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无精子症

本词条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廖晓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无精子症是指男性精液中没有精子存在,方法是连续3次精液及射精后的尿液,以>3000r/min离心标本沉渣镜检未发现精子。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可伴有勃起困难、无法射精等,也可伴有性功能障碍。此类患者经积极治疗多数可以恢复生育功能,严重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给患者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可表现为精神抑郁。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男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zoospermatism
疾病别称
无精症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男性不育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勃起障碍、射精困难、睾丸体积变小

好发人群
家族遗传无精症的男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男性、不良嗜好的男性
常用药物
头孢、阿莫西林、糖皮质激素
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
疾病分类

一般根据射精通道是否通畅分为梗阻性无精症和非梗阻性无精症。

  • 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睾丸生精功能正常,射精通道梗阻,使精子无法排出。

  • 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睾丸生精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正常产生精子。

病因

无精子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射精通道先天结构缺陷和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好发人群为泌尿系统感染的男性、不良嗜好的男性和长期药物治疗的男性,手术损伤及外伤也可诱发无精子症。

主要病因

先天性因素

射精通道先天结构缺陷,包括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阻断精子输送通道,还有先天性隐睾,可阻挡患者输送精子通道。

获得性因素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睾丸或前列腺炎症也可能会对男性生育能力造成重大损害。

特发性因素

不良嗜好及药物影响的睾丸功能,引发无精子症。

诱发因素

手术损伤

既往脊柱、骨盆及下腹部做过手术治疗,可能会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损伤,当损伤严重者则会导致输送精子通道受损,继发无精子症。

外伤

外伤会造成睾丸炎症及阴茎损伤,严重者可诱发阻碍患者输送精子,导致无精子症。

流行病学

无精子症在男性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的比例约为10%~15%。40%为梗阻性无精子症,60%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好发人群

家族遗传无精症的男性

因先天性射精通道结构障碍,可家族遗传给后代,造成无精症。

泌尿系统感染的男性

泌尿系统感染的人可能会造成性功能障碍,引发无精子症。

不良嗜好的男性

长期大量吸烟或者酗酒,甚至吸毒,都会影响性功能,导致无精子症。

长期药物治疗的男性

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消炎药或抗癌药物,都会影响睾丸功能,从而继发输精通道障碍,导致无精子症。

症状

无精子症多无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伴有勃起障碍、射精困难等性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给患者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可表现为精神抑郁。

典型症状
  • 勃起障碍,男性阴茎受到刺激无法正常勃起,导致性生活不满意。

  • 射精困难,男性发生性行为时无高潮及射精反射。

  • 睾丸体积变小,有无精症、射精功能减退临床症状,查体发现睾丸体积小。

其他症状

还可能会存在阴囊血管肿胀、阴囊内有肿块等症状。

并发症

男性不育,无精子症导致男性不育,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表现出精神抑郁。

就医

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通常因为不育就诊,之后出现勃起障碍、射精困难等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患者应提供给医生详细的病情和病史,通过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睾丸活检可明确诊断,此病还需与少精子症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出现勃起障碍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出现射精困难、不育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就诊。

  • 出现勃起困难、射精困难、不育症状时应及时去男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从尝试要孩子到现在多长时间了?

  • 既往是否有过先天性疾病或者某种慢性病?

  • 既往做过盆腔及腹部的手术吗?

  • 勃起和射精功能是否正常?

  • 日常性生活频率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检查

患者明确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手术史、家族史以及之前做过的治疗和使用过的药物。同时医生应对患者生殖器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双侧睾丸体积、大小及轮廓,阴囊是否出现病变或者肿块,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和精囊情况。

实验室检查

精液检查

判断精液质量、这是无精症诊断的依据。一般在禁欲2~3天后收集足量精液标本,检测精子含量和精液成分,包括液化时间、PH值、精子浓度、形态学及活动率等,2次以上离心仍无精子者可诊断为无精子症。

内分泌检查

血清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PRL(催乳素)、T(睾酮)、DHT(双氢睾酮)有助于辨别是原发性睾丸功能衰竭还是继发性睾丸功能衰竭。其他检测包括垂体功能、肾上腺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测等。用于排除其他系统病变。

