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乳腺良性肿瘤

本词条由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内科 于正洪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乳腺是体表器官,表面覆盖皮肤、皮下脂肪。腺体本身由导管上皮、腺上皮、小叶间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构成,其中任何一种组织都可能发生良性肿瘤。如皮肤乳头状瘤、皮脂腺腺瘤、皮下脂肪及小叶间脂肪发生的脂肪瘤、乳腺导管上皮或腺上皮增生引起导管内乳头状瘤及腺瘤、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同时增生形成的纤维腺瘤,这些乳腺良性肿瘤均是女性常见的肿瘤。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肿瘤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Breast benign tumor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术后瘢痕、术后感染、术后血肿
治疗周期
短期持续治疗
临床症状

乳房无痛肿块、包膜完整、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液

好发人群
中青年女性、有家族遗传史者、饮食不规律者、药物服用不当者
常用药物
乳腺B超、钼靶检查
常用检查
针吸细胞学检查
疾病分类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由纤维组织和上皮组织异常增生所致的良性肿瘤,是青年女性中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约占乳腺良性肿瘤的3/4,多发生在卵巢处于功能活跃时期的20~35岁青年女性,绝经后女性少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大多发生在乳晕下方的输乳管内,肉眼可见导管内壁有米粒大小的乳头状结节突入管腔。其瘤体较小,直径仅数毫米,带蒂及绒毛,瘤体血管丰富,易出血。此病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以经产妇多见,尤其多发于40~50岁妇女,恶变率较低。

乳房脂肪瘤

乳房脂肪瘤是发生于乳房中的良性肿瘤,较常见,它是脂肪组织呈瘤样生长被结缔组织薄膜包裹而形成。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一般它不会和乳腺癌发生混淆。肉眼观呈黄色,质软,但较正常脂肪组织质地稍硬,有透明薄膜包裹。显微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细胞的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排列紧密,可见纤维组织伸入脂肪细胞内,构成分叶状结构。

病因

乳腺良性肿瘤的主要病因包括雌激素水平失衡、乳腺局部对雌激素敏感、高脂饮食、遗传等。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及有家族遗传史者,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诱发本病。

主要病因
  • 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 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

  • 饮食因素:如长期高脂、高糖饮食。

  •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家系出现遗传倾向。

诱发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可引发女性内分泌紊乱,诱发乳腺良性肿瘤。

流行病学

据统计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占第三位。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居首位,乳腺良性肿瘤在成年妇女中的发病率为9.3%,其癌变率为0.038%~0.12%。

传播途径

乳腺良性肿瘤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

好发人群

中青年女性

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雌激素分泌旺盛的中青年女性。

有家族遗传史者

家族有乳腺良性肿瘤者患病率比正常人高。

饮食不规律者

饮食长时间选择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群体,人体代谢混乱后容易诱发该病。

药物服用不当者

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类药物会导致体内雌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出现乳腺良性肿瘤。

症状

不同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女性常在洗澡时扪及乳房无痛肿块、包膜完整、生长缓慢,乳腺良性肿瘤并发症主要为患者手术后所产生的并发症。

典型症状

乳腺纤维腺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多见于20岁左右。多为无意中发现,往往是在洗澡时自己触及乳房内有无痛性肿块,亦可为多发性肿块,或在双侧乳腺内同时或先后生长,但以单发者多见。肿瘤一般生长缓慢,怀孕期及哺乳期生长较快。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一般乳腺上方较下方多见,外侧较内侧多见。肿瘤多为单侧乳房单发性肿物,但单乳或双乳多发肿物并不少见。有时,乳腺内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临床上称之为乳腺纤维腺瘤病。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部分患者在乳晕下方可触及小结节,质地较软,可推动,绝大多数为单侧乳房发病。该类型肿瘤组织比较脆弱,血管丰富,导管内积血积液,轻微的挤压即可引起出血或铁锈色液体,这是乳腺良性肿瘤呈血性溢液的最常见的原因。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部位能触及到长约1cm的索状肿块,或扪及枣核大小结节。乳腺良性肿瘤常为间歇性自发溢液,或挤压、碰撞后溢液,多数患者以发现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而就诊。当肿瘤阻塞大导管时,可有乳头、乳晕区胀痛,并发现乳晕下或乳晕附近小肿块。一旦积血、积液排出后,肿块即变小或消失,疼痛缓解,该症状可反复出现,此类型恶变较少见。

