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宫颈癌

本词条由北京协和医院妇科 田秦杰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55岁。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定期筛查和注射疫苗预防宫颈癌。

就诊科室
妇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ervical cancer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具有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阴道积脓、膀胱阴道瘘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阴道流血、排液、接触性出血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女性、过早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女性、吸烟女性、多孕多产女性
常用药物
顺铂、紫杉醇、氟尿嘧啶、长春新碱
常用检查
HVP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活检、阴道超声检查
疾病分类

宫颈癌按照病理分型,可分为五型:

不典型增生

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而且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可分为轻、中、重度。

原位癌

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仍限于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

镜下早期浸润癌

在原位癌基础上偶然可发现有癌细胞小团已穿破基底膜,似泪滴状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间质中,浸润深度不超过5mm,宽度不超过7mm。无癌灶互相融合现象,无侵犯间质内脉管迹象时,临床无特征。

鳞状上皮浸润癌

当癌细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间质深度超过5mm,称为鳞状上皮浸润癌,间质内可出现树枝状、条索状、弥漫状或团块状癌巢。

腺癌

来源于被覆宫颈管表面和颈管内腺体的柱状上皮,镜检可见到腺体结构,甚至腺腔内有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增生为多层,细胞低矮,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如癌细胞充满腺腔,以致找不到原有腺体结构时,往往很难将腺癌与分化不良的鳞癌区别。

病因

宫颈癌是由环境与个体综合作用所致,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行为因素,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感染均可引起宫颈癌。

主要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目前各项临床数据与相关研究发现,16、18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大多数情况下,HPV感染可以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只有少数女性因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并发展为宫颈癌。

诱发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机体抵抗HPV感染的能力下降,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患者。

过早进行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

16~18岁开始有活跃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几率高于其他女性,性伴侣越多感染HPV几率越大。

吸烟

烟龄越长HPV感染后患宫颈癌的风险越高。

其他

多孕、多产的女性,在HPV感染后患宫颈癌的风险较高。长期生殖道其他感染可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患病风险。肥胖以及蔬菜、水果食用少等,也可导致该疾病。

流行病学
  •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名中占第二位,患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每年约有13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约5.3万例死亡。

  • 约80%宫颈癌病人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着显著差异。我国宫颈癌中东部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而西部地区的死亡率较高。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而宫颈癌导致的病人死亡率是农村高于城市。

  •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积极开展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全国宫颈癌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69%。

传播途径

无证据表明宫颈癌具有传染性,但是导致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即HP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

免疫功能低下使病原体容易入侵,身体抵抗不住病原体的侵袭,容易引发该疾病。

性生活不洁者

有过早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的女性,容易患该疾病。

吸烟的女性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引发宫颈癌。

多孕、多产的女性

多孕、多产更容易发生生殖道的损伤,若是出现了生殖道黏膜受损,就可能导致病原体的入侵,HPV病毒侵入人体,引发宫颈癌。

症状

宫颈癌的典型症状是阴道接触性出血、异常排液。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出现接触性出血、阴道异常排液等症状。宫颈癌晚期,若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浸润转移,可出现尿频、尿急、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典型症状

阴道接触性出血

性交后可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根据患者个人体质不同,可多可少。

阴道排液

随着肿瘤的越来越大,瘤体继发感染,使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出现淘米水样并伴有恶臭味。

疼痛

宫颈癌早期性交时会出现性交痛,晚期由于癌细胞的转移可出现一侧骶髂部的持续性疼痛。

伴随症状
  • 由于阴道流血,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虚弱、心慌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 如果伴有感染,还可能出现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

  • 由于盆腔肿瘤压迫和肿瘤本身的原因,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肢水肿、疼痛、皮炎等,或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其他症状

癌灶累及范围不同可出现不同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并发症

阴道积脓

癌肿将颈管堵塞所致,伴全身发热、阴道排液恶臭。

膀胱阴道瘘

肿瘤发展到中晚期,肿瘤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会引发膀胱阴道瘘,主要表现为尿液外渗。

就医

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极其重要,患病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比如HPV检查。对于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定期就医进行宫颈癌筛查。

  • 对于性生活时阴道异常出血、异常排液的女性,建议及时就诊,避免耽误疾病的诊治。

就诊科室

宫颈癌早期筛查可以去妇科就诊,确诊后可以去肿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

  • 阴道流血时有无腹痛?

