组织的一次座谈会...

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020/01/16阅读(488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