乳房脂肪瘤

绝经后妇女多见,多单个发生,较易发生在脂肪丰富的大乳房。肿块质软,直径一般在3~5cm,较松散,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边界清楚。常呈分叶状,自觉无痛,也无触痛,生长很缓慢,甚至许多自发现后数年无变化。

其他症状

乳房脂肪瘤有时根本就无临床表现,而是在做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中无意被发现。有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为多发,恶变率相对较高。

并发症

术后瘢痕

如果女性术后乳房切口愈合不良,会出现瘢痕,并且会加重乳房外形的变化,需促进切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患肢淋巴水肿

术后由于淋巴系统受到破坏,来自臂部的淋巴回流不畅或头静脉被结扎。造成蛋白质聚积于组织中,使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而引起患肢淋巴水肿。

出血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

就医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常因洗澡时摸到乳房肿块而就医,通过乳腺B超、钼靶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检查等判断肿瘤良、恶性并与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鉴别。

就医指征
  • 普通人群洗澡时摸到乳房有肿块者应及时就医。

  • 自觉乳房肿块迅速增长、出现明显乳房胀痛者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常因摸到乳腺肿块而就诊于妇产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症状来诊?(乳房肿块、包膜完整,增长缓慢)

  • 症状持续多久?

  • 既往有什么病史?

  •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需要做的检查

乳腺钼靶片

乳腺良性肿瘤可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状,密度略高于周围乳腺组织且均匀的块影,肿瘤边界光滑整齐,有时在肿瘤周围可见一薄层透亮晕,病程长者可有片状或弧形钙化,但无沙粒样钙化,瘤体大小与临床触诊大小相似。乳腺钼靶拍片不宜用于青年女性,因为此阶段乳腺组织致密,影响病变的分辨,且腺体组织对放射线敏感,过量接受放射线会造成癌变。

B超

B超是适合年轻女性的无创性检查,且可以重复操作。肿瘤为圆形或卵圆形,实质性,边界清楚,内部为均质的弱光点,后壁线完整,有侧方声影,后方回声增强,B超可以发现乳腺内多发肿瘤。

液晶热图

肿瘤为低温图像或正常热图像,皮肤血管无异常。

红外线透照

肿瘤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透光度基本一致,瘤体较大者边界清晰,周围没有血管改变的暗影。

针吸细胞学检查

乳腺纤维腺瘤针吸细胞学检查的特点是可以发现裸核细胞或有黏液。

切除活检

切除活检既是一种诊断手段,又是一种治疗手段。但对于有以下情况者不宜盲目行切除活检,宜收入病房,并在快速冰冻病理监测下行肿瘤切除活检。

  • 患者年龄较大,或同侧腋下有肿大淋巴结。

  • 乳腺特殊检查疑有恶性可能者。

  •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 针吸细胞学有异形细胞或有可疑癌细胞者。

诊断标准

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一般较为容易,根据年轻女性、肿瘤生长缓慢及触诊特点,如肿瘤表面光滑、质韧实、边界清楚、活动等,常可明确诊断。对于诊断较困难的病例,可借助乳腺的特殊检查仪器、针吸细胞学检查甚至切除活检等手段,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乳腺囊性增生病

好发于30~50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腺腺体增厚,肿块以双侧多发者较为常见,可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肿块常有明显压痛,双侧或单侧乳房疼痛,且与月经有明显关系。经前整个乳房常有胀感,经后可缓解。必要时可行有关辅助检查予以鉴别,如钼靶Ⅹ线摄片等,病理检查可确诊。

乳腺癌

乳癌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较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生长迅速,同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乳癌肿块介于0.5~1.0cm时,临床酷似纤维腺瘤。如发现肿瘤与表皮或深部组织有部分粘连者应首先考虑乳腺癌,必要时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可提供组织学证据进行鉴别。

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上暂无药物治疗,多以手术切除治疗,故属短期治疗,具体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所患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而定。

