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马方综合征

本词条由北京医院胸外科 焦鹏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马方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常累及骨、眼和心血管,智力发育不受影响,临床典型骨骼系统改变为身材高大而瘦长,上半身较下半身短,四肢远端部分细长,形成蜘蛛足样指(趾),常呈扁平胸、漏斗胸、胸椎后凸或侧凸等,患者由于升主动脉中层囊状坏死,引起夹层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瘤样扩张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患者尚有二尖瓣黏液样变性、二尖瓣脱垂的表现。马方综合征临床治疗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心血管外科、儿科、眼科、骨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arfan syndrome,MFS
疾病别称
马凡综合征、肢体细长症、蜘蛛指(趾)综合征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晶体脱位或半脱位、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周期
终身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身材瘦高、四肢细长、蜘蛛指、心绞痛

好发人群
父母患有马方综合征的人群
常用药物
美托洛尔、氯沙坦、去氢甲基睾丸素
常用检查
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裂隙灯检查
病因

马方综合征主要由遗传引起,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具有传染性,好发于父母患有马方综合征的人群,无明显诱因。

主要病因

马方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基因位于15q15~q21.3,在人体很多组织,如心内膜、心瓣膜、大血管、骨骼等处均有硫酸软骨素A或硫酸软骨素C等黏多糖堆积,从而影响弹力纤维和其他结缔组织纤维的结构和功能,使相应的器官发育不良及出现功能异常。

流行病学

马方综合征罕见,大部分患者均有家族史,同时约15%~30%的患者可由自身突变导致,自身突变概率约为1/20000。

好发人群

父母患有马方综合征的人群,马方综合征属于先天性基因缺陷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受到父母遗传影响。

症状

马方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是骨骼、眼部和心血管病变,常有身材瘦高、四肢细长、蜘蛛指、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硬脊膜膨出等表现,可并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晶体脱位或半脱位、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脊柱疾病。

典型症状

骨骼病变

主要的病变,而且是易提示诊断的表现,发生率80%~97.2%。

身材瘦高

四肢细长,尤其是前臂和大腿,指距>身高,即双手平伸,两中指距离-身高>7.6cm。

蜘蛛指/趾样改变

指(趾)特别长,呈典型蜘蛛样改变,手与身高之比>11%、足与身高之比>15%,可有拇指征,表现为拇指内收,其余4指握拳,拇指尖端超出手掌下侧缘,占一半左右具有此征。可有腕征,表现为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桡骨茎突下方,拇指与小指在不加压条件下可接触,具有此征者占82%,此外,可有杵状指、指(趾)蹼、手掌薄、扁平足等表现。

头颅骨病变

头长、面窄、凸腭,头颅指数>75.9,双眼距过宽或过窄,下颌长、齿列不齐、缺智齿、双耳前伸或下垂、耳轮菲薄,形似老人。

胸、脊椎畸形改变

可有鸡胸、扁平胸、漏斗胸、驼背、脊椎侧突、脊椎裂等表现。

眼部病变

其发生率在63.8%~68.3%,双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发生率占眼部病变83%~86.8%,全脱位者伴高度近视。此外,可有视网膜剥离、虹膜震颤、白内障、斜视、瞳孔缩小、继发性青光眼等表现。

心血管病变

是本病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可早至5岁,迟至60岁发病,呈进行性,主要表现为主动脉中层坏死、囊样扩张。心血管病变是马方综合征主要死亡原因,占本病死因70%~90%。

主动脉病变

按其发生率依次为主动脉根部扩张伴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分离等。伴或不伴有主动脉瓣反流的升主动脉扩张是诊断马方综合征的特征之一。而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多为男性,其舒张期杂音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的部位不同,多位于胸骨右缘第2~4肋间。

二尖瓣脱垂

由于二尖瓣黏液样变性,使瓣叶变薄、过长或腱索伸长致二尖瓣脱垂,严重者并发二尖瓣闭锁不全。

冠状动脉受累

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及扩张等。

中枢神经系统病

硬脊膜膨出

本病特征之一,以腰骶部硬脊膜膨出为多见,发病率高,与骨骼畸形、晶状体脱位、主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无一定关系,多无症状,需靠X线照片、CT、MRI等检查方可发现,同时可合并脑膜瘤,系细胞外基质缺陷所致。

