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高度近视

本词条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苏龙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D及以上的屈光不正。高度近视往往是由于眼轴过长造成的近视度数的增长,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两大类,在我国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视力伤害。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igh myopi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或下降、眼球突出、暗适应能力下降

好发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长期近距离用眼的人、眼球发育异常的人
鉴别诊断
假性近视
常用检查
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检查、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疾病分类

单纯性高度近视

多在学龄期开始出现近视,幼年时期进展快,成年之后较为稳定,度数较高,一般无眼底病变。

病理性近视

视力改变多终身进展,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觉损害或眼底病变为不可逆性改变。

病因

高度近视患者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发病原因,受遗传和后天性因素的影响,并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个人病情及既往病史综合分析。高度近视一般好发于有家族遗传史、长期近距离用眼以及眼球发育异常的人群,同时电子产品普及等环境因素也可以诱发高度近视。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遗传因素患病者,大多数为病理性近视。

后天性因素

长期从事阅读、文字工作或者其他需要近距离用眼的人,或眼轴发育过度的人,因眼球的调节作用,使眼球的前后轴逐渐变长,从而产生屈光不正。

诱发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屏幕的不断普及,也会诱发人群出现视力下降,从而形成高度近视。

流行病学

在我国,青少年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很高,可达6.69%~38.4%,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

好发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

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多在幼年时期即可患病。

长期近距离用眼的人

长期近距离用眼的人,经过眼球的调节作用,眼球的前后轴逐渐变长,从而产生近视,长而久之,近视度数可逐渐加深。

眼球发育异常的人

有些婴幼儿的眼球可因发育过度导致眼轴过长,从而形成近视。

症状

高度近视主要有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眼球突出及暗适应能力下降等表现,多数人可出现视觉疲劳、飞蚊症等症状,并伴有眼底退行性改变。高度近视一般有并发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眼等病情的风险。

典型症状

单纯性高度近视

眼球前后轴变长,常表现为眼球突出,近视度数多在600度以上,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常有视觉疲劳。

病理性近视

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矫正视力也会逐渐下降;部分患者还会因视野改变而出现视物遮挡感;还有患者会因并发黄斑变性,而出现视物变形,并且伴有红色觉异常等症状。如果患者的暗适应功能出现异常,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夜盲症状。

其他症状

高度近视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突然失明时可能会发生跌倒、撞伤等意外事故,影响生命健康。

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近视眼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长期的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围产生病变,极易发生剥脱。

白内障

高度近视患者合并眼底退行性变时,可发生晶状体营养障碍,引发晶状体浑浊,形成白内障,此时早期即可影响视力。

青光眼

高度近视患者眼球结构异常,可导致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容易引起眼压升高,从而引发青光眼。

黄斑出血

高度近视引起黄斑出血是指在黄斑区也可见小的斑片状出血。

后巩膜葡萄肿

高度近视容易引起巩膜连同葡萄膜一起状如葡萄的紫黑色向外膨出,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黄斑裂孔

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缺损,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

就医

高度近视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患有家族遗传疾病史的人群,要定期到眼科进行视力检查。对有疑似高度近视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做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检查以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高度近视需要与假性近视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应重视体检中的眼科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发现眼科检查结果异常,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者日常生活中发现眼部异常表现,并出现视力下降、视野受限、眼部剧痛等表现,怀疑高度近视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高度近视的患者,若出现视野受限、视觉异常、视力骤降等症状,甚至失明,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

  • 出现失明症状,或因失明导致摔倒、撞伤等意外事故时去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是什么原因来就诊?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视觉异常、视野受限、眼部剧烈疼痛等)

  • 既往都有过什么病史?

  • 有没有家族遗传疾病史?

