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躯体感觉障碍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谷文萍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躯体感觉指作用于躯体感受器的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反映。一般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躯体感觉障碍可以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多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病损导致,可表现为末梢型感觉障碍、神经干型感觉障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等。一般需要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预后因原发疾病而异。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Somatesthesia disorder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脊髓半切综合征、三偏综合征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末梢型感觉障碍、神经干型感觉障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好发人群
颅脑疾病人群、脊髓疾病人群
常用药物
肌氨肽苷、脑苷肌肽、维生素B1片
常用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头颅CT、头颅MRI、肌电图
疾病分类

末梢型感觉障碍

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

单一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

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后根型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为节段性的感觉障碍。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包括横贯性脊髓损害、后索型感觉障碍、侧索型感觉障碍、脊髓半离断型感觉障碍。脊髓半切综合征指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如髓外肿瘤早期、脊髓外伤等。脊髓横贯性损害指病变平面以下完全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如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

前联合及后角型感觉障碍

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脑干型感觉障碍

出现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即交叉性感觉障碍。

丘脑型感觉障碍

丘脑损害出现对侧偏身(包括面部)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

内囊型感觉障碍

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盲。

单肢型感觉障碍

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可伴复合感觉障碍,为大脑皮质感觉区病变。皮质感觉区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对侧局灶性感觉性癫痫发作。

病因

躯体感觉障碍的主要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等。颅脑或脊髓疾病人群为本病的好发人群,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有遗传因素、外伤因素、理化因素等。

主要病因

血管性疾病

各类脑血管性疾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进而可导致脑干型、内囊型、丘脑型等各类感觉障碍。

肿瘤性疾病

颅内和脊髓的肿瘤因侵犯或压迫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各类的感觉障碍。

脱髓鞘性疾病

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要或始发病变的疾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的病变,进而导致各类感觉障碍。

外伤

因外伤导致的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感觉障碍。

遗传因素

部分神经疾病具体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神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易出现各类躯体感觉障碍。

诱发因素

外伤因素

遭受外伤的人群可导致各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而诱发各类感觉障碍。

理化因素

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接触放射性物质均可导致神经损伤,进而出现各类感觉障碍。

流行病学

目前尚无躯体感觉障碍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

好发人群

颅脑疾病人群

各类颅脑疾病人群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进而导致脑干型、丘脑型感觉障碍等。

脊髓疾病人群

脊髓病变的人群易出现传导束型、前联合及后角型以及马尾圆锥型的感觉障碍。

症状

躯体感觉障碍可以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患者可出现感觉过敏、感觉过度等多种症状。

典型症状

抑制性症状

  • 感觉径路破坏时功能受到抑制,出现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深感觉)减退或缺失。一个部位各种感觉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某部位出现某种感觉障碍而该部位其他感觉保存者称分离性感觉障碍。

  • 患者深浅感觉正常,但无视觉参加的情况下,对刺激部位、物体形状、重量等不能辨别者,称皮质感觉缺失。当一神经分布区有自发痛,同时又存在痛觉减退者,称痛性痛觉减退或痛性麻痹。

刺激性或激惹性症状

感觉传导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出现刺激性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

感觉过敏

感觉过敏指一般情况下对正常人不会引起不适感觉或只能引起轻微感觉的刺激,患者却感觉非常强烈,甚至难以忍受。常见于浅感觉障碍。

感觉过度

感觉过度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

  • 潜伏期长,刺激开始后不能立即感知,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才出现。

  • 感受性降低,兴奋阈增高: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觉到。

  • 不愉快的感觉,患者所感到的刺激具有暴发性,呈现一种剧烈的、定位不明确的、难以形容的不愉快感。

  • 扩散性,刺激有扩散的趋势,单点的刺激患者可感到是多点刺激并向四周扩散。

  • 延时性,当刺激停止后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仍有刺激存在的感觉,即出现“后作用”,一般为强烈难受的感觉,常见于烧灼性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丘脑的血管性病变。

感觉倒错

感觉倒错指对刺激产生的错误感觉,如冷的刺激产生热的感觉,触觉刺激或其他刺激误认为痛觉等。常见于顶叶病变或癔症。

感觉异常

感觉异常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到某些部位有蚁行感、麻木、瘙痒、重压、针刺、冷热、肿胀,而客观检查无感觉障碍。常见于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病变。

疼痛

是感觉纤维受刺激时的躯体感受,是机体的防御机制。临床上常见的疼痛可有以下几种。

  • 局部疼痛,是局部病变的局限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引起的局部疼痛。

  • 放射性疼痛,中枢神经、神经根或神经干刺激病变时,疼痛不仅发生在局部,而且扩散到受累神经的支配区。如神经根受到肿瘤或椎间盘的压迫,脊髓空洞症的痛性麻痹。

  • 扩散性疼痛,是刺激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个神经分支而产生的疼痛,如牙疼时,疼痛扩散到其他三叉神经的分支区域。

  • 牵涉性疼痛,内脏病变时 出现在相应体表区的疼痛,如心绞痛可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痛,胆囊病变可引起右肩痛。

  • 幻肢痛,是截肢后,感到被切断的肢体仍然存在,且出现疼痛,这种现象称幻肢痛,与下行抑制系统的脱失有关。

  • 灼烧性神经痛,剧烈的烧灼样疼痛, 多见于正中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后,可能是由于沿损伤轴突表面产生的异位性冲动,或损伤部位的无髓鞘轴突之间发生了神经纤维间接触。

就医

出现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倒错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常规需要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头颅CT、头颅MRI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躯体感觉障碍,需要与躯体形式障碍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出现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及时就医。

  • 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

  • 若需要手术治疗者考虑去神经外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什么症状前来就诊?

