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出血热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二科 李鑫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携带汉坦病毒的革螨,或食入被野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吸入被污染的尘埃形成的气溶胶以及被野鼠咬伤所致。出血热不仅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

就诊科室
感染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emorrhagic fever
疾病别称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继发感染、脏器出血、心衰、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周期
视病情程度而定
临床症状

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脸颈和上胸部发红

好发人群
青壮年
常用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巴韦林、平衡盐溶液、甘露醇、呋塞米
常用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查
疾病分类

轻型

体温<39°C,皮肤和黏膜有针尖样的点状出血,中毒症状较轻,轻度肾功能损害,无休克和少尿。

中型

最多见,体温39~40°C,球结膜水肿、出血,少尿症状明显、尿蛋白(+++),中毒症状较重。

重型

体温≥40°C,出血明显,可见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中毒症状严重,休克及肾功能损害严重,少尿持续不超过5天或出现无尿但不超过2天。

危重型

在重型基础上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如严重感染、难治性休克、少尿超过5天或无尿超过2天,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非典型

发热<38°C,皮肤及黏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点,尿蛋白阳性,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病因

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因是汉坦病毒感染,主要传染源是野鼠及家鼠,通过这些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主要病因

本病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主要传染源是野鼠及家鼠,通过直接接触这些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而传染。汉坦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水肿,从而出现全身皮肤黏膜的充血或出血引起多器官损害,严重时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
  • 出血热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以黑线姬鼠、大林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每过几年都会有一次大流行,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 出血热呈世界性分布,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包括日本、朝鲜、苏联远东滨海区及我国。野鼠型主要发生在农村、野区、垦区,发病高峰多在11月至次年1月,5~7月为小高峰。家鼠型主要发生在城镇及郊区,发病高峰在3~5月,其季节性表现为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出血热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

传播途径

接触感染

被带毒的老鼠咬伤或感染性的鼠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呼吸道传播

鼠排泄物进入空气中与尘埃形成气溶胶,人因吸入而感染。

消化道感染

人因为吃到了受感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食物而受到感染。

虫媒传播

经由革螨作为媒介感染人。

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出血热可经宫内或分娩时传播。

好发人群

人群都容易感染汉坦病毒,一般青壮年感染的多,这与青壮年的活动规律有关。

症状

出血热潜伏期4~45天,一般为1~2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轻型可有间隔期的情况,重型可有重叠的情况。

典型症状

发热期

  • 起病急,典型病例有高热、畏寒,体温在39~40℃之间,伴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

  • 多数患者食欲减退,重者有恶心、呕吐、呃逆等,患者眼球结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出现显著的潮红、充血,似酒醉貌,皮肤出血好发于双侧腋下及胸背部,多为出血点或搔抓样、条索样出血斑点。

  • 重症患者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及血尿等,水肿多见于眼球结膜,为早期特有表现。中、重度水肿常伴有眼睑和颜面部水肿,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和少尿倾向。

低血压休克期

发热4~6病日后体温下降,部分患者出现低血压或休克。

  • 血压下降与脉搏增快、心率增快、脉搏细速或扪不清,伴呼吸浅快。

  • 面色与口唇苍白或发绀、肢端发凉、皮肤发花。

  • 意识障碍,初为烦躁不安继之可出现谵妄及嗜睡、昏睡、昏迷。

  • 中心静脉压(CVP)<0.8kPa(6mmHg),此期患者渗出体征特别突出,出血倾向也十分明显,低血压休克期多不超过24小时。

少尿期

少尿期是本病的极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两期也可重叠发生或完全缺如。轻、中型患者常无低血压休克期而直接进入少尿期,部分轻型患者可直接进入多尿期。本期一般出现于第5~8病日,持续约3~5天,长者可达2周以上。临床表现有头昏、头痛、嗜睡、烦躁、谵妄,以至抽搐、昏迷,但皮肤、黏膜出血往往加重,伴呕血、咯血、便血和血尿,少尿期持续超过1周的患者多有轻重不等的贫血和高血压,本期多数出现电解质紊乱,易合并各种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衰、肺水肿等。

多尿期

每日尿量超过3000ml为多尿,但尿量增至每日2000ml即开始进入多尿期,重者24小时尿量可达5000~10000ml。本期多出现于病程第2周,持续1~2周。轻症患者可无低血压休克和少尿期而直接进入多尿期,也有极少数患者可无多尿期。大量排尿如不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极易发生脱水、低血钾和低血钠,甚至发生二次休克而导致继发性肾衰竭,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仍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恢复期