  • 近期都做过哪些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眼科常规检查

需要进行视力测定、眼压测量等常规检查,结合既往病史确定患者的视力范围,了解患者目前的眼球状态,进一步确定是否合并眼压升高等改变,除外并发症。

眼底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变性、出血等眼底病变,或查看病变的位置及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清晰的表示出微循环的细微结构及眼底毛细血管水平,反应视网膜血管功能的改变,指导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精细检查视网膜黄斑区的解剖结构。

诊断标准

可以根据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或下降、眼球突出及暗适应能力下降等表现,伴或不伴视疲劳、眼底退行性变等改变,结合眼部验光等检查结果可进行综合分析并诊断。

鉴别诊断

假性近视

好发青少年人群,与高度近视一样,也可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假性近视多为功能性,视力可在数周或者1~2个月内下降,适度休息或者按摩放松后又可逐渐恢复正常。

治疗

高度近视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干预,需要依据患者既往病史、表现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通过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来改善症状。具体的治疗如配戴眼镜,行角膜手术以及晶状体手术等,此病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治疗周期
高度近视不是急性病情,因此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高度近视的一般治疗基本同近视的治疗,如配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配戴眼镜达到治疗效果。对于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患者来说,视网膜后眼底存在病变时,应定期检查眼底病变的情况,一旦出现眼底变性、裂孔等病变时,应及时进行眼底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

高度近视可选择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存在争议,具体用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遵医嘱使用。

手术治疗

角膜手术

适用于近视度数较为稳定者,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表面角膜移植术等手术方式,可以改变角膜的曲度,纠正近视性屈光不正。

晶状体手术

适用于晶状体已经发生损伤或不可逆性病变的高度近视患者,需注意术后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

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手术

适用于因角膜太薄不适合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

后巩膜加固术

适用于控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度数发展,治疗部分视网膜并发症。

预后

高度近视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可以维持患者的视力稳定,避免度数增长过快。若不重视,发展为病理性近视,可伴有视网膜脱离、眼底退行性变等改变,则预后较差,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根据治疗周期的不同相应的进行复诊。

能否治愈

高度近视多为眼球不可逆性的结构改变,通过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大多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高度近视经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一般不影响寿命。

后遗症

高度近视患者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可引发摔伤、骨折等意外事故,可能会造成身体永久性的功能损害。

复诊

高度近视患者治疗初期应每周复查一次,达到治疗预期效果后可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年复查一次,若出现眼部剧痛、视野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饮食

高度近视患者的饮食调理应以维持患者的营养均衡为主,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避免因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下降引发其他的疾病,如补充微量元素,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少吃含糖过多、油腻以及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调理
  • 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多进食富含铬、钙、磷、锌等元素的食物,如豆类、猪肉、黄油等。

  •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等食物。

  • 忌吃饼干、奶油蛋糕等含糖过多的食品,忌吃肥肉、鸭皮等油腻的食物。

  • 忌饮白酒、浓咖啡等刺激性的饮品。

护理

高度近视患者的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发生并发症或在发生时可以被及时发现并处理,定期进行视力检测以及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高度近视患者要特别注意对病情要有相应的认识,重视病情的进展。

日常护理
  • 生活习惯:适度休息,放松眼部肌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不用脏手揉眼睛,防止眼部感染的发生。

  • 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运动,增强体魄,强身健体,避免进行容易影响眼压的激烈运动,如蹦极、跳水等项目。

  • 已发现眼底病理改变的高度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病情监测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及眼底检查,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并保留好病历记录。

心理护理
  • 平常要注意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应该认识到高度近视虽然多为家族遗传疾病,但某些后天因素也可导致,应积极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早干预。

特殊注意事项

一些高度近视患者,因为度数非常高,所以容易导致眼睛结构发生变性,如猛烈外力作用于眼睛、增加眼部压力的运动、改变眼内结构的手术(比如白内障手术)等因素均会造成加重病情的发展,所以应该根据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评估这些因素的风险。

预防

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高度近视,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后天因素导致的高度近视,积极治疗原发病因,避免不利的影响因素,可降低发病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可以通过视力检测进行筛查。

早期筛查

高度近视的筛查

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始进行视力筛查,儿童宜从第一次进行眼科检查开始,尽早干预,规避风险。对于有长期近距离用眼需求等情况下的高危人群,有条件下也应尽早进行筛查。

高度近视筛查的方法

视力检测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筛查方法。

预防措施

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高度近视,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后天因素导致的高度近视,注意以下方面可能会降低发病的几率:

  •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

  • 做好手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用力揉压眼部皮肤。

  • 患有疖肿、毛囊炎等面部感染的患者,应先治愈所患疾病后再进行眼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