  • 阴道流血的时间大概是多久?出血量有多少?

  • 是否有乏力、头晕、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

  • 是否有过早性生活或者多个性伴侣?

  • 是否有吸烟史?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阴道检查

阴道检查主要观察宫颈外形和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有无溃疡等,阴道指诊可进一步了解病灶的质地、形状、波及的范围等,并可注意有无接触性出血。

双合诊

双合诊主要了解子宫体的位置、活动度、形状大小和质地,以及双附件区域、宫旁结缔组织有无包块和结节状增厚。

三合诊

三合诊是明确宫颈癌临床期别不可缺少的临床检査,主要了解阴道后壁有无肿瘤病灶的浸润、宫颈大小及形态、宫旁组织情况,应同时注意有无肿大的盆腔淋巴结的可能。

宫颈细胞学检查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宫颈癌筛査的主要手段,取材应在宫颈的移行带处,此为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适用于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及组织变化。对肉眼病灶不明显的病例,可通过阴道镜协助发现宫颈鳞柱交界部位有无异型上皮变化,并根据检査结果进行定位活检行组织学检查,以提高宫颈活检的准确率。

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

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适用于阴道镜检査可疑或阳性、临床表现可疑宫颈癌或宫颈其他疾病不易与子宫颈癌鉴别时。

宫颈锥形切除术

宫颈锥形切除术主要应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多次异常,而宫颈活组织学结果为阴性或活组织学结果为原位癌,但不能排除浸润癌的病人。

宫颈管搔刮术

宫颈管搔刮术是用于确定宫颈管内有无病变或癌灶是否已侵犯宫颈管的一种方法,其常与宫颈活检术同时进行从而及早发现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如癌抗原标志物、甲胎蛋白等,能够有助于帮助确诊宫颈癌的的类型以及确诊该疾病。

影像学检查

如CT、磁共振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等,通过该检查还可以了解肿瘤是否发生转移。

诊断标准

应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镜下组织学诊断为确诊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宫颈良性病变

宫颈良性病变,如宫颈结核、宫颈息肉等,必须依靠宫颈细胞学或宫颈组织活检确认,一般从外观上与早期宫颈癌难以区分。子宫颈管肌瘤、子宫颈乳头瘤、宫颈黏膜下肌瘤等宫颈良性肿瘤,一般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清晰、生长较慢、表面较光滑,通过影像检查可以与宫颈癌区分。

其他器官原位癌转移至宫颈

临床常见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等,也有邻近的子宫内膜癌及阴道癌等转移至宫颈的情况。与宫颈原发癌临床表现较相似,一旦怀疑为转移癌,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全身检查来确定。

治疗

宫颈癌为原发于子宫的恶性肿瘤,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期别等,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生育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治疗周期
宫颈癌属于恶性肿瘤,一般需要长期治疗。
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已经明确的作用位点,进行有针对的治疗。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和同期放化疗,临床常用顺铂、卡铂、氟尿嘧啶和紫杉醇等抗癌药物。多采用静脉化疗,也可用动脉局部灌注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目前最为常见,如顺铂与紫杉醇、顺铂与氟尿嘧啶,或者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与顺铂,以及博来霉素与顺铂等。

手术治疗

宫颈锥形切除术

宫颈锥形切除术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宫颈疾病,诊断时也可用到此术式,锥形切除宫颈和宫颈管组织后送检,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会仔细观察癌细胞。

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

宫颈环形电切术多用于切除异常组织或癌变部位,以通电的细纲圈为手术刀。因其简便易行、无需住院,5~1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的特点,目前得到广泛开展。