多数患者病后3~4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减至每日2000ml左右,精神、食欲和体力亦渐恢复。但少数重症患者恢复时间较长,需1~3月或更久,患者仍感无力、头晕、头痛、食欲减退、腰痛,以及持续多尿及夜尿增多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以及谵妄、昏迷等症状。

并发症

继发感染

患者发热、病毒感染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继发的病菌感染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

重要脏器出血

常见的有大呕血、便血、咯血所致的继发休克,腹腔、鼻腔、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脏器出现的情况。

心衰、肺水肿

多见于休克及少尿期,多在短期内突然发作,病情严重,有明显高血容量的症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由于休克被纠正后肺循环高压有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或者补液过量、肺间质水肿所致。患者胸闷、呼吸极度窘迫,血气分析可有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预后差、病死率高。

就医

出血热属感染科疾病,当怀疑自己或孩子接触过老鼠的分泌物或者被老鼠咬伤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等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盲目治疗。

就医指征
  • 怀疑自己或孩子接触过老鼠的分泌物,或者被老鼠咬伤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 出现三痛,即头痛、腰痛、眼眶痛的症状,以及恶心、呕吐、胸闷的症状立即就诊。

  • 出现三红,即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的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或者传染病医院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有什么症状?

  • 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 发热吗?如果有发热,发烧多少度?

  • 家里或者附近可以见到老鼠吗?去过外地旅游吗?

  • 接触过老鼠的分泌物或者被老鼠咬伤过吗?

  • 家里其他人有相似症状吗?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病程1-2天白细胞计数多属正常,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x10^9/L,少数重型患者可达(50-100)×10^9/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由于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所以从发热后期开始至低血压休克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均升高,血小板从第二病日起开始减少,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尿常规

病程第二天可出现尿蛋白,第4-6病日尿蛋白常达(+++)~(++++),突然出现大量尿蛋白对诊断很有帮助。部分病例尿中出现膜状物,这是大量尿蛋白与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相混合的凝聚物。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此外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这是汉坦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引起泌尿系脱落细胞的融合,这些融合细胞中能检出汉坦病毒抗原。

血液生化检查

BUN及肌酐在低血压体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开始升高,移行期未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血钠、氯、钙在本病各期中多数 降低,而磷、镁等则升高。血钾在少尿期升高,但亦有少数患者少尿期仍出现低血钾,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凝血功能检查

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其黏附、凝聚和释放功能降低,若出现DIC。血小板常减少至50x10^9以下,DIC的高凝期出现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减血期则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进入纤溶亢进期则出现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测,在第二病日即能检出特异性IGM抗体,1:20为阳性。IgG抗体1:40为阳性,1周后滴度上升4倍或以上有参考价值。

分子生物学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方法可检出汉坦病毒的RNA,敏感性较高,具有诊断价值。

病毒分离

将发热期患者的血液、血细胞和尿液等接种A549细胞可分离汉坦病毒。

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表现,此外,高血钾时出现T波高尖,低血钾时出现u波。部分患者眼压增高,若明显增高常为重症,脑水肿可见视盘水肿。30%患者有肺水肿表现,约20%患者出现胸前积液和胸膜反应。

诊断标准
  • 发病前有接触过老鼠的分泌物或被老鼠咬伤过,曾在出血热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 有典型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脸、颈和上胸部出现发红等症状。

  • 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显著减少。

  • 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一般IgM抗体在发病后第7天出现,持续2~3月,单份血清IgM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者也可诊断。

  • 凝血功能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

  • 病毒核酸检测,RT-PCR或实时荧光PCR检测血中汉坦病毒RNA。

  • 病毒检测分离出汉坦病毒。

鉴别诊断

发热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流行性斑疹伤寒 

多发于卫生条件不良者,以发热伴头痛最为突出、自然热程多长于2周,可有一过性低血压.但无渗出体征。多于第5病日出皮疹,皮疹数量较多。肾损轻,仅有一过性蛋白尿。外斐反应OX19效价1:160以上或双份血清效价递增4倍以上可确诊。高发于夏、秋季的地方性斑疹伤寒与本病表现相似,也应注意鉴别。两种斑疹出血热IgM抗体检测应为阴性。

伤寒

发热期长,多无低血压,少见出血及尿量变化、中毒症状以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相对级脉为主。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尤以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为著。血或骨髓培养出伤寒杆菌可确诊。

钩端螺旋体病

多发于夏、秋季节,有疫水接触史,高热、乏力显著,同时伴腓肠肌压痛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少见。血液镜检出钩端螺旋体或培养阳性可确诊。

败血症

常有原发病灶,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但无渗出体征。血象呈细菌感染,学培养阳性可确诊。

