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慢性酒精中毒

本词条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赵秀鹤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慢性酒精中毒指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中毒,其发展缓慢,可持续数日、数周,甚至数年。进入人体的乙醇由于不能被消化吸收,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引起慢性中毒。本病可以治愈,但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一般不能逆转,如早期戒酒可改善症状。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精神心理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hronic alcoholic intoxication
疾病别称
酒精依赖综合征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酒精性痴呆、慢性胃炎或溃疡、胰腺炎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对酒精具有依赖性、智能减退、人格改变

好发人群
长期饮酒者
常用药物
地西泮、纳曲酮、氟西汀
常用检查
血尿酒精浓度测定、实验室检查、脑部CT、MRI、脑电图、肌电图
病因

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病因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好发于长期饮酒的人群。

主要病因

长期大量饮酒

  • 可导致大脑皮质、小脑、脑桥和朕胝体变性,肝脏、心脏、内分泌腺体损害,营养不良,酶和维生素缺乏等。乙醇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均有损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脑细胞有特异性毒性作用,可造成脑细胞的死亡、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颗粒细胞变性,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及精神症状。

  • 有研究表明,长期饮酒导致丘脑-垂体-性腺调节障碍,而酒精的毒性作用也直接作用于腺体组织,引起性腺不同程度的改变,可影响夫妻关系。

流行病学

慢性酒精中毒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且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每年有250万人(占世界总死亡人数4%)的死因与酒精有害使用有关,其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目前随着社会压力增加,酗酒者越来越多,由饮酒引发的各种躯体、心理及社会损害日益增加,慢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发病人群一般为长期饮酒者,多为男性。

好发人群

慢性酒精中毒好发于长期饮酒者,男性多于女性。

症状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可出现对酒精的高度依赖,并出现对大脑皮质、脑干、小脑等多部位的损害,部分患者可并发酒精性痴呆、慢性胃炎和胰腺炎等疾病。

典型症状

对酒精强烈的依赖性

表现为对酒的强烈渴求,一旦停止饮酒,患者就会出现心理和生理的种种戒断表现,如烦躁、失眠、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震颤和谵妄,对其家庭及社会造成影响,如酗酒所造成的旷工、暴力犯罪、家庭财产犯罪、虐待儿童等。

皮质及皮质下的损害

酒精中毒对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损害较严重,表现为智能衰退,如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障碍;人格障碍,如自私、缺乏责任感,自由散漫,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工作效率低;少数患者可有震颤、谵妄。

对脑干的损害

脑干是人体生命中枢,分布有许多脑神经核及传导束。当酒精中毒影响脑干时,可有脑神经损害,多为眼球运动障碍,还可见到患者出现嗜睡。

对小脑的损害

酒精中毒患者常可见共济障碍,主要表现为行走时步基增宽,躯干性共济失调和肢体性共济失调。一般来讲下肢较上肢受累明显。

脊髓的损害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胃肠道功能失调、直立性低血压、阳痿、尿便障碍等。

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为行走困难、肌肉萎缩等。

感觉障碍

表现为深浅感觉减退或丧失、感觉性共济失调。

对周围神经的损害

周围神经受损是酒精中毒最为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由于维生素B1缺乏,故常可出现神经根型和神经末梢型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疼痛及麻木。还可有皮肤营养代谢障碍。

对皮肤及肌肉的损害

部分患者在早期可出现暴露在外的皮肤发红,色素增多,皮肤自浅褐色变深褐色。皮肤表面粗糙,有鳞屑和裂纹,甚至可以有溃疡。最常见的部位为手背、手腕、前臂下部、面部、颈部、小腿和足部。患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肌无力及萎缩,肌肉发硬,甚至有肌肉触痛。

并发症

酒精性痴呆

与酒精对脑组织的直接毒性作用,以及酒精中毒所致血管痉挛、低血糖等有关。初期可有倦怠感、注意力不集中、淡漠、失眠、烦躁及昏睡等,继而可出现行为人格障碍,逐渐发展为智力障碍、定向力和判断力损害。

慢性胃炎或溃疡

酒精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视酒精含量而定,饮酒精含量达20%以上的酒类,会抑制胃液的分泌,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削弱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饮乙醇含量达40%以上的酒类,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使人容易患上慢性胃炎直至溃疡。另乙醇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刺激人体的呕吐中枢,使人呕吐。

其他

由于酒精对胃壁的慢性刺激及在肝脏的代谢,慢性酒精中毒者常患有慢性腹泻、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慢性胃炎、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

就医

长期饮酒者出现逐渐加重的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处于慢性或周期性的情绪低落状态等情况,应及时就诊,通过血尿酒精浓度测定、实验室检查、脑部CT、脑电图等检查,可对慢性酒精中毒作出诊断,但要与其它类型的精神疾病鉴别。

就医指征

长期饮酒者出现逐渐加重的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处于慢性或周期性的情绪低落状态等情况,或出现慢性腹泻、经常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可至消化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一天喝多少?

  • 有没有神经及精神方面的改变?

  • 有没有呕血、黑便等症状?

  • 是否有过昏迷?

  • 是否尝试戒酒?