  • 感觉减退是一过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 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如交叉性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等)

  • 是否曾就诊于其他医院,进行过什么检查?

  •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躯体感觉障碍患者需进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初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验是指通过物理学、化学、细胞学等方法对脑脊液进行检验,脑脊液含有一定的细胞及化学成分。病理情况下,被血-脑屏障隔离的物质可进入脑脊液。导致其成分发生变化,脑脊液检验可了解这些变化,帮助进行感觉障碍诊断。

头颅CT

脑CT检查是通过CT对颅脑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对于肿瘤导致躯体感觉障碍的患者,可明确显示颅内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轮廓、密度、瘤内出血、钙化以及扩散程度。以及对颅脑损伤导致躯体感觉障碍患者可分辨血肿的大小、形态、范围、数目及其邻近脑组织压迫情况。

头颅MRI

头颅MRI检查是对脑部进行MRI检查,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能明确该患者的躯体感觉障碍是否由脑结构改变所致。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白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白质信号高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高于白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自然,无变形及增大或缩小,各中线结构居中。

肌电图

肌电图是指用肌电仪记录下来的肌肉生物电图形,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可用于躯体感觉障碍患者的病因学检查。

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既往病史,出现末梢型感觉障碍、神经干型感觉障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等各类躯体感觉障碍。如出现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感觉障碍等症状。通过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进行初步的定位定性诊断,结合影像学检查出现神经系统炎性、肿瘤性疾病。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伤等阳性结果,可基本确诊。

鉴别诊断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可因各种感觉障碍症状反复就诊,需要与躯体感觉障碍相鉴别。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各种医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无明确的机体病理改变,而躯体感觉障碍则有明确的病理改变,可鉴别诊断。

治疗

躯体感觉障碍患者需要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氨肽苷、脑苷肌肽、维生素B1片等。常用的术式包括周围神经减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等,其他治疗还有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治疗周期
本病一般需进行长期治疗。
药物治疗

肌氨肽苷

肌氨肽苷适用于各类脑血管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周围神经疾病的辅助治疗,适用于躯体感觉障碍患者的营养神经的辅助治疗。不良反应为个别患者出现发冷、发烧、体温略有升高,头晕、烦躁,调慢滴速,或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脑苷肌肽

脑苷肌肽为临床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适用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躯体感觉障碍患者。参与脑组织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改善脑血液和脑代谢功能。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属于B族维生素常见的一类,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类神经炎性疾病导致的躯体感觉障碍患者,是临床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

手术治疗

周围神经减压术

周围神经减压术是针对性解决下肢或者上肢神经病变的一种手术。对于下肢、足背、足底和足趾麻木、疼痛、足下垂病人,常采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松解手术。对于手部麻木病人,可以采用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感觉支减压手术。

颅内肿瘤切除术

颅内肿瘤切除术主要针对因颅内肿瘤导致的感觉障碍患者,治疗原则尽量保护肿瘤周围脑组织及重要血管、神经。先控制肿瘤血供,离断肿瘤与脑膜粘连,条件许可,肿瘤全切除。但开颅手术存在很大的风险,若手术开颅后触碰到颅内重要功能区,为患者带来的损伤十分严重,甚至不可逆转。

其他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一项应用20~50Hz低频电流通过电极刺激特定肌肉群使其抽搐或者收缩,继而达到“功能”修复的技术。工作原理是利用神经细胞的电兴奋性,通过脉冲电流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使肌肉收缩,可用于躯体感觉障碍患者的对症治疗。

预后

躯体感觉障碍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有效改善症状,预后较好,患者需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能否治愈

躯体感觉障碍患者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躯体感觉障碍患者因原发疾病的不同,出院后1~3个月需前往神经专科门诊复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导后续治疗。

饮食
饮食调理

躯体感觉障碍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此外,日常可适当多食用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等。

护理

躯体感觉障碍患者服用维生素制剂时不能用茶水冲服且勿摄入过多,对有感觉障碍患肢不使用暖水袋保暖。日常需监测有无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的出现,患者家属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日常护理

用药

患者服用维生素B1等维生素制剂时,不能用茶水冲服。因为茶水中含有的茶碱和鞣质,会影响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并可能与之产生有害物质。不宜盲目补充维生素。

日常

部分躯体感觉障碍患者对损伤无保护性反应,容易受到损害,对病人应注意保暖,特别要防止烫伤。对有感觉障碍患肢不使用暖水袋保暖,病人洗澡时应注意水温。

运动

患者需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不宜采取过于剧烈的运动,日常可选择散步、慢跑等,预防发生损伤。

病情监测

日常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感觉障碍程度,以及有无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的出现,如有症状加重随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心理护理

部分躯体感觉障碍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要承受着双重压力。患者家属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特殊注意事项

部分深感觉障碍患者外出行走,特别是在晚间要有专人陪伴及搀扶,以防摔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预防

躯体感觉障碍的预防应从多方面进行。存在感觉障碍及神经疾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定期规范体检,既往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日常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维持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早期筛查

对于存在感觉障碍及神经疾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每年进行规范体检,重点筛查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必要时行肌电图或神经影像学检查,出现感觉异常及时前往神经科就诊。

预防措施
  • 针对导致躯体感觉障碍原发疾病的预防,避免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可有效预防躯体感觉障碍。

  • 既往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勿讳疾忌医,避免发生躯体感觉障碍。

  • 日常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脑力劳动者坚持作一定的体力活动等,有利于维持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预防躯体感觉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2-81.

[2]陈晓虹,王玉洁.偏瘫肢体的感觉障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0,4(004):486-488.

[3]魏翠柏,蒋珍秀,王芬等.皮肤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1例报道[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010):758-76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