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砷中毒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ICU 杨明施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砷中毒是通过摄入、皮肤接触或吸入砷的化合物,或长期慢性接触砷化物,引起机体出现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急性中毒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慢性中毒表现为周围性神经炎、结膜炎、口腔炎等,也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皮肤原位癌等。

就诊科室
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rsenic poisoning
疾病别称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皮肤原位癌
治疗周期
需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

好发人群
生产工人、生活在饮用水砷含量超标地区的居民、长期服用中草药患者
常用药物
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醇、青霉胺、硫代硫酸钠
常用检查
砷含量测定、肝肾功能检查、肌电图
疾病分类

急性砷中毒

常由口服含砷的食物、药物,皮肤接触砷化物,呼吸道大量吸入砷化物粉尘等因素引起。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潜伏期数分钟到数小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肝炎、心肌炎等。

慢性砷中毒

常由长期接触砷作业或口服含砷药物所引起,地方也可存在砷中毒,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皮肤黏膜病变、结膜炎、口腔炎和多发性神经炎等异常。

病因

砷中毒是由于摄入、皮肤接触或吸入砷化物,以及从事玻璃、印染、制药等工业,或饮用水中砷浓度过高,服用含砷的中草药等引起。砷进入人体内,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以骨和毛发贮存量最多。

主要病因
  • 误服或口服含砷的食物、药物,如口服三氧化二砷即发生中毒,长期服用含砷的中草药,如青黄散也可发生中毒。

  • 从事玻璃、印染、制药等工作的工人,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入造成砷中毒。

  • 生活在新疆、内蒙古等处的居民,由于饮用水中砷浓度过高,可以造成砷中毒。

流行病学

新疆、内蒙、吉林、山西等地的饮用水含砷量较高,是地方性砷中毒的高发地区,慢性砷中毒常发生在长期接触砷作业的工人或口服含砷药物的患者。

好发人群

从事玻璃、印染、制药等工作的工人

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入造成砷中毒。

新疆、内蒙、吉林、山西等地的居民

由于饮用水含砷量较高,居民长期饮用可造成砷中毒。

长期服用中草药患者

中草药中含砷量较高,如长期服用青黄散等,可造成砷中毒。

症状

砷中毒者根据砷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及中毒速度的快慢,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腹痛、恶心、呕吐、四肢痛觉减退、神经炎等,并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等表现。

典型症状

急性中毒

常由误服或口服含砷的食物、药物引起,潜伏期为数分钟到4小时左右,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水样或混有血性大便,严重时发生循环衰竭。部分患者出现躁动、谵妄和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因中枢衰竭而死亡。中毒1~3周后常出现多发性神经病,有四肢疼痛、痛觉过敏或减退、深感觉减退,手、足瘫痪和肌萎缩等。急性吸入砷化物者会出现咳嗽、喷嚏、胸痛和呼吸困难,吸入多个小时后出现头晕、头痛、畏寒、发热、恶心等,皮肤接触者可出现瘙痒、皮疹等症状。

慢性中毒

多表现为神经系统表现,除神经衰弱外,常有多发性神经炎,嗅、视、听神经损害多见。皮肤表现为刺激性皮炎、指甲变脆、出现白色横纹。黏膜刺激表现为鼻炎、结膜炎及口腔炎等。

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砷中毒时可以直接损伤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并作用于血管舒缩中枢,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血容量降低,加重肾脏损害。另外吸入产生急性中毒,可引起大量血管内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表现为少尿、血红蛋白尿、肌酐迅速升高等。

中毒性肝炎

砷中毒时可对肝脏造成损伤,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肝、脾肿大、谵妄、昏迷或抽搐等,肝功检查转氨酶明显高于正常。

皮肤原位癌

慢性砷中毒者皮肤干燥、粗糙,手掌的尺侧缘、手指的根部有许多小的、角样或谷粒状角化隆起,可融合成疣状物或坏死,继发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可以转变为皮肤原位癌。

就医

当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四肢痛觉减退、神经炎等表现时,应及时到中毒科或职业病科就诊,当出现谵妄和抽搐、昏迷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必要时拨打120送至急诊科。

就医指征
  • 长期有砷接触的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四肢痛觉减退、神经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 当患者出现谵妄和抽搐、昏迷、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误服三氧化二砷时,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 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四肢痛觉减退、神经炎等症状时,可以到中毒科或职业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谵妄和抽搐、昏迷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以前从事什么工作,是否有长期服用或误服砷化物等病史?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四肢痛觉减退、神经炎等)

  • 有无尿液颜色的改变?尿量是多少?

  • 上述症状持续了多久,是否有进行性加重的情况?

