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特发性脊柱侧凸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金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发病原因不明的一种脊柱侧凸。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异常的表现,称为脊柱畸形。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的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和腹腔容量的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损害等;同时对于脊柱骨结构本身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伴发脑脊膜膨出、隐形脊柱裂等神经发育异常的表现。此外,先天性脊柱侧凸还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气管-食管瘘、多囊肾等多脏器异常的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骨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idiopathic scolios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肺不张、心肺功能不全、截瘫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两肩不等高、腰前屈时两侧背部不对称,脊柱偏离中线

好发人群
青少年,女性、婴儿、少儿
鉴别诊断
先天性脊柱侧凸、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神经纤维瘤病并发脊柱侧凸、间充质病变并发脊柱侧凸、骨软骨营养不良并发脊柱侧凸
常用检查
脊柱X线、脊柱CT、脊柱MRI
疾病分类

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3岁内出现的一种结构性脊柱畸形,又可分为自限型和进展型,通常脊柱侧弯弯向左侧。

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4~10岁之间出现的一种结构性脊柱畸形,多为右侧胸弯和双主弯。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10~16岁之间出现的一种结构性脊柱畸形,较常见,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对肺活量影响较大。

病因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早期发现很重要。目前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凸一部分与遗传因素相关,也有一部分可能是与后天的一些肌肉力量不平衡相关。

诱发因素

迷路功能损伤及中枢性紊乱可能诱发特发性脊柱侧凸。

流行病学

本病暂无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

好发人群

青少年

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前后容易出现脊柱畸形,多与养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身体姿势有关。

婴儿

婴儿出生后多在3岁内发病。

少儿

少儿时期骨骼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易发生脊柱侧凸。

症状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青少年、少年、幼儿的常见脊柱畸形疾病,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并出现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引起患者身高减少。

典型症状

以结构性脊柱畸形为主,如腰背部畸形,脊柱侧弯凸向左侧,或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有的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在站立位时姿势不正,双肩不等高,一侧肩胛骨向后突出,前胸不对称等。

其他症状

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功能、心功能障碍。严重的脊柱侧凸也会导致胸廓旋转畸形,上身倾斜,胸廓下沉。

并发症

肺不张

肺不张系指一个或多个肺段或肺叶的容量或含气量减少。由于肺泡内气体吸收,肺不张通常伴有受累区域的透光度降低,邻近结构(支气管、肺血管、肺间质)向不张区域聚集,有时可见肺泡腔实变,其他肺组织代偿性气肿。

心肺功能不全

心肺存在的基础疾病而引起的心肺部的其它疾患或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障碍,以致呼吸运动不能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出现动脉血氧减少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称为心肺功能不全。

截瘫

为瘫痪的一种类型,脊髓颈膨大以上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为四肢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为双下肢截瘫。

就医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畸形,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脊柱侧凸时,在站立位时姿势不正,双肩不等高等症状时,需及时去医院门诊就诊,及早诊断,进行合理的治疗,改善孩子的症状。

就医指征
  • 婴儿进行定期体格检查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病理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发现少儿、青少年平时站立、行走时弯腰驼背,或者肩膀一高一低,腰前屈时两侧背部不对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脊柱外科或骨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眩晕、呕吐等症状,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儿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发现症状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两肩不等高、腰前屈时两侧背部不对称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眩晕呕吐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脊柱X线

确定脊柱侧凸稳定

16岁时,X线示髂骨翼上骨骺连接成帽形,即示脊柱侧凸已达到稳定期。

脊柱侧凸的测定

采用Ferguson测定法,是指弧度上、下两端椎体之中心点及侧凸顶端椎体中点,三点连线形成的差角,即为脊住侧凸之角。

Cobb测定法

从上端椎体的上面及下端椎体的下面的延长线各画一垂直线,所形成差角即为脊柱侧凸的实际角度。超过10°即为脊柱侧凸。

脊柱CT

脊柱侧方弯曲偏离后正中线超过10°。

脊柱MRI

脊柱侧方弯曲偏离后正中线超过10°。

诊断标准
  • 典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症状——结构性脊柱畸形:脊柱侧弯凸向左侧,或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的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