需要做的检查

血清酒精浓度测定

在患者的呼出气中与血清中可检出酒精,有诊断及评估酒中毒程度的意义。

实验室检查

酒精性肌病时可见血清酶特别是磷酸肌酸激酶升高尤为明显,而且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周围神经损害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可增高,免疫球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主要是IgG改变明显。

心电图

可出现P-R间期延长,T波低平与明显的U波等低钾血症改变。

脑电图

多有异常表现,主要为慢波化并以弥漫性θ和δ活动占优势,并伴α波前移或泛化现象。

脑CT或MRI检查

可无特异性表现,以脑萎缩、脑室扩大多见。

肌电图

可表现为运动单位减少,有短程低幅的多相电位,偶见肌纤维震颤及正性尖波。有的还可出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肌肉活检

肌肉活检可见急性横纹肌溶解;神经活检可见远端神经轴索变性,呈继发性节段性脱髓鞘改变。

诊断标准

本病主要依据饮酒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等进行诊断。

饮酒史

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对酒精的高度依赖,一旦停止饮酒,患者就会出现心理和生理的种种戒断表现,如烦躁、失眠、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震颤和谵妄,并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毒副作用。

相关检查

进行血清酒精浓度测定,在患者的呼出气中与血清中可检出酒精,有诊断及评估酒中毒程度的意义,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可明确各系统的损害,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偏执性精神病

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幻觉症、妄想症要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相鉴别。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多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患者可出现对酒精的高度依赖,一旦停止饮酒,患者就会出现烦躁、失眠、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震颤和谵妄,并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多种毒副作用。偏执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无饮酒史,但多有家族史,可进行鉴别。

治疗

慢性酒精中毒需长期持续性治疗,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并结合戒酒、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治疗周期
慢性酒精中毒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 目前主要的指导原则是减轻急性戒断症状以及将复发率降至最低。现在临床上对酒瘾复发进行干预主要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如纳曲酮和阿坎酸,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疗效肯定的药物。

  • 酒精依赖患者骤然戒酒后,可出现震颤、恶心、呕吐、出汗、情绪激动、惊厥等症状,治疗可用与酒精有交叉依赖性的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来替代,常用的是地西泮(安定)等。一旦替代成功,戒断症状消失,再将替代药物逐渐递减,直至停药。

  • 其他用于酒精依赖治疗的药物还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手术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戒酒治疗

这是慢性酒精中毒唯一从根本上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成功的关键。针对早期戒酒出现的戒断症,大多轻微症状患者基本无须治疗,轻、中度症状可门诊治疗,中、重度患者应住院治疗,并在住院期间杜绝其酒的来源,在治疗取得一定成效后再转为康复治疗。其间对各类病人根据其酒依赖的程度灵活掌握治疗进度。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治疗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疾病并自主动要求戒酒,从心理上让酒依赖者意识到嗜酒的危险性和严重性,同时可用换位条件反射疗法,让患者把嗜酒癖好与自身或所感知的事件相联系,深刻认识其危害性,从而弱化或纠正不良癖好,警戒自己,抑制对饮酒的渴望。如果酗酒者真正认识到酒依赖的危害性并要 求戒酒,许多其它治疗方法将有助于他们的康复,从而摆脱对酒精的依赖。

营养治疗

由于严重酒依赖者长期大量饮酒,影响食欲,常会伴有营养不良,对此应大量补充营养和B族维生素,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这些都有助于戒酒和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能减轻嗜酒者的戒酒症状,据报道针灸治疗可以预防癫痫发作,并可预防复发,增加病人完成恢复治疗计划的可能性。

体疗

主要为按摩治疗,能够放松身体,易于康复,减轻戒酒时的焦虑情绪。

预后

慢性酒精中毒如早期发现和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可以治愈,但如果未经规范治疗,可导致多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能否治愈

慢性酒精中毒可以治愈,但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一般不能逆转,如早期戒酒可改善症状。

能活多久

慢性酒精中毒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

饮食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伴营养不良,日常饮食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尽量选择高蛋白饮食,坚持戒酒。

饮食调理
  • 患者因长期饮酒,导致维生素缺乏等,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

  • 日常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改善基础情况。

  • 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辣椒等,并注意坚持戒酒。

护理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应正确服药,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注意对患者新发症状的观察,及时就医。出现严重戒断症状如突然意识丧失、角弓反张、呼吸暂停等应立即就医。

日常护理
  • 口服用药,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苯二氮卓类药物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用其他药物辅助或替代治疗。

  • 通过对患者的教育和开导,使患者树立戒酒的信心和决心。

  • 养正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病情监测

注意新发症状,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若患者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如全身骨骼肌强直收缩,颈部及躯干自前曲转为角弓反张,呼吸肌强直收缩导致呼吸暂停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出现严重戒断症状时,可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角弓反张、呼吸暂停,甚至伴发舌咬伤,应立即拨打120。

预防

慢性酒精中毒的预防在于积极宣传酗酒对健康的危害性,去除诱因,及早防治。长期饮酒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有无神经系统及肌肉等的症状。

早期筛查

长期饮酒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有无神经系统及肌肉等的症状,及时诊断,早期治疗。

预防措施
  • 积极宣传酗酒对健康的危害性。

  • 饮酒者尽早开始戒酒,避免养成酗酒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洪晓军.神经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1:248-253.

[2]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06:534-536.

[3]陆国云.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和电生理特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9):25-27.

[4]张敏慧.酒精戒断综合征2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8):97-9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