需要做的检查

砷含量测定

尿砷超过0.2mg/L时,提示过量砷吸收,发砷高于0.1mg/100g,应视为异常。

肝肾功能检查

砷中毒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时,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等表现。

肌电图检查

砷中毒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诊断标准
  • 有长期接触砷化合物、服用三氧化二砷或含砷药物等病史,以及生活在饮用水含砷量较高地区的居民。

  • 有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四肢痛觉减退、神经炎、谵妄和抽搐、昏迷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 尿砷、毛发砷值超过正常标准,砷含量测定尿砷超过0.2mg/L,发砷高于0.1mg/100g。

鉴别诊断

急性胃肠炎

由进不洁饮食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查体腹部可有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大便常规可见白细胞、细菌,抗感染治疗有效,无砷化合物接触史可进行鉴别。

糖尿病神经病变

患者可有周围神经炎的表现,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痛觉、触觉减退等,患者常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尿砷、毛发砷检测结果正常可鉴别。

治疗

急性砷中毒者可选择二巯基丙磺酸、二巯基丙醇等解毒药物,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及早用血液透析。慢性砷中毒者除用解毒剂外,还可应用硫代硫酸钠等辅助砷排泄的药物。治疗周期急性中毒者为7~14天,慢性中毒者为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并发症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治疗周期
​急性砷中毒者可选择二巯基丙磺酸、二巯基丙醇等解毒药物,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及早用血液透析。慢性砷中毒者除用解毒剂外,还可应用硫代硫酸钠等辅助砷排泄的药物。治疗周期急性中毒者为7~14天,慢性中毒者为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并发症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二巯基丙磺酸钠

二巯基丙磺酸钠可促进砷随尿排出。用药3天,停药4天为一疗程,一般用3~5个疗程,或根据尿砷排泄情况决定疗程,副作用有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等。

二巯基丙醇

作用机理同二巯基丙磺酸钠,用药时间10~14天,常见副作用有头痛、恶心、咽喉烧灼感、流泪、触犯、腹痛、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肾功能损害等。

青霉胺

可促进砷随尿排出体外。一般用药5~7天,停药2~3天为一疗程,一般用药2~4个疗程,对肾毒性较小。

10%硫代硫酸钠

一般用于慢性砷中毒,静脉注射,可辅助砷的排泄。

手术治疗

砷性皮肤原位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因其常为多发性,局部切除不能完全防止复发和转移。

营养治疗

砷中毒患者应多食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类神经炎。

其他治疗

血液透析

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一方面可以促进砷的排出,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肾功能。

洗胃与导泻

急性口服中毒者给予生理盐水或1%碳酸钠溶液洗胃,然后给牛奶或蛋清、活性炭等,用50%硫酸镁导泄。

预后

急性砷中毒如处理及时、无并发症者,可治愈病长期存活;慢性砷中毒者可出现中毒性肝病、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 急性砷中毒处理及时且无并发症者可长期存活,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寿命。

  • 服入0.06~0.2g三氧化二砷,即可致死。

  • 在含砷化氢1mmg/L的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

  • 慢性中毒者如发生中毒性肝病、肾功能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存质量。

复诊

急性砷中毒患者出院后1个月复诊一次,以及时发现是否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慢性砷中毒者应根据中毒症状的轻重2~4周复诊一次,根据尿砷和发砷的测定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应用药物治疗,尿砷、发砷结果正常者复诊期可延长至3~6个月。

饮食

砷中毒者应少吃含砷量较高的食物,如龙虾、紫菜、海带等,多吃维生素C及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等。

饮食调理
  • 少吃含砷量较高的食物,如龙虾、紫菜、海带等,饮用水砷含量超标者,应对水质净化后再饮用。

  • 多摄入维生素C及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食物,选择购买规范销售渠道出售的食品,如大米、绿色蔬菜等。

护理

砷中毒者应及时脱离中毒环境,日常生活中做好护理,密切监测中毒情况的轻重,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血压不稳定等情况。

日常护理
  • 慢性砷中毒者常合并神经炎,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及时脱离中毒环境,若工作中接触坤,下班应及时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再回家,居住环境应安静、舒适,通风。

  • 工作中应注意职业防护,配戴口罩,穿防护服。

病情监测

砷中毒患者应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如有无乏力、头痛、腹痛、腰痛、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从而判断中毒症状的轻重,同时应及时检测尿砷情况及毛发中的砷含量。

特殊注意事项
  • 对失水及循环衰竭的患者,应及时、定量、恰当地补充液体,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偏低者在补液的基础上,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

  • 注意观测患者的尿量及尿色。

预防

砷中毒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吸入或口服砷化合物,做好职业防护,怀疑砷中毒者及时检测毛发的砷含量。生活中尽量避免含砷较高的食物,补充B族维生素预防和治疗神经炎。

早期筛查

砷与毛发、指甲、皮肤的角化组织有亲和力,无论是慢性砷中毒还是急性砷中毒,中毒一周后便可从毛发中发现较高含量的砷,因此对于长期接触砷化物者应定期检测头发的砷含量。

预防措施
  • 少吃砷含量高的食品,含砷较高的有龙虾、海带、紫菜等,不宜多吃,在粮食中水稻砷的含量最高,蔬菜中叶菜类蔬菜砷含量较高,应选择购买规范销售渠道出售的食品。

  • 适当应用保肝药物及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可以预防和治疗中毒性肝病及神经炎。

  • 从事金属冶炼、玻璃、陶瓷、印染等工作者,应严格做好职业防护。

  • 禁止在工作场所饮食,工作后要仔细清洗。

  • 从事砷作业的工人要定期体检,有呼吸道疾病、肝肾、血液疾病及皮肤疾病者应调离砷作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757-759.

[2]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030-1031.

[3]吴菲,赵红宇,李晓燕等.急性职业性砷化氢中毒诊治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57-59.

[4]崔福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30(5):44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