  • 脊柱X线、脊柱CT、脊柱MRI任意一项检查脊柱侧方弯曲偏离后正中线超过10°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先天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脊柱胚胎发育异常所至,发病较早,大部分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发病机理为脊椎的结构性异常和脊椎生长不平衡,鉴别诊断并不困难,X线摄片可发现脊椎有结构性畸形。如常规X摄片难子鉴别,可用CT。

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

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可分为神经性和肌源性两种,前者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脑瘫,脊髓空洞等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儿麻等,后者包括肌营养不良,脊髓病性肌萎缩等,这类侧凸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神经系统和肌肉失去了对脊柱躯干平衡的控制调节作用所致,其病因常需仔细的临床体检才能发现,有时需用神经一肌电生理,甚至神经一肌肉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神经纤维瘤病并发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病为单一基因病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但50%的病人来自基因突变),其中有2%~36%的病人伴以脊柱侧凸,这类侧凸持续进展,治疗困难,假关节发生率高。

间充质病变并发脊柱侧凸

有时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可以以脊柱侧凸为首诊,详细体检可以发现这些病的其他临床症状,如韧带松弛、鸡胸或漏斗胸等。

骨软骨营养不良并发脊柱侧凸

如多种类型的株儒症、脊椎骨髓发育不良。

治疗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最主要及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疗。手术治疗酌情选择矫形和植骨融合。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持续加重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治疗周期
本病需长期治疗。
一般治疗

对cobb角小于15°的用保守治疗,如整脊、电疗、针灸等;如果cobb角超过了20°,可选择支具治疗。

手术治疗

如果首次发现时度数已经超过45°或者50°以上,随时发现,随时进行手术的干预治疗。另外,在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时候,度数还没有达到45°或者以上,仅仅有20°、30°,这样的病人在进行支具治疗的情况下,严密随访侧弯度数的发展状况。如果在支具治疗的情况下,度数每半年还是以5°以上的速度在发展,这个时候要尽快进行手术干预的治疗。

预后

特发性脊柱侧凸早期治疗后,98%预后良好,先天性的脊柱侧凸根据遗传的畸形严重程度不同,预后也不一样;极重度侧凸的患者,心肺功能和脊髓功能都很差,这时候做手术,患者的只能恢复部分功能,因此预后不太好;影响预后的因素除了畸形的严重程度外,患者本身的心肺功能、脊髓功能等情况也会影响预后。

能否治愈

能治愈,但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各患者不同。

能活多久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未进行手术治疗前,定期去医院做影像学检查,复查脊柱侧凸角度,手术治疗后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

饮食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正常发育为主,需注意合理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适当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

饮食调理
  • 宜给予优质蛋白、高钙、高纤维素饮食,加强营养,如油菜、芹菜、瘦羊肉、牛奶、鸡蛋等。

  • 青少年需注意禁忌饮酒,含酒精饮料也尽量避免饮用。

  • 多食富含钙类的食物,还可遵医嘱服用钙片。

护理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注意平时加强身体锻炼,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手术患者出院时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

日常护理
  • 建议平时睡硬板床。

  • 手术患者出院时带矫形支具背心,保护和防止植入器械断裂。

  • 经常翻身活动,防止皮肤出现压疮。

  • 卧床患者练习呼吸咳嗽,深呼吸运动,增强肺功能。

特殊注意事项

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前期脊柱侧凸可使用矫形支具,改变生活方式等治疗,发现病情加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

特发性脊柱侧凸尚无有效的防方法,只能通过保证正确的坐姿,延缓症状加重。当外形上产生背部隆起畸形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时,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早期筛查

对初次X片发现脊柱有侧凸时可携带护具治疗;检査有无全身疾病如软骨病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预防措施
  • 食用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加强骨骼营养。

  • 生活中注意坐姿、站姿,可能延缓症状加重。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