蛛网膜下腔囊肿

以头痛为典型症状,呈突然、剧烈和持续性,常伴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表现。此外,还可有意识不清、烦躁、幻觉、说胡话等精神症状。

盆腔脊膜膨出

可有腰骶部酸痛及坠胀感、坐骨神经痛、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症状。

其他症状

马方综合征患者由于基因缺陷,机体组织内黏多糖堆积,可影响弹力纤维和其他结缔组织纤维的结构和功能,使相应的器官发育不良及出现功能异常,累及肌肉可有肌肉发育不良,累及关节可有关节松弛,累及皮肤可有膨胀性萎缩或皱纹,累及腹壁结缔组织可有腹股沟疝、脐疝、横膈疝等症状。

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是马方综合征最致命的并发症,常表现为疼痛,休克、虚脱与血压变化。

晶体脱位或半脱位

马方综合征患者年龄尚小时就会出现,表现为晶体异位,尤其是向上和向颞侧移位。由于虹膜色素层缺如可产生后透照试验阳性,瞳孔开大肌局部缺如使药物难以将瞳孔散大。另外,眼部还可有前房角异常,脉络膜和黄斑缺损。

蛛网膜下腔出血

马方综合征可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局灶体征。

脊柱疾病

马方综合征病人还可发生脊柱裂、脊柱脊髓膨出、脊髓空洞症。

就医

若家长发现儿童马方综合征临床特征,如身材高瘦、四肢细长、高度近视、视物模糊、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表现,应及时到心血管外科或儿科就诊,进行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CT和或MRI检查、裂隙灯检查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若家长发现儿童出现身材高瘦、四肢细长、高度近视、视物模糊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 若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变表现,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外科或儿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高度近视、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可到眼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骨骼病变,如身材高瘦、四肢细长、蜘蛛指、胸骨畸形、脊柱畸形、扁平足等,可到骨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身材高瘦、四肢细长、高度近视、视物模糊等)

  • 症状出现多久了?

  • 视力怎么样?近视多长时间了?

  • 之前是否接受过检查或治疗?

  • 父母是否有类似的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尿羟脯氨酸可反应骨吸收和骨形成的情况,马方综合征患者该指标升高,此外可有血清黏蛋白降低、黏多糖增加,特别是硫酸胶质A或硫酸胶质C增多,尿中透明质酸可增加。

X线检查

可有指骨细长,掌骨指数增大,右手第2~5掌骨长宽之比≥8.4可确诊。指骨指数增大,右手环指近端指骨长宽之比,女>4.6、男>5.6可确诊。此外还可有主动脉根部宽度明显扩张,主动脉逆行造影示升主动脉呈花瓶样扩张、左室增大。

超声心动图

可有主动脉根部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征象、二尖瓣脱垂征象及二尖瓣闭锁不全征象,有主动脉夹层分离者可发现相应征象。

CT和或MRI检查

可以明确发现有无主动脉病变、血管壁厚度、主动脉夹层分离及撕裂、管腔内闭塞等。

裂隙灯检查

可查看患者晶状体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有无脱位、脱位的程度、脱位后晶状体的位置,及浑浊程度等情况,马方综合征患者可见晶状体脱位。

诊断标准

马方综合征可通过家族史以及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 有马方综合征家族史。

  • X现检查可见出现特殊骨骼变化,即管状骨细长,尤以指、掌骨为著,骨皮质变薄、纤细,呈蜘蛛指样改变。

  •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

  • 出现眼部症状,如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视网膜剥离、白内障、青光眼等。

  • 实验室检查可见尿羟脯氨酸升高,血清黏蛋白降低、黏多糖增加,特别是硫酸胶质A或硫酸胶质C增多,尿中透明质酸可增加。

鉴别诊断

同型胱氨酸尿症

又称高胱氨酸尿症,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由于酶缺陷,蛋氨酸代谢紊乱而致疾病,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的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累及眼、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发性血栓形成、智力不全,晶体异位和指(趾)过长等,尿中有类胱氨酸。马方综合征患者骨骼病变多表现为身材瘦高、蜘蛛指、头颅骨病变以及胸椎和脊椎改变,此外还可有晶状体脱位、视网膜剥离等眼部症状,可有尿羟脯氨酸增高。