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

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即通过解剖手术刀切除异常组织或癌变部位,优点是切缘比较清晰,有利于病理检查,但需要住院准备,术前麻醉,手术时间也较长。

激光手术

激光手术是用激光束作为手术刀,可在无出血的情况下切开组织或切除表面病灶。

子宫切除术

手术切除子宫,同时切除或不切除其他器官或组织(卵巢、输卵管等)。切除子宫和宫颈后如果经阴道取出,则成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如果经腹部大切口取出,则为经腹子宫切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即为使用腹腔镜通过腹部小切口取出子宫和宫颈。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手术切除子宫、宫颈、部分阴道、以及以上器官周围的韧带、组织。有些情况也会切除输卵管、卵巢或周围淋巴结。

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切除的组织、器官较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要少,一般会切除子宫、宫颈、阴道上部以及相关周围组织和韧带等,也有可能会切除淋巴结。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该手术需切除宫颈、周围组织和淋巴结,以及阴道上部,但不会切除子宫和卵巢。

盆腔廓清术

手术会切除结肠下段、直肠和膀胱,也可能会切除宫颈、阴道、卵巢和周围淋巴结。术后需要进行整形手术创建人工阴道。

放射治疗

适用人群

  • 部分ⅠB2期和ⅡA2期和ⅡB~ⅣA期患者。

  • 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

  • 子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患者。

  • 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需要辅助治疗的患者。

治疗方法

  • 早期病例以局部腔内照射为主,体外照射为辅。

  • 晚期病例以体外照射为主,腔内照射为辅。

预后

宫颈癌患者预后与临床期别、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患者依从性等密切相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宫颈癌治疗的关键。部分早期患者通过手术、化疗等,可以治愈;而晚期发生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患者,则预后较差。

能否治愈

部分早期患者可以治愈,晚期患者难以治愈。

能活多久

部分早期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甚至几十年未复发,不影响生存期。而晚期患者预后较差,多数在一年内死亡。

复诊

宫颈癌手术后,如果复查HPV阴性,可3~6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一年复查一次。

饮食

宫颈癌饮食可选富含营养,能够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物。同时尽量食用优质蛋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调理
  • 饮食清淡,并且应该选择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食物。

  • 可以选择食用阿胶、红枣、猪蹄、猪尾、牛尾等营养食品,这些食品含有高胶原蛋白,有利于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

  • 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和硒,多食用大豆制品补充植物雌激素。

  • 多食用香菇、黑木耳、蘑菇、胡萝卜等,尽量食用优质蛋白,如大豆、鱼、虾等。

护理

宫颈癌患者除了积极接受治疗外,还需要注重日常生活管理,戒除不良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出现疼痛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

日常护理
  • 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等,坚持治疗后阴道冲洗,防止阴道粘连。

  • 若患者疼痛强烈,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或进行理疗、针灸等。

  • 身体情况允许时,应进行适当运动,帮助恢复机体功能。

预防

宫颈癌作为一种病因明确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提高对宫颈癌的预防认识,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适龄女性接受HPV疫苗接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早期筛查

宫颈/阴道细胞学筛查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巴氏涂片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HPV检测

取宫颈分泌物检查是否有HPV病毒,特别是高风险HPV亚型感染。

预防措施
  • 接种宫颈癌疫苗,宫颈癌主要是由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致,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持续性HPV感染和HPV相关临床疾病。

    目前建议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以及部分15岁以上人群均为HPV疫苗应用接种的目标人群。不同人群可根据相关医务人员建议选择接种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

  • 注意个人卫生,谨慎性行为,避免多次流产及分娩,减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机会。

  • 平衡膳食、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以消除病毒持续感染的状态。

  • 避免吸烟。

参考文献

[1]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产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12-631

[2]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3-647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44-282

[4]秦元莉,孙永翠.常见肿瘤的护理与健康教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152-162

[5]沈铿,马丁.妇产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10-3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