低血压休克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急性中毒性菌痢

好发于夏秋季,儿童多发,多有不洁饮食史。起病急骤,以高热、畏寒、精神萎靡或惊厥为主,可迅即出现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或昏迷。肛指或诊断性灌肠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有助于诊断。而出血热病程进展较缓慢,罕见24小时即发生休克者,且出血倾向和肾损害更为明显。

休克型肺炎

多有受凉史,病初有咳嗽、咳痰、胸痛、气急等呼吸道症状,多于2~3日即发生低血压休克,无明显渗出体征,也无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血小板减低和严重蛋白尿。若能行X线胸片检査有助确诊。

治疗

出血热的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预防性治疗。

治疗周期
出血热的治疗周期大约为1~3个月。
一般治疗

发热期

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慎用发汗、退热药物;抗病毒治疗宜早期进行,最好在起病3~5天内用药。进入少尿期后病毒血症多已消退,抗病毒治疗为时已晚。

低血压休克期

充分补液,一般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比例为3:1~6:1,为了早期发现低血压休克并通过治疗中的实时监测评价疗效,应积极开展微创或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有代谢性酸中毒时需进行动脉血的酸碱度和血气检测结果纠正酸中毒。

少尿期

稳定机体内环境、积极防治严重并发症和促进肾功能恢复是本期的治疗原则,稳定机体内环境,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热量及氮质平衡,一般应在血压稳定12~24小时后开始利尿,有条件时可行血液透析、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腹膜透析治疗。

多尿期

随尿量增多应适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同时加强支持治疗,防止出血、失水、低钾、低钠和继发感染。

恢复期

恢复期患者需逐渐增加活动量、加强营养,可选中药治疗。

药物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发热期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壁,并能稳定溶酶体膜,降低体温中枢对内源性致热原的敏感性等。早期应用对降热、减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均有一定效果。

利巴韦林

发热期可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一般不超过7天。

平衡盐溶液

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甘露醇、呋塞米

少尿初期可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快速滴注以减轻肾间质水肿,常血压稳定12~24h后开始利尿,首选呋塞米,根据前一日的尿量决定当日利尿剂剂量。

肝素

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手术治疗

本病以隔离进行药物治疗为主,通常无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并发症治疗

消化道出血

应注意病因治疗,如为消耗性低凝血期,宜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如为纤溶亢进期,可应用六氨基己酸或对氨基苄胺静脉滴注。肝素类物质增高所致出血,则用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静脉注射。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出现抽搐时应用地西洋或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脑水肿或颅内出血所致颅内高压应用甘露醇静脉注射。

ARDS 

可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此外应限制入水量和进行高频通气,或用呼吸机进行人工终末呼吸正压通气。

心力衰竭、肺水肿

应控制输液或停止输液,并用强心药毛花苷丙、 镇静药地西泮及扩张血管和利尿药物,还可进行导泻或透析治疗。

自发性肾破裂

进行手术缝合。

预后

以往出血热病死率高达20%~90%,一般1~3个月体力和精神可全面恢复,合并并发症者预后差。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差,休克、心衰、肺水肿、高血容量综合征和严重感染是出血热的主要死因。随着透析治疗和呼吸机的应用,目前该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能否治愈

大多数出血热的患者能治愈,少数合并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能活多久

无并发症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合并并发症者及症状严重者可能死亡。

后遗症

少数患者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障碍等。

复诊

出血热患者定期复查,如有并发症者,如高血压、肾功能障碍等应按时去医院复诊,根据病情遵医嘱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

饮食
饮食调理

本病无需特殊饮食调理,平时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合理搭配营养元素,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即可。

护理

出血热患者注意保持洁净、放松心情,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日常需及时遵医嘱进行用药,做好环境、个人卫生。

日常护理
  • 了解所使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 注意个人卫生,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清爽。

病情监测

监测患者尿量,多数患者于病后3~4周肾的浓缩功能开始恢复,尿量逐渐降至3000ml/d以下,一般需1~3月体力及精神才能全面恢复。

特殊注意事项

出血热为传染性疾病,注意隔离,不要与外人接触。

预防

出血热的预防主要是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为主。防鼠、灭鼠是关键,做好食品、环境以及个人卫生,必要时接种出血热疫苗提高免疫力。

早期筛查

对疫情高发区进行监测,可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筛查。

预防措施

疫情监测

由于新疫区不断扩大,因此应做好鼠密度、鼠带病毒率、易感人群监测工作。

防鼠灭鼠

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一般认为灭鼠后Ⅱ型病毒的发病率可以下降。

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做好疫苗注射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2-101.

[2]黄长形,姜泓,白雪帆.肾综合征出血热诊疗陕西省专家共识[J].陕西医学杂志,2019.

相关问答