治疗

马方综合征需进行终身间歇性治疗,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感染、补充大量维生素C,也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同化雄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如主动脉修复/重建术、脊柱畸形矫正、胸骨矫正术、眼科手术等。

治疗周期
马方综合征目前尚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 避免剧烈运动,可适度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

  • 防治感染,避免受凉,注意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若有感染性疾病,应及时在一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脯氨酸和赖氨酸的羟化,有助于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无心力衰竭者可用β受体阻滞药,以减轻升主动脉压力、防治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常用美托洛尔。哮喘支气管炎、严重的周围血管病、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在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基础上,适量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降低血压,减缓主动脉根部扩张速度,常用药物为氯沙坦。

同化雄激素

有助于促进蛋白合成,防止结缔组织损害,可口服去氢甲基睾丸素。

手术治疗

主动脉修复/重建术

适用于主动脉根部显著扩张、主动脉夹层分离及冠状动脉开口受累及的患者,可修复主动脉,重建血流通道,防止血管破裂。需及早治疗,主动脉根部严重扩张之前行择期置换术效果优于明显扩张或夹层时的急诊修复术。

脊柱畸形矫正

儿童和青少年可定制背部支架,在骨骼生长过程进行矫正,若侧弯程度过大,可进行外科矫正手术。

胸骨矫正术

严重胸骨畸形患者可进行胸骨矫正术,减少胸骨畸形造成的压迫,改善心肺功能。

眼科手术

可酌情纠正或争取早期手术,视网膜脱落患者可手术修复,白内障患者可用人工晶体代替。

预后

马方综合征预后较差,为终身疾病,不能治愈,平均年龄仅为40岁。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特点,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能否治愈

马方综合征为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马方综合征患者有1/3死于32岁以前,2/3死于50岁左右,本病平均年龄仅40岁。

复诊

马方综合征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至少应3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同时应了解病情变化的特点,如出现近视加重、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表现,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裂隙灯检查等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马方综合征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钙质丰富的食物,减少肌肉发育不良,缓解症状。同时应注意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饮食调理
  •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等,具有很好的营养肌细胞的作用,减少本病患者出现的肌肉发育不良的现象。

  • 多吃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猪肉、牛肉、牛奶、鸡蛋、虾皮等,有助于缓解骨骼病变相关症状。

  • 戒烟限酒,吸烟酗酒可诱发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护理

马方综合征患者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活动,可佩戴眼镜矫正视力。患者及家属应了解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日常护理
  • 术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一般应平卧24~72小时,避免伤口沾水,避免剧烈运动。

  • 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避免过于激烈的情感波动。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注意休息,适度运动。

  • 避免剧烈活动,如快跑、跳绳等,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

  • 可经眼科医生检查后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

病情监测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运动耐受量、呼吸困难、胸痛、近视等症状的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等,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心理护理

马方综合征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家属应关心体贴病人,鼓励其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带来的不便。

特殊注意事项

大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不良暗影,应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支气管哮喘、低血压、心动过缓、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患者禁用。

预防
早期筛查

家族中有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孕妇,妊娠前应详细咨询产科和遗传学专家,进行产前诊断性试验。

预防措施

马方综合征预防的唯一方法是优生优育,若家族中有马方综合征患者,或已经识别出致病性基因突变,孕妇应进行产前诊断性实验,通过羊膜穿刺、绒毛膜绒毛取样等发放获取组织和细胞,进行激引检测,能有效避免产下基因缺陷胎儿。

参考文献

[1]冯宇,计晓娟.马方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2):158-161.
[2]谢恩泽华,公兵,赵锐等.马方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8):664-668.
[3]张雷,宋波,杨森.马方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护理心得[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