治疗周期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多行手术切除,其治疗周期为短期治疗。
药物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一般不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 乳腺纤维腺瘤,一般应予手术切除。因药物治疗无效,且其虽属良性,但部分腺瘤亦有恶变可能。如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较小的腺瘤也可先观察,但必须排除恶性可能。因纤维腺瘤多发的比例较高,术前应常规行彩超检查,以免遗漏较小的病变。手术时显露肿瘤,将瘤体连同其包膜完整切除,并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对不能扪及的腺瘤,应在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手术切除。手术时应兼顾乳房的美观,对多发性腺瘤,先对全部病变进行定位标记,再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乳晕旁切口,对多个相邻的病变尽量采用一个切口切除多个腺瘤,手术切口采用皮内缝合,以保持术后美观。近年来,对2~3cm以内的纤维腺瘤在超声引导下采用Mammotome进行微创旋切,可使切口更微小和美观。

  • 导管内乳头状瘤,虽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术前可行乳管镜检查,位于较大导管内的肿瘤一般可以发现。也可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了解导管内有无充盈缺损,同时可准确标记病变的部位,便于手术定位。手术时,可经溢血的乳头开口插入硬膜外导管或细的血管留置软针(金属针头易造成假道),仔细触摸确定病变方位,如不能确定病变位置,可经导管注人生理盐水使其膨胀形成可触及的增厚或肿块即可确定位置,或在超声下定位插管的位置,然后注入少许美兰将病变区染色,注射压力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导管破裂,染色范围扩大。确定病变部位后切开皮肤,沿插入的导管追踪乳管,寻找肿瘤,切除病变乳管的乳头乳晕段及其相应的腺叶,注意防止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应按乳腺癌处理。

  • 乳房脂肪瘤一般不需要做任何治疗,但当乳房脂肪瘤快速长大或变硬时,或者患者自觉有妨碍的时候,应该行肿块切除术。偶尔乳腺内的脂肪瘤也含有纤维和腺组织的成分,这种称乳房脂肪纤维腺瘤,临床表现介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房脂肪瘤之间,治疗方法也是手术肿块切除。

预后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好,癌变率低,且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治愈,一般不危及生命,建议患者术后定时复诊,从三个月复诊一次逐渐过渡到半年复诊一次、一年一次全身体检。

能否治愈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后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乳腺良性肿瘤一般不危及患者生命。

后遗症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一般无后遗症。

复诊

建议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遵医嘱定期复诊,从三个月复诊一次逐渐过渡到半年复诊一次、一年一次全身体检,复查项目包括B超等。

饮食
饮食调理
  • 注意保持饮食清淡,宜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饮食,如牛奶。

  • 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如苹果。

  • 注意补充维生素,也可补充维生素片。

  • 忌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护理

建议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多注意休息,恢复日常活动时应循序渐进,术后注意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家属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日常护理
  • 康复期应选择一项适合自己并能终生坚持的有氧运动,推荐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每周至少150min的中等强度锻炼,1周2次力量训练。可向患者推荐的运动有快走、骑车、游泳、打太极拳以及有氧舞蹈等。均衡饮食及有氧运动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有效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睡眠。

  • 术后应注意休息,恢复到日常活动需要循序渐进。

  • 术后注意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病情监测

术后家属应注意观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心理护理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可因担心病情而焦虑,家属应积极开导患者,和患者共同了解乳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精神紧张。

预防

乳腺良性肿瘤无直接有效的预防手段,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建议日常应该保证营养充足、加强锻炼,尽量保持心态平和,能够自我舒缓精神压力。

早期筛查

中青年女性以及有家族遗传史者可以每年通过乳腺B超及钼靶检查来进行乳腺疾病的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 日常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缓,学会自我放松,缓解精神压力。

  • 保持营养充足、加强日常锻炼以提高免疫力。

  • 有家族遗传乳腺肿瘤病史者应重视早期筛查。

  • 注意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谨慎服用含有雌激素类的保健品或药物。

参考文献

[1]李海靖主编.实用普通外科疾病治疗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

[2]杨维萍主编.实用临床外科常见病理论与实践[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6.

[3]王永总主编.实用外科多发病诊疗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