遗传学检查

检查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是否存在基因缺陷。

影像学检查

彩超检查

可判断睾丸体积大小,精囊腺是否缺如,隐睾的大小及位置等。也可发现睾丸病变,全精道彩超可发现精道梗阻情况,判断是否为梗阻性无精子症。

脑垂体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脑部垂体是否异常,适用于考虑垂体或下丘脑源性生精异常时检查。

病理学检查

睾丸活检

取睾丸组织做病理活检,为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医生会对双侧睾丸同时进行穿刺取样,可以也可以判断有无睾丸肿瘤存在。

诊断标准

一般根据患者一般检查和临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一般检查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创伤手术史和病情进展初步判断病因。

辅助检查

通过精液、内分泌检查即可直接诊断排除其他病变的无精子症。而通过全精道彩超、脑垂体核磁共振检查及睾丸活检可明确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导致的无精子症。

鉴别诊断

少精子症

少精子症也会引起婚后正常性生活后长期不育,具体两者鉴别应根据精液检查进行鉴别,少精子症患者精液检查可发现少量精子。

逆行性射精

指阴茎在受到刺激后能勃起,能达到性高潮,且患者有射精感觉,但尿道口无精液排出,通过尿液检查发现精子即可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无精子症的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包括头孢类、阿莫西林和糖皮质激素等,有生育需求的可行手术治疗,包括精囊镜、尿道射精管切开术及人工受精,此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周期
无精子症需要针对不同病因采取对症治疗,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头孢类

主要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睾丸炎应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主要是可以口服头孢类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抗生素必须要在明确有病菌感染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不能盲目滥用。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多用于治疗生殖系统炎症,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半合成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偶可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输精管道炎症,也可用于激素替代疗法,补充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提高生育能力。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皮脂功能亢进综合征等。

手术治疗

精囊镜

对合并血精及怀疑精囊结石或肿瘤的患者,可行精囊镜检查,精囊镜检查过程中可以冲洗积血和细菌。起到治疗的作用,通过精囊镜检查,可疏通精道和射精管,促进精液顺利排出。精囊镜检查需要患者在全麻或椎体麻醉的状态下进行,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顺利完成检查。此外,患者在精囊镜检查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接受有创性手术,这会造成严重的疼痛。如果出现精囊感染,需要在精囊内注射抗感染药物,如发生精囊结石,需要使用异物钳,精囊内如出现占位性病变,则需要进行活检。

尿道射精管切开术

应根据囊肿的具体病情来合理规划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囊肿压迫引起临床不适症状者(如射精管区囊肿),可行经尿道射精管切开。

人工受精

对于先天畸形或严重发育不良等梗阻无法解决者,可考虑供精者精液人工受精,采用非性交的方式将精子递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达到使女子受孕目的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此种方法适用于睾丸显微取精完全无精子症患者、患者伴有明确的遗传病以及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

预后

无精子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多数可以恢复生育功能,一般不影响生存期,若治疗延误或消极对待,均会影响身心和精神健康,患者应遵循医嘱每2个月复查精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防止加重病情。

能否治愈

无精子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多数可以恢复生育功能。

能活多久

无精子症一般不影响生存期。

后遗症

因无精子可导致不育,因而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精神抑郁等后遗症。

复诊

患者应遵循医嘱每2个月复查精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积极面对治疗,争取恢复生育功能。

饮食
饮食调理

无精子症患者无特殊饮食宜忌,注意饮食均衡丰富即可。

护理

无精子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常见的放射线照射,避免生殖器损伤,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还应避免使睾丸局部高温,同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日常护理
  • 减少常见的放射线照射,尽量避免进入放射区域。

  • 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注意避免生殖器损伤。

  • 避免造成睾丸局部高温,比如洗热水澡、蒸桑拿等。

  • 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禁忌症。

心理护理

家属应保护患者隐私,积极疏导负面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

预防
预防措施

无精子症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及后天性,注意个人卫生,降低生殖系统发生感染的几率,避免创伤,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此病。

参考文献

[1]张元芳,孙颖浩,王忠.实用泌尿外科和男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35-140.

[2]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9版[M]出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1-217.

[3]叶章群,周利群.外科学:泌尿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6-12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